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培养的?剑桥学霸背后,原来站着这样的妈妈

 诺妈家有男宝 2021-03-03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01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那你看看别人家的爸妈!”

 芒果有一档综艺叫做“少年说”,其中有一期节目备受关注,主题是:别人家的孩子。

节目中,一位姓袁的女同学对着阳台下的妈妈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妈妈,你为什么总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却总看不到我的努力?”

 台下所有的学生为女孩鼓掌。

妈妈开口,说了一句:“孩子,你很棒。”

然而很快,她话锋一转,一句“但是”,令全场鸦雀无声。刚刚还在台上自信阳光的女孩,转眼失去神采。

妈妈细数了女儿种种不足,以过来人的阅历经验告诉女儿:我这么做,是希望培养你良好的习惯和方法!

 见孩子不服气,妈妈甚至当众质问:“你想想,妈妈答应你的都做到了吗?你答应妈妈的,有没有做到?”

孩子被问得哑口无言,瞬间泪流满面,她说出了最后的请求:请你以后不要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跟我比,好不好?你不要再用激将法否定我,好不好?

母亲当众没有表态,孩子失望地一抹眼泪,转身离开了讲台。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调研显示: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五句话中,有一句就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在无数父母的眼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品学兼优,样样都好;而自己家的孩子,哪哪都是问题。

有网友曾毫不留情地指出:如果孩子也有发言权,如果孩子也可以质问:“你看看别人家的爸爸妈妈……”

作为人父人母的你们,作何感想?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不仅仅因为孩子特性各异,也因为他们从小出生的家庭环境,以及接受的教育不一样。

然而,我们却常常只看到孩子获得成绩的表象,却忽略了在优秀孩子背后,还有孩子身后家人们所作出的努力。

02

一个被剑桥录取的学霸背后,

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妈妈

今天要讲一个学霸的故事,周宸立,2018年凭借A—Level全A,雅思8分,ACT24分,托福115分收到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录取通知书。除了剑桥大学外,他在2017年申请季中还同时收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名校录取通知书。


 (左一为周宸立)

说实话,作为一个普通妈妈,我并不了解这些专业能力考试分数背后所代表的成就到底有多沉甸甸,但是我略知的是,以哈佛、耶鲁大学等为首的美国藤校和以牛津、伦敦大学为代表的英国G5一直以来是众多学霸学子的梦想学府,代表了世界最顶级最一流的教育水平。

那么,别人家孩子眼中的“别人家的父母”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翻看由这位学霸妈妈刘红燕所著的新书《妈妈的勇气》,在书尾,一位媒体记者对周宸立的采访让我深思:到底什么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上学后,很多父母都很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你追我赶,疲惫不堪。

可到底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是上学前就认识3000个汉字?还是在幼儿园就把三年级的知识学完?

在书的序言里,刘红燕说: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的格局。

一开始,我以为那不过是一个已经收获了教育成果的母亲自我谦虚,读到最后,孩子答记者问时的这番话却让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教之道:大道无形。

的确,良好的家庭条件能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但并不是每个富裕家庭的孩子都能出类拔萃。但若父母从小对孩子做好正确的引导,有勇气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即便普通家庭,也能够最大限度帮助孩子成就自己。

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03

习惯,是拉开孩子之间的根本差距

当周宸立收到伦敦大学通知书后,有很多父母以及媒体向刘红燕打探“育儿秘籍”:你到底是怎么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

刘红燕的回答一直是“没有”。

她在自序里表示抱歉,这个回答,并非她故作神秘,而是肺腑之言。

看完整本书,我表示理解。是的,在这本书里,没有虎妈教子的特别育儿秘笈,但是你却会被她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习惯而赞叹:家长,若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这样的培养恒心、细心,孩子的习惯,还会成什么问题?

习惯是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根本原因,就像周宸立在答记者问时说:因为父母给他养成了好习惯,让他拥有自觉学习的技能,所以他学有余力,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学霸。

这些好习惯是什么呢?说来,也许每一个父母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

比如“吃饭”习惯,刘红燕认为这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起点,能够让孩子学会遵守规矩,长大后,就会比同龄孩子少几分任性,多几分规矩。在这个过程中,她几次看着儿子错过正餐进食时间饿哭而铁石心肠。

比如她要求儿子做到自己玩具自己收拾,从而锻炼收纳能力;

比如她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每次陪玩,只玩一个游戏,即便新买了一堆玩具,也是一件一件给,让孩子把一件玩具玩痛快了,她才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玩具上;

比如她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年来,全家坚持每天读一小时纸质书……

生活上养成的好习惯,影响着孩子在学习上的习惯。

而这,也成就了周宸立超强的学习能力。

在备受父母煎熬的“陪写作业”问题上,刘红燕却从来没有这样的困扰。

她从来不做看守式的监督,而是换做勤加沟通,外加激励措施,让孩子乐于抓紧做完作业再考虑玩耍。

她也从不送孩子去上培训班,坚定地用父母高质量陪伴,让孩子自己完成很多补习项目。

正因此,他的儿子比身边的小朋友多出很多玩耍时间,同时培养了钢琴、跆拳道、马术、皮划艇等业余爱好。

周宸立后来在回忆中这样总结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

我小学时只要每天在放学前完成数学作业就能得到两倍的积分,为了得到这两倍积分,我每天都争取在放学前把作业写完,很少在回家以后写数学作业。渐渐地,我养成了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完再去休息的好习惯。这个习惯至今一直跟随着我,就算在繁忙的初中,我也从来不拖欠作业。

高中需要申请大学时,这样的习惯就显得越发重要。我长大后发现所谓“手上的事情”不只是完成作业这么简单,很多时候要面试、笔试,还要写文书,而正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习惯让我能合理分配时间,按时完成每件事情。

回忆起小学时光,我已经不记得学过什么知识了,但我总能从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找到自己在小学时的影子。我很庆幸自己在起跑时拥有一条笔直的跑道,在后来的学习中少走了很多弯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

有一句名言,常常被用来说明习惯的重要性: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培养好习惯,看似不难,难的是坚持的过程。而正如此,习惯逐渐拉开距离。

04

给选择的父母,孩子才有机会找到自己

总希望用过来人的经验,替孩子规划人生,这或许是天下父母共同的苦心。但其实,父母无法陪孩子走一世,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放手,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学会独立地审视自己的人生。

在书中,有一幕令我感慨。

周宸立小学毕业的暑假,还不到12岁的他只身一人参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的少年营。虽说同行的还有一位小学同学的妈妈,可等到孩子入了营,从发回来的照片看,刘红燕才发现,自己的儿子是学习营中最小的一个孩子。并且,在分班后,周宸立与自己的小学同学分开了。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儿子不仅没有大人陪伴,也没有中国的小伙伴,直到这一刻,作为妈妈的刘红燕才开始为儿子担心。

但很快,她发现儿子比她想象中更坚强、能更快适应坏境。

在举目无依靠的境地里,周宸立知道只能靠自己去争取,于是他找出好几个理由跑去跟老师沟通,最终达到了调班的目的。

这件事情,对周宸立的触动很大,回国后,他不禁感慨:原来还可以去和老师沟通。从此也垫定下留学的念想。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一个孩子能够在国外独立生活,并且在困境中能够做到不慌张,懂得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一定与他在生活中经历过历练有关。

的确,在刘红燕的育儿字典里,“独立”是一个备受重视的问题,她习惯把独立教育安放在生活琐事中,哪怕孩子一边煎香肠一边问:“妈妈,几分熟才算熟?”她都是坚决地回复:“不知道,你自己上网查查。”

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更容易成长。在放手中,孩子不但多了历练,更重要的是:练就了在独立中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05

最好的父母,是能够成为孩子的朋友

有记者问周宸立:最期待父母什么样子?

周宸立说,能够和孩子成为很好的朋友。

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或许也是父母心底深切的期望,但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却会因为种种变故而临阵换了一副脸色。

周宸立眼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透过刘红燕与儿子相处的点滴,你会发现亦师亦友亦父母的亲密关系,其中一个细节尤其令人感慨。

初三那年,周宸立突然下定决心要去上海读国际学校,为出国做准备。一边是成都的家,一边是想要读书的上海学校,而刘红燕此时还在北京创业,一家分居三地的现状,让一家三代人的思想产生了矛盾。

然而,在这件事情上,周宸立连写两封长信,向妈妈阐释了他自己对未来人生的考虑,从现状,到未来会遇到的困境,以及他决定用什么方法予以解决。平等的沟通,最终换得一家人一致的同意,从公立学校转到了国际学校。

 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看到的不是这个家庭有多么能耐可以让孩子在升学上坐自由选择,而是让我看到,一个孩子与父母有理有据商量的底气。

如果放在“一言堂”的家庭,恐怕孩子根本不会提出这样的意见。只有放在平等台面上的交流,才会让孩子敞开心扉与父母从长计议去商议自己的未来。

因为他知道,开明如父母,终会理解他的想法。

有人说,妈妈好情绪是一个家庭幸福的风向标。在育儿的路上,妈妈身上的勇气,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助推力。

也许每个家庭的起点不一样,但是这些朴素的育儿理念,却是每个妈妈都可以拥有的方向。愿一本《妈妈的勇气》,帮助你在育儿路上迷茫时,找到努力的方向。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