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遥想呼应 2021-03-03

解开光的奥秘,揭开能量波操控下的

宇宙 真相

第一节:初探光的本质

第二节:一个新的发现,能否彻底解开‘双缝干涉’的百年谜题

第三节:光的波粒四像性

第四节:分形结构的形成原理中隐藏的‘宇宙、生命’奥秘

第五节:解开‘球状闪电’的形成机制,揭开‘宇宙星系’的产生与演化之谜

第六节:一个全新的星系演化模型,开启对现代‘宇宙观’的全面挑战

第七节:‘引力’真的存在?还是我们一直在‘指鹿为马’

第八节:为什么星系大多会呈现出‘盘状’结构?

第九节:解开行星及卫星的形成演化之谜,揪出‘史前大洪水’的背后真凶

第十节:‘空间弯曲’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可惜爱因斯坦搞错了方向

第十一节: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1.0为什么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斜着自转?

我们都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现象,也就是说都在斜着身子公转与自转。比如:水星的自转轴倾斜度约为:0.01度,金星:177.36度,地球:23.43度,火星:25.19度,木星:3.13度,土星:26.73度,天王星:97.77度,海王星:28.32度。这是为什么呢?目前科学界给出的答案基本一致:都是在生成与演化的前期阶段,被其它星球撞出来的。对于这样的结论,未免太过于牵强。原因如下:

1、太阳系所有行星的自转轴倾角都不是固定的,而是存在一个规律的周期性进动。以地球以例,这个进动周期约为25700年。同时有的科学家认为造成地轴进动的原因之一是:‘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27.3天就能公转一圈的月球能对地球造成一个长达25700年规律性的周期影响,这种结论简直荒谬到了极点。 行星自转轴的周期性进动其实早已间接性的说明了一点:行星的自转轴‘倾斜’,一定是某个外部因素长期且稳定影响的结果,与‘碰撞’这种偶发性的无序因素没有任何关系。

2、以八大行星中的地球、火星、土星、海王星为例,再减去他们与地球的轨道倾角(地球0度,火星1.85度,土星2.48度,海王星1.77度)后,它们的自转轴倾角分别为:地球23.43度,火星23.34度,土星24.25度,海王星26.55度。从上面这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当太阳系的这四大行星处于同一个轨道面时,它们的‘倾角差’非常小(也就是说他们的自转轴几乎是‘平行’的)。而且它们的自转轴倾角随着与太阳之间距离的增加而有所增大。

要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与这四大行星发生碰撞的星球是一伙的,所以它们在与这四大行星发生碰撞之前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计算。

第二种情况:正如某些自媒体宣扬的那样——‘太阳系是神造的’。光承认太阳系是神造的还不行,你还得承认‘在偌大的宇宙空间中只有太阳系存在生命’。承认了地球生命在宇宙中的唯一性仍然不够!你还得承认‘上帝是个疯子!’。为什么?试想有人建造了一个比太平洋还大的多的水池,而建造这个水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在其中一个小水滴上培养细菌。如果生活中真的存在这样的人,你一定会认为‘这人疯了!’所以,每当我看到‘太阳系行星的自转轴倾斜都是撞出来的,太阳系是神造的,宇宙中只有地球存在生命’这种文章时,我不知道大家什么反应,而我却仿佛听到上帝在说:‘Oh, my God!’

如果大家接受不了以上这两种情况,那就得接受第三种情况:

太阳系所有行星的自转轴倾斜与碰撞没有任何关系。造成太阳系所有行星自转轴倾斜的主因都与‘太阳’这颗太阳系的主星有关。

那么太阳是如何导致所有行星自转轴倾斜的呢?接下来看张图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1)

上面这张图(11-1)是磁铁偏转小磁针的示意图。从这张图中我们能找出以下规律:

(1)当小磁针位于同一条磁力线时,小磁针与磁铁中心的夹角越大小磁针的偏转角越大。

(2)当小磁针位于N极与S极的中心线(即磁中线)时,无论小磁针位于哪一条磁力线,小磁针的偏转都完全一致,角度都为0;当中心线向两侧开始偏移后,位于不同磁力线上的小磁针,其偏转角度不同,且中心线越靠近两极(即偏移角越大),位于不同磁力线上的小磁针的偏转角越大,但总体来看这些角度的差值比较小。

接下来我们把磁铁换成‘太阳’,把小磁针换成‘地球、火星、土星、海王星’四颗行星,然后再来看一下结果。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2)

上面这张图(11-2)中,黄色线条代表‘地球轨道(即黄道)’,青色线条代表‘磁中线(即太阳南北磁极分界线)’,灰色线条代表‘与黄道垂直的参考线’,蓝色线条代表‘各行星的自转轴’。图中的角度代表‘将四大行星调整到同一条轨道上以后的自转轴偏角’。通过对这张图的分析我们能得一个结论:‘当行星轨道与太阳的磁中线之间存在夹角时,位于不同轨道上的行星的自转轴偏角也不尽相同,且距离太阳越远,自转轴的偏角越大,但总体来看这些角度之间的差值不是很大’。这一结论是不是与小磁针在磁场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这难道只是一种巧合吗? 当然不是!在前面的章节我曾谈到:球状星体在对外进行能量释放的过程中,在自旋角动量的影响下,‘能量波’呈现出了‘涡旋’的形态。这个呈‘涡旋’形态的能量波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磁场’。所以每个球状星体实际上就是一个‘磁铁’。因此,太阳这个‘大磁铁’通过磁场对其周围的行星这些‘小磁针’造成磁极偏转就再正常不过了。

为什么金星与天王星的自转轴偏转与小磁针在磁场中的偏转并不一致?

这又要从行星的生成之初开始说起。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3)

上面这张图(11-3),在第八章节太阳的形成中我曾做过详细的解析。图中右侧的椭圆型球体,是将左侧的‘a2与a2反’两条能量波‘逆时针15度’旋转后得到的结果。在这里我先补充一点内容:关于行星中常见的‘赤道隆起’现象,目前的科学界普遍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所导致的。这种结论同样是错误的。造成‘赤道隆起’的真正原因是:形成这颗行星时辐射波的‘偏转(即不对称)’所造成的,是所有行星存在‘非圆’特征的根本原因,而‘赤道隆起’正是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并且这一特征具有‘先天性’。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颗行星。在这颗行星上出现了四个线条:自转轴、赤道线、磁中线、磁中轴。这四个线条中,自转轴与赤道线都是虚拟线,对一颗星球的自转与偏转等特征的形成没有任何作用。而磁中线则是一个星系中行星的‘生成区域’,也就是说,在一颗主星(如太阳)自旋动力的影响下,这颗主星的‘尘埃盘’最终都聚集在了这条‘磁中线’的两侧,因此,由这个尘埃盘所形成的行星也只能出现在这条‘磁中线’的周围。那么‘磁中轴’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接下来再看一张图: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4)

上面这张图(11-4)与(11-2)的区别是:绿色线条代表‘行星的磁中轴’,红色线条代表‘太阳的磁中轴’,角度代表‘四大行星的磁中轴与自转轴之间的夹角(即磁偏角)’。所以从严格角度来讲,决定各大行星自转轴偏角的因素并非是自转轴本身,而是行星与其主星的磁场,从表面现象来看,就是主星与行星之间的磁中轴。 因为,一颗星球形成后,其磁中轴与自转轴之间的夹角是相对稳定的。

2.0气候变化与自转轴倾角的关系分析。

2.1是谁在控制着地球上的四季变化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5)

我们都知道,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四季变化。四季的变化中,给我们的直觉感受是‘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是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了四季的变化’。然而,有一定天文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如上图11-5所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向是恒定的,一直在指向北极星的位置。我们之所以感觉到太阳的高度发生了变化,主要原因有两点:(1)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太阳是倾斜的;(2)地球的公转轨道(即黄道)与太磁线(即太阳的磁中线)存在一定的夹角(由于太阳的赤道线与磁中线之间的夹角很小,加上没有意识到太阳磁场与行星磁场之间的关系才是地球等八大行星自转轴倾斜的真正幕后操手,所以科学界一直把太阳的赤道线当成了行星‘升交与降交’的参考线)。 这样一来,就会如上图(11-5)所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球接受到的太阳照射角度一直在变,这就是地球上呈现四季变化的原因。所以 ,是谁在控制着地球的四季变化?是太阳与地球通过相互之间的‘磁场’。

2.2冰河期与地轴倾角的关系

地轴‘章动’的成因分析:

科普:地轴章动: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会产生一种点头式的周期运动,叫做章动。地球的章动周期约为半年,振幅约为50.3″

对于地球自转轴发生‘章动’的原因。很多科普材料中将其归因于‘太阳、月球引力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对地轴的影响。这样的结论同样存在很大的瑕疵!如果将太阳视为‘磁铁’,将地球视为‘小磁针’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因为,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所以,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正是以‘约半年’为一个周期。前面在磁场与小磁针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一个结论:‘当小磁针与磁铁的磁中线之间存在夹角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不同位置的小磁针偏转角不同,小磁针距离磁铁的距离越远,偏转角越大,反之偏转角越小,但总体来看角度差不大’。所以,导致地轴发生‘章动’现象的原因,同样是:地球(小磁针)与太阳(磁铁)之间距离的规律性变化(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轨道’所以变化周期约为‘半年’)所导致的,控制这种变化的背后力量仍然是太阳与地球的磁场。而且这种‘章动’行为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半年与下半年,地球相对于太阳的章动方向是完全相反的。

地轴‘进动’的成因分析:

科普:地轴进动,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其自转轴并不总是保持在空间的同一方向上,而是绕着地球的公转轴(黄轴)旋转,亦称进动。这种进动以大约25700年的周期在空间描绘出一个圆锥面,该锥面的顶角等于黄赤交角23.5°,也使春分点沿黄道反向每 25700年旋转一周,即每年西移约50.3″(日月岁差);同时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也在不断地改变位置,从而使得黄赤交角发生改变,还使春分点沿赤道每年东移约0.13″(即行星岁差);

对于地轴进动的原因,‘科学界普遍的结论仍是‘与太阳、月球及各大行星间的引力有关’ !Oh, my God! 难道地球人的智慧真的被‘智子’锁死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造成地轴进动的原因究竟来自哪里?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6)

上面这张图(11-6),是我从网上找到的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从这张图我们能明显看到:太阳在围绕银河系运动的过程中,其运动轨迹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呈现出明显的‘S’形。这种非平面的运动轨迹必然会导致太阳与银心之间的‘相位’变化(即磁中线偏转)。而这一变化也必然会导致太阳的‘磁轴’发生偏转。那么太阳的磁轴发生偏转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7)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能明显看到:

当太阳的磁轴向右发生偏转后,不但会导致地球的轨道倾角随之变大,还会导致地轴随地磁轴一起向右偏转。这样一来,相对于太阳在地球上的北回归线可能就会移动到目前的赤道位置,届时在冬季可能整个俄罗斯都会处于半年的暗夜之中,北半球接受到的太阳热量开始减少,江河开始冻结,北半球进入冰河期。反之,南半球温度升高,南极冰雪彻底融化,南极大陆变得温暖湿润,大量水汽进入北半球,导致北半球降雪增多,北半球进一步降温并进入极寒期。

相反,当太阳的磁轴向左发生偏转后,会导致地球的轨道倾角随之变小,同时地轴也会随地磁轴一起向左偏转。这样一来,相对于太阳在地球上的南回归线就会移动到目前的赤道位置,届时,北半球接受的太阳热量增加,地面水汽蒸发量增大,导致湖泊干涸,粮食减产。反之,南半球温度降低,大量由北半球输送过来的水汽在南极冻结,海洋的水汽蒸发量减少,又进一步加剧了北半球的干旱,土地大范围沙化,绝大部分地区粮食开始绝收,人口锐减,人类又一次挣扎在了灭亡的边缘!

这一切,仅仅只是太阳在银河系的公转过程中,不停地穿越银盘导致自转轴微弱偏转后给地球带来的后果!也只有这种规律而又稳定的变化才会拥有一个长达25700年的周期。所以,地轴的进动只能来自太阳系之外,与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的引力毫无关系!更何况,所谓的引力并不存在!

南极的古老地图、曾经数次被沙尘埋没的狮身人面像、远古文明遗迹、中国古文化遗存等等现象,无处不在诉说着那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无时不在警示着人类:在宇宙中,生命是脆弱的,适宜生命发展的‘平和期’是短暂的,只有充分利用好这短暂的‘平和期’发展科技,走出地球,寻找到第二个家园才是人类延续的唯一途径!然而地球人却又一次在‘民族自豪感’的驱使下一步步坠入‘种族隔离’的深渊!迷失在你死我活的‘种族斗争’之中。醉心于科技中取得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成就,孤芳自赏、闭目塞听,歪理学说登堂入室,一步步将人类科技引入连神仙都看不懂的绝境!固执地将‘眼见为实’这种愚昧的‘唯视主义’思想当成教条。殊不知,对于一个尚未跨出自家恒星系统的生命族群来讲,目前的这点科技成果,犹如一个婴儿刚刚在摇篮中学会站立!殊不知,承载宇宙能量迁移的介质(暗物质粒子)在我们的‘显性宇宙’中不仅仅目前不可探测,可能未来也永远无法探测。因为,它比组成我们所有探测设备的原子还要小上数亿甚至是数万亿倍。用这样的设备去探测暗物质的存在,与用蓝球组成的网去捞取水中的浮尘没有区别。

3.0太阳系各大行星自转轴倾斜的成因分析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8)

上图(11-8)是将太阳产生的辐射波a1与反射波a1反‘顺时针’旋转2度以后形成的球状体。这时生成的球状体有以下两个明显特征:(1)星球的扁率非常小,也就是说球体非常接近于‘正圆’(水星扁率近似于0,金星扁率近似于0);(2)星球的磁偏角非常小(水星磁偏角1度,金星磁偏角近似于0)。同时借此机会做一个更正:以前的文章由于当时没有考虑‘波源’的方向性,所以在标注:自转轴、赤道线和磁中轴、磁中线时全都标注‘反’了,而且以前发表的文章均已过了修改期,所以无法修改。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9)

上图(11-9)是将太阳产生的辐射波a1与反射波a1反‘顺时针’旋转15度以后形成的球状体。这时生成的球状体有以下两个明显特征:

(1)随着辐射波与反射波倾角的增大,磁偏角开始增大;(2)随着磁偏角的增大,扁率开始增大。比如:地球磁偏角变成了11.5度,扁率变成了0.0034;火星磁偏角变成了10.0度,扁率变成了0.0056;木星磁偏角变成了10.0度,扁率变成了0.0637;但是大家可能同时又会发现一个问题:辐射波与反射波的倾角变化与扁率以及磁偏角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这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这个扁率指的是行星的‘初生扁率’,由于一颗星球生成后,在进行轨道清除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俘获轨道尘埃继续增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俘获的轨道尘埃越多,扁率的变化就会越大。这就像把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放入泥浆中滚动的过程一样,滚动的次数越多,这个物体就越接近‘球型’。第二个原因,我们仅考虑了‘太阳’产生的辐射波与反射波对行星形成的影响,没有考虑银河系的辐射波与反射波对行星形成的影响。在第六章节,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中我曾谈到:形成太阳这颗恒星的辐射波与反射波来自银河系中心的能量爆发,与太阳的能量爆发形成行星的原理完全相同。而且这股来自银河系中心的辐射波与反射波在太阳形成后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维持着太阳系的稳定和平衡,如果这两股能量波突然消失,太阳系也将会因为内外压力的失衡而瞬间爆炸和消失。这种情况就像把一个吹起的气球放入真空中的结果一样。所以,对于内太阳系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来讲,越靠近太阳,受到银河系能量波的影响越小,所以可以忽略这种来自银河系能量波的影响。反之,对于外太阳系行星如: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来讲,越远离太阳,受到银河系能量波的影响就会越大。所以如果要详细讨论外太阳系四大行星的形成过程,还必须要考虑银河系产生的辐射波与反射波对这些行星生成带来的影响。正是由于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这些外太阳系的形成因素中,辐射波与反射波就不再是4条,而是8条。也正是这个因素的存在,所以,内太阳系行星的主磁场基本上只有1个偶极磁场,而外太阳系的磁场基本为2个或2个以上的偶极磁场。同时,目前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科学界:为什么外太阳系行星释放出来的能量要远大于从太阳吸收的能量(能量差值约为2倍),正是没有认识到这股来自银河系的能量波的存在以及它对太阳系的影响。也就是说,外太阳系行星吸收的能量有一部分来自太阳,另一部分来银河系。

4.0为什么天王星躺着自转,金星倒着自转?难道真的是被撞歪的吗?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10)

上图(11-10)的上半部分,是将辐射波a1与反射波a1反‘顺时针’旋转15度后形成的球状星体。此时,四条能量波相遇形成的两个交汇点(图中分别用洋红色与青色表示)分别位于赤道线的左右两侧,现在我们将洋红色所在的一侧定为N极,那么青色所在的一侧就是S极,把这个状态下星球自转的方向定为‘顺时针’。

接下来,我们将辐射波a1与反射波a1反‘逆时针’旋转15度。此时,会发现:N极和S极的方向发生了颠倒,星球自转的方向也自然就会发生颠倒,变成‘逆时针’。

为什么N/S极发生颠倒后,星球的自转方向也会随之颠倒。这又牵扯到对磁场的深度解读,说起来又是一个长篇大论,所以只能后期再做详解。目前为了让大家清楚这一原理,在这个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说明。首先人类对磁场的认识同样存在严重误区,人类目前认为的‘磁场(或磁场强度)’,仅仅是能量波的一种‘表象’,其本质是辐射波与反射波之间存在的一个‘能量差’,这个差值是一个‘矢量值’,也就是说,这个数值具有‘方向性’。为了让大家明白这种作用关系,我举一个例子来作进一步的说明:用一个吹风机去吹一个静止的球体,当风口向右偏转时,这个球体就会‘逆时针横向’旋转,当风口向左偏转时,这个球体就会‘顺时针横向’旋转;那么按照这个原理当风口向上偏转时,这个球体不是就‘顺时针纵向’旋转,当风口向下偏转时,这个球体就‘逆时针纵向’旋转了吗?没错!这正是天王得躺着自转的原因。请看下面这张图。

解开地球的倾斜自转之谜,找出古往今来气候变化的幕后推手

图(11-11)

上面这张图(11-11)是将辐射波a2与a2反‘顺时针’旋转15度以后生成的球状体(前面的分析均旋转的是a1与a1反)。这时我们会发现,四条能量波形成的聚焦点连线(磁中轴)发生了90度的偏转,自转轴与赤道线也发生了互换,因此,星球的自转就指向了‘波源(太阳)’的方向,从直观上看就出现了躺着自转的现象。再仔细观察图(11-11)还会发现一个特点:前面发生偏转的是辐射波a1与a1反时,四条能量波的交汇点总是‘同色叠加’,当发生偏转的是辐射波a2与a2反时,四条能量波的交汇点却变成了‘异色叠加’,从而导致生成天王星磁场的‘辐射源’出现混乱,这也正是天王星‘磁场’出现混乱的根本原因。

总结:太阳系所有行星的自转轴倾斜,都是太阳产生的辐射波存在’不对称‘所造成的,与星球碰撞没有任何关系!’不对称‘是宇宙的一种普遍特性,这种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动力之源,是宇宙万物得以生存与发展之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