分享

点开你才知道,直接“怼”论说!(6)模拟论说

 崔瑞逻辑 2021-03-03

距离2019年考研还有38天!

每天早6:30,一起打Call!

57、阅读下面的资料,以“是否应该对穷人提供福利”为命题,写一篇不少700字的论说文。

国家是否应该对穷人提供福利存在较大的争议。

反对者认为,贪婪、自私、懒惰是人的本性,如果有福利,人人都想获取。

贫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懒惰造成的。对穷人提供福利,相当于把努力工作的人的财富,转移给了懒惰的人,因此穷人不应该享受福利。

支持者则认为,如果没有社会福利,穷人没有收入,就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犯罪率会上升,相关的管理支出也会增加的,其造成的危害可能大于提供福利的成本,最终也会影响努力工作的人的利益。因此,为穷人提供社会福利,能够稳定社会秩序,应该为穷人提供福利。

  立意+标题:

协调贫富差异,共建和谐社会

为穷人谋福利,建设共享(和谐)社会

福利穷人,和谐社会

福利穷人,和谐社会

原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不仅是社会现实现象,也是当前扶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飞跃的发展,普遍富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依然存在不占少数的人口,处于贫穷线下的生活水平。我认为,应当对贫困人口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既保证社会和谐,又能促进经济发展。

对贫困人口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大同社会”梦想的第一步。首先,福利穷人是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和谐发展的前提。社会两极分化过大,是破坏社会结构、造成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其次,福利穷人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扩大产品市场的基础。经济的持续发展,要依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他们消费购买力的增强。第三,福利穷人是彰显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平等的根本。人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

    中国古代社会就有注重“均贫富”、消除两极分化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礼记·大同篇》中就讲,“使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唯有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福利救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大同”。《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荣登2018年票房收入热榜,就在于其扣人心弦的现实主义反映,打动了每位观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天灾人祸,都可能是致穷致贫的主要原因,对贫困人群的救助和福利,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正义。

反之,如果任由贫困人群的扩大、对穷人不施行必要的福利补助,会造成社会发展过程中两极分化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递增,不仅会破坏原有的社会稳定结构,更会“釜底抽薪”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量。对贫困人口的漠视,不仅涉及到社会秩序、社会制度问题,更涉及到社会道义、社会良知,对贫困人口的态度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社会的“良心”。

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问题,都被贫困人口的“瓶颈”所限制。以香港为例,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楼宇林立的都市森里,却和蜷缩在“棺材房”中约占10%左右的城市贫困人口无关。这些人既无法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更毫无幸福、梦想可言。纵观人类历史,但凡任由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任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象扩大的社会,最终都将财富葬送于历史、稳定崩溃于战乱。可以讲,穷人福利,是社会和谐的“短板”。

当然也不能排除“福利社会养懒汉”现象的存在,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成为反对对穷人施行福利的原因。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同在一方水土呼吸的人,只有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坚信通过勤奋努力改变命运,消解两极分化、关爱穷人福利,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天下大同”。

我们坚信“逻辑改变生活,理性铸造梦想”的初心;

我们秉持“公益知识传播,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