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家路的故事 | 2 掀开乔家路的神秘面纱

 上海徒步光影 2021-03-03

      我外公的那一辈人、姓朱的族人从清代时来到了乔家路居住。大约在一百一十多年前,他们从徐光启后人的手中把“九间楼”这幢建筑买了下来(根据我的外公和他的表弟住进“九间楼”的时间推定的,朱家先人购置“九间楼”的时间恐怕还要往前推)。

      我的先人和亲戚分别居住在乔家路上的多处历史建筑里。另外,一些历史人物的后裔和我既是发小,又是街坊邻居,从小一块上学念书,长大,听惯了长辈们讲述乔家路的古往今来。

      源于上述原因,我对于生我养我的乔家路,充满了感情。

      20年前,当我路过河南南路、先棉祠弄的路口时,发觉原来在这转角处的一所“先棉祠”不见了,而该祠的原址上造起了一座住宅高楼,便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所“先棉祠”是上海市区里惟一保存下来的一处纪念黄道婆的场所。而且,这所祠堂的占地面积很大,是前祠后庭院的园林格局。往北去的66路公交车站一直停在“先棉祠”的庭院西侧旁。

      那年,《新民晚报》的林明杰老师,同济大学的教授阮仪三,我们一起相约前往乔家路踏勘。这天下午1点多,林老师带了一位摄影记者。阮教授带了一位叫张波的硕士生,脖子上挂了两只照相机与一只摄像机,来到了小南门救火会门口集合后,我便从小南门乔家路的起端开始,把名人故居与历史遗址一处处地讲给他们听。

      走累了,我们就站在路边歇脚。歇脚时,我对阮老说:“您在全国各地保护了许多历史古镇名城。您是上海市民,也该对上海乔家路区域的保护,谈一点看法,讲一点高见给家听听呀。”

      阮老宛然一笑,说:“讲什么好呢?”他略微停顿了一下,说:“乔家路是上海市区里惟一保存下来具有江南水乡特征的区域。

      我不等他讲下去,便打断了他的话,说:“您老还是讲讲怎么恢复乔家路的当年模样吧!”

      阮老笑了笑,随口问我:“能不能把乔家路挖开来,恢复百年前的水道?”

      我笑了,说:“阮老,您也真会想象,几百年前乔家路的水,是活水。现在咋恢复?恢复了,还是死水呀。”

      阮老听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说:“对,对,对!我没作认真思考,只是随口讲讲,不能作数的,不能作数的。若真要重新修复乔家路历史街区,那确实要好好地认真规划一下,讨论具体方案。肯定不能这样轻易地随便讲讲。”

      就这样,从下午1时开始,一直到5时结束。阮老和他的学生拍了三四百张照片。

      过了几天,《新民晚报》以几乎一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了乔家路的历史遗址与名人故居,引起了上海各新闻单位的关注。

      由于我是一个新闻记者,上海不少新闻单位的同仁都认识我,于是他们纷纷打电话给我说,太令人震惊了!乔家路竟然有那么多历史名人和故居遗址,而且,乔家路区域还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起点与基点。

      于是,许多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涌向乔家路,开始采访名人后裔,撰写报道。

      其中,有位《青年报》的女记者,年纪很轻,大概姓赵,她找到我,除了询问了一些乔家路的历史故事,还反复问我:阮仪三教授讲了一些什么话?他是怎么讲的?

      我想了半天说:“阮老没讲什么更多的话呀,他只是说‘乔家路是上海市区里惟一保存下来具有江南水乡特征的区域。’”

      谁料,过了几天,《青年报》在头版以一整版的篇幅刊载了有关乔家路的文章,标题就是:“阮仪三教授讲:乔家路是上海市区里惟一保存下来具有江南水乡特征的区域”。

      从那时起,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我经常看到网络上报刊上的一些文章里都写道:阮仪三教授讲:乔家路是上海市区里惟一保存下来具有江南水乡特征的区域。

      其实,这段话的出处就是这样来的。

      我也问过阮老:你的这段话出现在那么多的文章里,难道你跟他们都接触过,都讲过?

      阮老说:我没跟他们接触过,跟他们都不认识呀。

      也就是从那时起,有关乔家路的各种文章,开始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报端与网络上,形成了一股“乔家路热”。

      也就是从那时起,乔家路的历史神秘面纱被掀开来了。

▲南房集团的周冬青(左)拎着一串钥匙为前来乔家路考察的单位重新打开已经封闭的历史建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