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影荐书 | Vol.3《与邬达克同时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筑解读》

 上海徒步光影 2021-03-03

全文字数:1669

阅读时长:约5分钟

编辑:3w

2020.3.28,公众号正式开通“光影荐书”版块,定期推荐关于上海风云往事、历史建筑和人文掌故的好书。

本期公众号要推荐的书是《与邬达克同时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筑解读》。


3

《 与邬达克同时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筑解读 》

作者:王唯铭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3年7月

定价:¥58.00

豆瓣评分:7.6

推荐理由:本书分两条主线展开叙述。一条线是邬达克生平,一条线是与邬达克同时代的老建筑和设计师。两条主线的设计比较巧妙。作者娓娓道来,书的信息量较大,可读性也是可以的。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民国网红建筑师邬达克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也应当明白,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不仅仅只有邬达克。豆瓣评分不高的原因是很多读者对作者书中的臆想和猜测并不买账,另外,书中的素材有些杂乱。抛去这些缺点,将本书作为睡前读物或咖啡馆读物还是可以的。

内容简介:这是上海作家王唯铭的又一部有关上海历史与上海建筑文化的专著。全书采取双线结构,于1918年流亡来到上海的拉斯洛·邬达克,在将近百年前的上海天空下,与同时代的中西方建筑师们并行不悖地前行,他们有各自轨道,也有各自命运,而在他们设计的种种建筑的宏伟体量、壮丽风格背后,不仅有着上海租界的一路演进过程,还能够找到上海之所以是上海的那个城市密码。在这个意义上,邬达克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中西方建筑设计师们,超前地回答了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后来的一个提问:为什么上海是现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作者简介:王唯铭,1955年8月11日出生,祖籍浙江绍兴,上海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资深传媒人。写作开始于遥远的1980年。

自1996年起,先后有《欲望的城市》、《游戏的城市》以及《上海七情六欲:1965-2005一个狩猎者的城市记忆》等八部城市与城市文化主题的专著出版。

2007年,写作进入“由非虚构而虚构”的新方向,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狂澜三部曲”之一的《迷城·血》、之二的《迷城·伤》,以及“早潮三部曲”之一的《亲爱的,飞》。

建筑文化从来都是王唯铭倾情关注的一个主题,1998年,他曾经写有《不可遏止的活力——东西方尺度比照中的上海百年建筑》一书;2007年亦写有《墙·呼啸——1843年以来的上海建筑》一书,此次出版的《与邬达克同时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筑解读》反映的是他近年来对上海建筑文化的新感受和新体会,也是他对租界这个特殊空间的再经验、再读解。

本书目录:

A时代

1.所有故事开始于1893年1月8日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邬达克是个光荣的旗手
3.站在外滩码头上,无人在意邬达克
AA时代
1.殖民地风格与简屋:从华洋分居到华洋同处
2.外白渡桥:从此岸到彼岸的上海往事
3.在帝国总会的长廊酒吧中喝着威士忌
4.派克弄开始延伸:1917年的先施公司
5.派克弄再次延伸:1918年的永安公司
6.黄阿根们原来生活在石库门
B时代
1.何东住宅:西下的光芒金黄着爵士的那颗心
2.卡尔登大戏院:张爱玲在它面前挪腾而去
3.诺曼底公寓:1924年的优雅和从容
4.焉息堂:邬达克的指尖全都洋益着虔诚
BB时代
1.沿江:外滩27号中傲慢的大班们
2.沿江:汇丰银行中那一根根圆润的大理石柱子
3.沿街:贝当路上那幢美妙的小红楼
4.沿街:华商纱布交易所中的高耸大厅
5.电影院:沉浸在白日梦中的上海性灵
C时代
1.美国花旗总会:乔治亚风格后的崭新路径
2.孙科别墅:风格混合、意味独特的古堡
3.慕尔堂:圣光照耀着的这个空间
4.刘吉生住宅:爱情缠绕在爱奥尼巨柱上
5.哥伦比亚住宅圈:邬达克讨得时代的新欢
CC时代
1.江海关大楼:绕梁不去的威斯敏斯特钟声
2.华安大厦:吕岳泉只手打下的天地
3.麦特赫斯特公寓:中产阶级热烈地兴起
4.上海跑马总会:这种生活被上海市民疯捧
5.上海舞厅:大众在这里狂欢着自己的肢体
D时代
1.大光明大戏院:那片始终不曾散去的金黄光
2.国际饭店:让上海自豪了半个世纪的地标
3.达华公寓与吴同文住宅:彻底的告别,彻底的现代主义
DD时代
1.如同容宏般出发和回归的男人们
2.董大酉:“大上海计划”不倦的实施者
3.范文照:在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间舞蹈的大师
4.陆谦受:在外滩,高度不只是物理的一个向度
5.杨锡缪:“百乐门”使他进入了历史
尾声
再见,上海;再见,我的生命
后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