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俘虏政策的成功:华野四纵陶勇报告“我纵连队解放成分已占80%”

 度度战史馆 2021-03-03

革命战争史诗级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曾经特别刻画了一个小人物,即蒋军邱清泉兵团的一名通讯兵“丁小二”,由于在火线上接通电话线有功,被“邱疯子”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这其实不太可能)。

然而就是这名刚刚获得勋章的士兵,被俘虏后立即成为一名勇敢的华野战士,粟司令员亲自给丁小二戴上一顶军帽,他转身就投入战斗最终英勇牺牲。

淮海战役剧照

丁小二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广大“解放战士”的代表,由于人民解放军很好地执行了我党的俘虏政策,使大批蒋军士兵掉转枪口加入到人民军队的行列。

经典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也用一个桥段专门诠释了这一现象,杨立青的黄埔同学汤沐雨兵败被俘,这个蒋军王牌师长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解放军越打越多,杨立清用八个棋子就说明了道理。

黑白八子泾渭分明,然而当两枚黑子加入白子行列时,原来的均势就变成了三比一,汤沐雨由此恍然大悟。比如淮海战役中歼击黄维兵团的战斗异常艰苦,陈赓指挥的东集团所属第四、第九纵队伤亡很大,有的连一天伤亡三任连长,还有的因为建制不全,几个营合在一起打。脑子机灵的陈赓立即下令前线部队进行整编:“每个团与其保持三个营的架子,不如整编成二个营,战斗力反而提升”!

丁小二剧照

唯独第10旅旅长周希汉认为没必要,他说手下的一个营原有500多人,在连续的战斗中伤亡了500多人,现在还有500来人呢,陈赓火了:“你这个账怎么算的,是不是算错了?”周希汉回答:“我没算错,是老蒋给我补充的”!

原来,周旅是执行“即俘即补”政策最为到位的部队。只要对面的蒋军士兵放下武器报出穷苦出身,立刻就有一群中野的战士围上来握手:“兄弟,你被解放了”!然后就是这个送上一个馒头,那个递来一根烟,把投诚的蒋军士兵感动得稀里哗啦,感觉好像不是当了俘虏,而是掉队了刚刚归建的样子。很快,这些俘虏兵连军装都不换,最多扣上顶解放军的帽子,就呐喊着扑向敌阵。

邱清泉剧照

于是让蒋军将领甚至无法理解的一幕出现了:许多昨天还跟解放军打得死去活来的士兵,很可能在刚刚被俘几小时后,就端着刺刀高喊着“缴枪不杀”向他们反冲而来。比如华东野战军在围歼黄百韬和黄维的战斗中,总计伤亡了73300余人,但只有12700名轻伤员迅速归队,而华野总兵力在攻击杜聿明集团时却不降反升。

兵员补充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是机关人员包括参谋、教员和文工团员纷纷下部队,第二是地方武装在战役中升格为野战军,第三个就是数量众多的“解放战士”,成千上万的蒋军俘虏兵,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战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