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按摩通阳法正文.ppt
2021-03-03 | 阅:  转:  |  分享 
  
陈氏按摩通阳法按摩通阳法是陈超平医生经过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独创的一个按摩套路。按摩通阳法是通过运用按摩手法,调动,调整身体的卫阳,使之
能够“温分肉、肥腠理”,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同时,在按摩通阳法的基础上,还可以执行按摩治疗技能──“开八锁”的按摩治疗手法
。从而对各种急、慢性病起着高效的治疗作用。一、按摩通阳法的理论基础按摩通阳法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基础下,经过长期的摸索,
探讨和临床实践的结果。特别是对“华佗夹脊”概念的定位,中医界存在不少争议。从《黄帝內经·灵枢》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
49年止,两千多年的中医文献记载,“华佗夹脊”是没有穴位的。《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侠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
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南宋公元1220年·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明·高武《
针灸素难要旨》;明·翟良《经络汇编》等著作均清楚记录着督脉二十七穴的名称与位置。如《经络汇编》督脉诸穴歌:“督脉在背之中行,二十八
穴始长强,……龈交居唇内而病疗。”督脉分寸歌:“……脊尾骨端长强随。” 这里出现了两个“长强”,一个是《灵枢·经脉》:督脉
之别,名曰长强。另一个是《经络汇编》督脉诸穴歌:督脉在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1]膂:lu通吕,脊骨也。(说文解字p655
);侠:xie通挟,俾持也。挟义为挟持;夹在腋下或指间。(说文解字p1120)近代学者考证华佗夹脊开穴的专文《华佗夾脊的理论
与临床研究》论证:“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有‘侠脊骨两边相去各一寸半,灸一百壮’清代廖润鸿的《针灸集成》载;‘脊穴治霍乱转筋。
令病者合面卧伸两手著手,以绳横牵而肘尖,当脊间绳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所灸百壮,无不差者,此华佗法。’‘脊穴量三椎下近四椎上从脊骨
上两旁各5分.灸三七壮至七七壮立瘥神效’……。笔者(陈超平)认为,《华佗夾脊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没有任何依据论证华佗夹脊有穴位存在
:原文“侠脊骨两边相去各一寸半,”应是膀胱经一线。原文“令病者合面卧伸两手著手,以绳横牵而肘尖,当脊间绳下,”应是命门穴。原
文“脊穴量三椎下近四椎上从脊骨上两旁各5分.”是没有穴位名字的。《华佗夾脊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作者原意是,将上述文献傍证华佗夹脊的
存在时间于唐代,是不成立的。华佗夾脊穴的提法,始于1955年承淡安先生著《中国针灸学》将此穴位置予以确定“自第一胸椎以下至第五腰
椎为止,每穴从背中旁开5分。左右共34穴”。此后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学》教材、《腧穴学》及国际标准化腧穴定位,夹脊穴皆宗此说。
用这些篇幅论证华佗夹脊是否有穴位,是关系“按摩通阳法”的命名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依据。《黄帝内经?素问》:“故善治者治皮毛,
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三十多年的中医工作经历,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医人不可固执于某
些单一的治疗手段,因为病位有明确的治疗层次区分:“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用按摩治疗为最好手段;针灸又次之。“其次治
筋脉,”——用针灸、按摩治疗为最好手段;方药次之。“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用方药、针灸、治疗为最好手段。按摩与针灸的
区别在于,按摩主要作用于经别、经筋、络脉与肌肉关节內的孙络毛脉;针灸主要作用于主经和腧穴。两者对象不同,位置不同,这里面涉
及到中医治疗手段的治疗层次方面的问题。“按摩通阳法”依据《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侠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
走太阳。入贯膂。”认为夹脊无穴,经别名为长强。那么,夹脊并非在“自第一胸椎以下至学五腰椎为止”。完全可以从第二颈椎开始
到尾椎会阴处长强穴止;些考证为“按摩通阳法”的命名和理论指导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督脉统领全身的阳气,按摩不能直接调动督脉
气机变化,通过按摩“长强”经别,间接调整了督脉、乃至全身阳气的正常输注功能,客观上激发身体郁积不通的阳气,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增强脏
腑经络气机的通调化物的能量。运用“按摩通阳”间接调整了督脉、乃至全身阳气的正常输注功能,激发身体郁积不通的阳气,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增强脏腑经络气机的通调化物的能量,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其他疗效。同时,足太阳膀胱经是统管一身卫阳的经脉。从经络循行的角度来看,
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脚,它行于人体的头、项、后背,它是人体最长的、穴位最多的经脉,这是它的循行特点。那么第二个要点我们要掌握的是,其
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络腰肾,和肾相连,这是在循行特点上我们要把握的第二个特点。那么和督脉通,督脉是阳经的总督,它主管一身
阳经的阳气,调节全身阳经的阳气,所以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相通,它就可以借助督脉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表阳,这是它为什么它可以主表的一个生
理基础。另外,它和肾相连,肾内藏元阴元阳,它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的根本,它可以借助肾中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表阳,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
会讲到。这是经脉循行特点上,从头到脚,行于头、项、后背,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络腰肾,和肾相连,所以它可以借助督脉和肾中的阳
气来主管一身的表阳。足太阳膀胱的经别,(经别是)十二经都别别出的一个分支,经别,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是与主经连结的一个分枝
。《灵枢·经别第十一》“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
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
,此为一合,成(咸)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灵枢·经筋第十三》“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
,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
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其支者,入下,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
,邪上出于頄。其病小指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
春痹也。”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主心骨”。脊柱上下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大可能颈椎、胸椎出现形态变化,而下边不受一点影
响。有时在治疗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腰椎增生时,如果患者有长时间用电脑或开车或搓麻的生活习惯,除了腰部局部治疗外,也要注意颈椎
调整,上下同调,通调督脉、脊柱。颈一头项通大脑,内耳中耳供血交;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健忘常疲劳。颈二两耳视听舌,乳突额
窦和前额;耳鸣眩晕视力差,面瘫胸闷尿难排。颈三脸面外耳牙,三叉神经及咽喉;痤疮粉刺和湿疹,咽喉不适痛连牙。颈四绕项连双肩
,又系鼻唇嘴耳咽;肩痛牙肿伴呃逆,胸闷咽痛流鼻涕。颈五肩背三角肌,声带腺体咽喉炎;臂痛眩晕心缓速,神经衰弱和鼻炎。颈六
颈肩二头肌,拇食两指扁桃体;颈斜上肢酸麻痛,慢性咳嗽咽喉炎。颈七肩肘三头肌,前臂中指甲状腺;心律失常低血压,臂痛指麻滑膜炎
。颈八无名与小指,前臂掌面指屈肌酸麻胀痛屈指难,上臂尺侧肌无力。胸一上臂手腕指,食管气管小鱼际;心悸胸痛伴咳喘,肩臂
疼痛难呼吸。胸二循腋至肘上;三至十二胸肋肌;咳嗽气喘上臂痛,心悸心慌心胸疾。胸三肺与支气管,胸膜胸廓乳房连;心胸疾病肩
胛痛,流感鼻塞气管炎。胸四胆囊胆总管,食道气管亦关联;胆道诸疾胸壁痛,气喘呃逆乳房疾。胸五肝腹神经丛,肝病发热血压异;
胸闷乳痛打呃逆,循环衰竭关节炎。胸六主管肝胆胃,胃痛灼热消化低;上腹饱胀胁肋痛,胆囊结石和胃炎。胸七十二指肠间,肝胆胃
脘和胰腺;胃炎溃疡肝区痛,胁痛胆石胆囊炎。胸八神经肝胃脾,脾胃诸疾抗力低;肝胃不和胁肋痛,胃痛胆石胆囊炎。胸九肝胃肾上腺
,麻疹过敏皮肤疾;肝胃疼痛上腹胀,糖尿病和宫颈炎。胸十肾脏先天本,睾丸卵巢和子宫;肾炎腹胀疲劳症,生殖炎症糖尿病。十一膀
胱输尿管,肾区疼痛排尿异;湿疹疖子皮肤病,尿路结石胰腺炎。十二肝胃亦连肾,淋巴循环小肠中;尿路结石和腹泻肝胃疼痛胰腺炎。
腰一联络骼腰肌,大肠还络股沟环;肛裂疝气尿路疾,腹泻便秘结肠炎。腰二斜下大腿前,内连腹部和兰尾;尿路结石和痛经,腹胀便
秘阑尾炎。腰三股前四头肌,子宫膀胱生殖器;痛经紊乱排尿难,腰腹疼痛膝关炎。腰四小腿内侧面,坐骨神经前列腺;腰背疼痛大腿
麻,前连腹痛尿频急。腰五腿外胫前肌,足踝拇次两趾连;腹痛遗精月经乱,小腿麻痛筋抽牵。骶一跟腱连小趾,小腿后外腓肠肌;股
骨臀部关节痛,肛门直肠和生殖。骶二大小腿后面,下至足底掌小肌;骶骼关节诸多病,脊柱侧弯不能直。骶三四五连尾椎,直肠肛
门会阴肌;痔疮性功能障碍,子宫炎症前列腺。以上是坊间流行的一个脊椎发病对应说法。但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角度来看,对应参考价值不
大,因为,现代解剖学的生理与传统中医学的生理有很大不同,不能直接套用。但是,对部分外在运动系统的病变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二
、按摩通阳法的操作:准备:受术者俯臥位,双手前放呈抬肩状,令其深呼吸自然放松身体。操作:1抹背:术者以掌面从大椎穴
由上至下平抹至尾椎,分别从脊柱正中、左、右侧抹背两至三次。2揉背:术者以掌面从大椎穴由上至下平揉至尾椎,分别从脊柱正中
、左、右侧揉背一至三次。抹、揉手法要注意:抹、揉右侧肩背要用顺时针方向;抹、揉左侧肩背要用逆时针方向;3
拨按夹脊:先从患者华佗夹脊大椎穴旁开0.1寸处,术者以指尖深按,直透脊椎横突间隙基底部,然后用指尖左右拨动;到第五腰椎后仍以指尖
深按,直透脊椎骶骨侧横突间隙基底部,指尖改为上下拨动,到尾骨尖转用手掌按住尾骨数秒;先从右侧操作,然后再从左侧操作,操
作手法相同。4揉滚肩背:用滚法放松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再以掌根揉按、掌根揉拨按背部,从上而下,相当足太阳膀胱经别的位置,次数
不限,直至术者手感到背部肌肉放松为度。5指压天宗、肩贞等穴:用一指禅深透肩贞穴,掌指揉按天宗和肩胛阿是穴,力度以痠麻胀
疼忍耐为限。6解青龙锁。7按足阳明与足少阳经别。8按足太阳与足少阳经别。9解白虎锁(
视具体情况需要)。10拍(叩)打:以双手先揉后拍背部放松。上述手法可重复操作两至三遍,操作结束后,病人背后
产生有一股温热的感觉,或出微汗,至此,按摩通阳法完成。附注:由于我们前期采用了电极板与氛阳灯作为肌肉方松,所以实际
上通阳法用一遍或者两遍即可达到目的。三、按摩通阳法适应范围及禁忌:适应范围:因风、热、寒、湿、燥等外邪侵犯人体,导致机体气机
失调,阳气不能循经络温熙肌腠,经络肌肉关节被外邪侵袭,引发一系列免疫性机能失调的全身症状。因身体内部退行性生理变化,或饮食、环
境变化、情绪打击等原因,导致机体阴阳不协调、经络肌肉关节与其他器官出现功能障碍性的局部症状。禁忌范围:1中医八纲辨证
中的阳表里热证、六经辨证中的阳明经证、阳明腑实证、少阴经热化证、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气血分证、气分证、血两燔证;温病三焦辨证中的暑湿
壅遏三焦证、逆传心包证;脏腑辨证中的肺胃热盛证、肝肾亏虚证、心肾阴火亢炽证、肝胆火盛证等。2皮肤、肌肉或关节组织受细
菌感染的、脊椎有内科病损伤的或急性创伤的都不宜使用本法。四、颈椎病的按摩推拿治疗:在操作完成“通阳法”后,针对颈椎病的病
变特点,分别在颈椎相关连的斜方肌颈段,提肩胛肌,胸锁乳突肌,肩中,肩峰等与颈椎关节活动相关位置揉、拨、推、拿、按、滚等按摩手法作局
部治疗。本治疗手法与按摩“开八锁”的开青龙锁相同。五、开“青龙锁”适用范围:笔者常用开“青龙锁”按摩推
拿治疗保健的颈椎病范围包括:1.神经根型颈椎病2.椎动脉型颈椎病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4.落枕 5.颈椎关节突关
节错缝6.颈部急性扭挫伤实践证明,运用”按摩通阳法”与“青龙锁”按摩治疗保健的颈椎病,特别是对急性肌肉僵硬病变,疗效是非
常显著的。六:典型病例典型病例(一):司徒XX,女,36岁,2008年4月30日初诊:自诉头痛、发热、畏寒、鼻塞
不通已两天,右肩背疼痛,僵硬,转向右侧时痛牵颈背,发热38摄氏度左右,发热时间终日持续不退,鼻流青涕不止,鼻孔已经被抹涕弄至通红,
曾服中西成药,毫无效果,曾去某按摩店按摩治疗,症状也没有一点缓解。辨证论治:患者病发仅两天,且有头痛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非单纯“落枕”病。按中医六经辨证标准,似是外感风寒太阳经阳明经别的合病。建议用按摩治疗,配合内服中药:宜选用桂枝加葛根汤;病者
欣然同意。按摩治疗:先操作两遍“通阳法”,然后在肩贞穴附近指压周围疼痛反应点,再揉拨提肩胛肌,捏按斜方肌颈段僵硬的肌腱,用一指
禪手法振压风池穴。全部操作时间约50分钟。按摩治疗结束,约五分钟后,患者鼻孔呼吸畅顺,已停止流涕,只有患者大椎穴右侧附近一小块
微微痠麻痛感觉,其余全部症状明显减退,头部转动也不见痛感,只是有非常怠倦欲睡的反应,连称痛快。第二天,患者来电话告知,按摩后睡
了一觉,全部痛感消失,体温36.8,询问可有必要再服中药。典型病例(二):卫XX,男,38岁。1996年开始患牛皮癣,多年
来不知经过多少著名专家诊治,病情非但没有好转,牛皮癣反而持续漫延恶化。2003年笔者诊治时,牛皮癣已经遍布全身面积百分之七十,
双下肢的癣癍已呈角化状,颜色黯黑,伴有慢性鼻炎,咽炎。当时为患者配制了內服中药,配合外用癣药膏长达四年,只能有效控制持续漫延恶
化现象,牛皮癣经常此消彼长,疗效不能令人满意。2007年,內服中药,配合外用癣药膏的处方不变,只是增加每周一次按摩治疗。按摩
治疗手法与运用“按摩通阳”治疗颈椎病一样(因患者长期伴有慢性鼻炎,咽炎)。按摩治疗三次后,患者告知,身上的牛皮癣消失了很多。八
次按摩治疗后,除双下肢內侧外,身上的牛皮癣基本消失了。患者信心大增,坚持每周一次按摩治疗,牛皮癣已经没有再发病了,一年后,病情没有反弹,疗效巩固,现在基本痊愈。类似上述的一些意外的疗效收获还有很多,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以上是我在按摩治疗过程的一点工作心得体会,按摩治疗,按摩保健,实际操作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要成为一个出色的按摩师,业务上要有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多学博学,集思广益,用虚怀若谷的心态不断汲取其他医学科目知识为我所用,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目前,市面曾经流行一种“整脊”疗法。这种种“整脊”疗法,其实是一种摇晃床。这种摇晃床确实能够使脊柱(椎)经过物理震动产生椎间变动。但是这种椎间变动是无序的,甚至是错位的。所以产生的副作用非常大,只有运用“按摩通阳法”,用手功矫正脊柱椎间的正常体位,才能够将脊柱(椎)整理好。所以,陈氏“按摩通阳法”,又简称“传统中医整脊法”。
献花(0)
+1
(本文系悟达通52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