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三大名将为何只有古德里安成为总长?只因军人气节荡然无存

 度度战史馆 2021-03-0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德国“三大名将”分别是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其中古德里安是唯一没有封帅的一个,也是三人当中最早遭到解职的将军,时间是1941年底的莫斯科会战之后。1943年2月古德里安被重新起用出任坦克兵总监,负责装甲部队的组织训练和作战指导,而到了战争末期的1944年7月,古德里安已升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这是曼施坦因和隆美尔都没有达到的高度,那么其中有哪些不被人知的原因呢?

古德里安

陆军元帅曼施坦因1944年3月被解职,隆美尔1944年10月被逼自杀,作为“闪击战之父”的古德里安,其实他的战略眼光和参谋业务不如曼施坦因,宠信程度亦不如曾经的隆美尔,希特勒从来就没有喜欢过他,能够代理总参谋长一职,只能说明希特勒确实无人可用了。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陆军参谋总长是哈尔德一级上将,在希特勒的淫威下,他坚持到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被免职;继任者蔡茨勒一级上将是个非常优秀的参谋军官,一边与希特勒争吵一边苦苦支撑着东线,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蔡茨勒心力交瘁再次提出辞职,终于下课。

蔡茨勒

严格来说,纳粹德国在蔡茨勒后面的三位陆军总参谋长都是“代理”而非正式的,先是豪辛格步兵上将,暗杀希特勒的“720事件”爆发后被免,仅仅在职40天;然后是古德里安,干了八个月,最后一个是克莱勃斯步兵上将,到任一个月德国就投降了。如此说来,古德里安既非“正选”,也非最后一人,不过这三个“代理总参谋长”还就是古德里安真正做了点事情。

古德里安更合适于作为一个装甲集群司令官,因为战术能力要高于战略水准。在防止盟军登陆的西线装甲部队使用上,他曾经坚决反对隆美尔关于装甲师前置的意见,主张把装甲预备队部署于纵深保持机动,在他的影响下,希特勒最终做出了折衷的决定:七个装甲师隆美尔只有权调动三个,另外四个部署二线由他亲自掌握,事实证明,这是非常错误的选择。

古德里安

后果是灾难性的:坦克兵总监古德里安力主把西线装甲集群一分为二,导致隆美尔无法在盟军登陆的第一时间进行强力反击;而当诺曼底打响之后,前任参谋总长蔡茨勒却不敢叫醒刚刚睡下的希特勒,一直到中午希特勒醒来,装甲预备队才得到了前出的命令,然而为时已晚。普鲁士军官团与纳粹元首这种忠诚、鄙视和畏惧的复杂关系,是二战德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德里安甫一上任就干了件“脏活”,与龙德施泰特元帅一起成为所谓“军事荣誉法庭”的执行法官,把所有参与“720事件”的军官嫌犯全部从陆军中开革出去,这样他们就只能以平民的身份被党卫队的“人民法庭”审判而不是军事法庭。龙德施泰特和古德里安把数以百计的同僚先是侮辱,再把他们弄去送死,是非常不光彩的。

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还以陆军参谋总长的名义发布了两道无耻的命令,第一道是7月23日关于谴责谋反分子不过是“很少数的军官,这些人由于懦弱和软弱,已经丧失了一切勇气”,他同时庄严地向元首保证:“陆军中将军、军官和士兵是团结一致的”;第二道命令是警告参谋总部所有军官,从此以后必须带头做效忠元首的“优秀”纳粹分子,甚至宣布取消了老式的德国军礼,代之以纳粹式的举手礼,由此可见,古德里安已经彻底屈服,气节大成问题。

一位德国军史学家后来评论道:“参谋总部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整体历史,可以说就此结束了”,而亲手结束它的正是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在战场

之前撰文介绍过,最高统帅部(OKW)是希特勒绕过陆军总司令部和总参谋部直接指挥战事的工具,他需要的陆军总参谋长只是个执行命令的幕僚,而非有独立见解的将军。而古德里安作为职业军人,上任后仍然免不掉坚持自己的主张,以及对希特勒错误命令的指责,所以双方很快就矛盾重重。古德里安还曾异想天开找到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请求后者尽快与西线盟军接洽停战,以便他可以把剩余的德国军队集中起来对付苏联人,岂料里宾特洛甫立马就向希特勒打了小报告。

到了1945年3月下旬,绝望的形势使希特勒的神经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任何人与之很难正常进行沟通,3月28日,他终于受不了古德里安的喋喋不休,勒令他辞职并转为预备役。德国投降后,古德里安虽然作为嫌犯被关押了三年,却在审判中未遭到任何战争最行的指控,并且还成为了冷战时期西德的军事顾问,一句话总结:精明到死的装甲天才。

里宾特洛甫

      知史方能望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