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国军方完全没有部队指挥权?战备状态共分五级,绝不能一概而论

 度度战史馆 2021-03-03

在早期的抗美援朝文章中,总是将南韩军队称为“伪军”,其实是不够客观的,在韩国国境内作战咋就是伪军了嘛!过分了过分了。

而这一称谓的由来,正是因为是韩军在那场战争中失去了独立的指挥权,军团级番号说撤就给撤了,完全成为联军或者说美军的附庸军,有贬损的意思。

剧照

为什么会失去指挥权呢?一方面是韩军之前已经被人民军打趴下了,原有的近10万人马没剩下多少了,已经不可能担负主要作战任务,跟着联军屁股后面混混是唯一的选择。

另一方面,是韩国时任总统李承晚主动交出的,即韩军自愿接受“联合国军”指挥,好笑的是,当时的韩国居然还不是联合国正式成员国,乱七八糟。

作为总统和韩军总司令,李承晚交出军队作战指挥权的时间是1950年7月14日,并且这一交就是70年。那么为什么到今天也没有收回来呢?因为半岛当时签署的只是“停战协定”而非《和平协定》。

换句话说,现在也没有形成法理上的和平状态,双方只是停战而非“终战”,只是划分了“军事分界线”,南北双方都没有承认战争结束,韩国甚至没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剧照

但并不是说,韩国军队现在就任由美国人摆布,之前曾经接受过,统率权和指挥权体现在“军政”和“军令”两大块上,而韩军失去的,其实只是“军令权”。

也可以称为作战指挥权或者战时指挥权,那就是仗怎么打,要听美军司令部的。而韩军内部的人事、编制、装备和内部事务,驻韩美军是无权干涉的,这个要分清楚。

1950年战争爆发时,韩国已经有了负责军政的“国防部”和专施军令的“参谋本部”(韩军的日本痕迹很浓,基本战役单位也称为师团),作为一支“国军”,也独立地跟人民军交手了20多天,可是叫对手揍得稀里哗啦,一路退到了釜山防御圈。

若非美国第八集团军主力到达,韩军基本就是被赶下海喂鱼或者集体投降了,所以釜山防御圈是以美军五个师为主要力量的,李承晚交出作战指挥权也是无奈的选择。

剧照

1953年7月间停战协定签署后,美国方面为了给韩军壮胆,于10月份跟李承晚签订了《韩美相互防御条约》,确立了韩美军事同盟关系和驻韩美军的地位,因此韩军的作战指挥权并没有移交,毕竟军事威胁仍然存在。

再后来联大会议要求解散所谓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于是1978年双方再成立“韩美联合司令部”,该司令部也就接手了韩军的指挥权,当然这个司令部也是美国人起主导地位的。

随着战争危险的越来越小,韩国一度也鼓吹“自主国防政策”,所以在1994年部分收回了军令权,也就是在没有实际爆发战争的状态下,韩军参谋本部可以行使一定权力,包括部队的训练、调动和国内任务等等。

所以“韩美联合司令部”目前掌握的是韩军的“战时指挥权”而非全部军令权。那么在偶有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如何来界定指挥权的归属呢?双方划定了五级“战备等级”:

剧照

第五级:没有任何冲突的平时状态。

第四级:部队进入全面警戒状态。

第三级:取消休假和部队开始集结状态。

第二级:配发实弹和部队完成动员状态。

第一级:事实进入战时状态。

其中在第五级和第四级的状态下,韩军由本国的参谋本部单方面指挥,进入第三级以上时,韩军指挥权由韩美联合司令部接管。从1953年迄今的60多年里,韩军无数次进入第四级状态,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是由自己的参谋本部来指挥;进入三级的只有2次,指挥权开始移交,美国人说了算了,战备等级下降时,再恢复成为原有关系。

剧照

前一段时间大约从2012年起,韩美双方进入移交战时指挥权的正式谈判,也就是韩军参谋本部将拿回全部的“军令权”,但这里面涉及许多技术细节,所以谈判过程挺费时费唾沫,正谈着呢半岛形势又趋紧张,所以双方一再推迟了移交时间,到现在也没个准信,据说是2022年再搞。

可是如果你以为是美国人耍赖拖着不交,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这个事件中,不太积极的是韩国人!

因为从韩美联合司令部成立的1978年算起,整个战备体系的维护和战时指挥预案由美国人主控已达42年,包括侦察、通讯、技术和行政管理等等,成本非常高昂,而在此期间韩国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得以专心发展经济。

剧照

那么如果正式移交战时指挥权,这些事务和费用就得由韩军单方面承担,耗资非常巨大。而韩国又必须留住美国的军事存在,完全把军令权抓回来,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反而要花费巨资填坑,怎么算都是划不来的。

除非驻韩美军全部撤离,战时指挥权移交了才有意义,问题是,一个不愿,一个不敢。

剧照

【军事史林】公众号

QQ号 : 12002951

微信号:hou61990

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