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四方】教材编委会后游长白山天池

 elabman 2021-03-03

(本文2012-9-26首发于本人的“天涯博客”——杞木人,公众号补充了大量的图片,并对内容作了相应的补充和修订。

(一)教材编委会议

继8月下旬在北京参加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的“第三轮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主编人会议之后,2012年9月中旬,从南国广州飞抵东北吉林省长春市再转吉林市,参加“第三轮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所涉及的医学、护理学、药学及医学检验四个专业共计89种教材之一的医学检验专业《检验仪器分析》教材的编委会。

由于当天是下午从广州出发的航班,到长春上空时天已经黑了,隔着飞机的舷窗望出去,远处天际线倒是还有一线亮光:

2008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曾在全国首播一部叫做《夜幕下的哈尔滨》的电视剧,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地下工作者们和日本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下图的夜景是我第一次来到吉林在长春上空所见到的夜幕下的长春,她已经不像《夜幕下的哈尔滨》了,中国早已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天下,远非《夜幕下的哈尔滨》时期所能同日而语:

在长春龙嘉机场广场前面的地下火车站搭乘动车前往吉林市(省名“吉林”,其中一个地级市也叫“吉林”,地级市名省名相同,全国好像是独此一家)。不过,真要吐槽一下这个龙嘉地下火车站离龙嘉机场出口的距离,实在有点远。出差的人要拖着行李走过机场前面宽阔的广场才能到地下火车站(当时正在建设地下火车站通往机场大楼的地下通道,还在施工,但改为地下通道并不能缩短火车站与机场大楼的距离)。既然是地下车站,建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修建得离机场大楼更近一些以方便旅客换乘呢?

到达吉林站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稍后一点出站,月台上,除了并列的两列动车,只有我和已经退休、和我同行来共同欣赏一下东北景色的我的另一半,别无其他人影:

第二天,在吉林医药学院的一间会议室,参加参加“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专科起点升本科)规划教材”,“供医学检验专业用”的《检验仪器分析》教材的编委会,来自该校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河南新乡医学院、贵阳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兰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等医科院校的老师参加该次教材编委会

相当巧合的是,《检验仪器分析》这本教材,三个主编和副主编的姓名中都有一个“志”字:主编是河南新乡医学院的贺志安教授,一个副主编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潘洪志教授,还有一个副主编,就是名字中也有一个“志”字的我。莫不是真应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让我们三个有“志”者和其他编委一起完成一本教材的编写,这也许就是“无巧不成书”的最好注解吧。不过,还真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自己特意这样组合的,在8月份北京主编人会议之前,我们相互之间甚至还不认识,事实上是由“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会遴选审核,由全国高等医药学教材规划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同意后聘任”的,纯粹的巧合。

吉林医药学院与我所在的南方医科大学都脱胎于军队高等医科院校,是2004年与我当时所在的第一军医大学一起就地转制的四所军队高等医学院校之一。据其官网介绍:“吉林医药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组建的东北军区空军长春护士训练队,1954年8月,更名为空军461医院附属高级护士学校。1993年6月,更名为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8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校由军队整体移交吉林省,定名为吉林医药学院”。来到与我原来军校同时期转制为地方高校的单位参加教材编委会议,多了几分亲切感。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大街的吉林医药学院(读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绕口令?):

检验仪器分析》教材编委会进行时,吉林医药学院分管领导拨冗参加会议并表示祝贺教材编委会议在该校召开:

会场横幅:

圆桌会议,我们蛮认真地讨论教材编写的相关问题:

编委会议根据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的总体要求,确定了我们这本《检验仪器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编委的分工、交稿的时间要求等具体事项,下一步就是每个编委根据要求编写教材,并初步计划次年春季召开审稿会集体审核书稿。

开完教材编委会,编委们集体参观了吉林医药学院相关院系的教学场所和实验室。

(二)游览长白山天池

忙完正事之后的周末,部分编委会成员一起经过长途跋涉,自费前往白山市游览长白山天池。

沿途有大片的玉米地:

玉米是东北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沿着山区公路,穿过长白山原始森林腹地,我们一行来到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南景区:

参加本次自由活动的编委们在标志性景点前来张合影:

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南景区大门口:

编委们在景区门口再来张合影:

我们俩也来张合影:

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名头不小:

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路线图。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按图索骥都转一圈:

景区内的休闲亭和登山中巴车:

景区苍劲挺拔的松树:

国家火山地质公园,不可能浪得虚名,一定会给我们一些从未见过的景致:

果不其然,进入景区不远,路边的泥土中裸露出一些有清晰木纹的焦炭样的东西(见图中红框里),据介绍那是“碳化木”:

不同形状的“碳化木”

这块牌子告诉我们碳化木是怎么形成的:

再往上,公路的右侧有一条深沟——鸭绿江大峡谷。那是“1000年前大爆发的火山细屑流堆积物,经流水切割形成的峡谷地貌”,是为中朝边界界河鸭绿江的上游:

这就是“鸭绿江大峡谷”,其实也不算“大”,得看它跟什么比:

除了流水长期冲刷切割形成的纵向深沟鸭绿江大峡谷,流水依然在横向冲刷和切割峡谷的边坡,形成很有规律的薄薄的“墙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似乎要与人类一争高下:

长白山的植被是垂直分布的,山下是繁茂的森林,越往上,林木越来越稀少,不到半山腰只剩下耐寒的岳桦树:

途中的一个景点——岳桦双瀑:

沿着阶梯上去看看:

这就是“岳桦双瀑”之一。看官,你也不要失望,在曾经火山爆发的高纬度的长白山半山腰上,在这样低矮的岳桦林中,难道你还想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瀑布?难不成真要“黄河之水天上来”?现实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只有那样到时候你才不会失望:

登山的公路,这算是很平缓的一段。在没有护栏的急弯陡坡路段,我光顾着提心吊胆,都没有功夫拍照了:

再往上,树木全没了,只剩下高山苔原:

山势越来越陡:

到了海拔2600米左右,植被完全没有了,只剩下火山灰层和岩石:

被火山喷发撕裂的山体,呈犬牙交错状:

据《互动百科》介绍,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气势恢宏,资源丰富,景色非常美丽。长白山天池坐落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又称白头山天池,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

至于说长白山天池何以成为中朝的国界,百度百科是这么说的:“依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中朝两国官吏合勘的中朝边界线,长白山属中国,而非属于朝鲜,这具有法定文献资料的证明。中朝领土争端的开端,是始于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平壤签订《中朝边界条约》时,中国将长白山以峰顶的天池为界,让给朝鲜二分之一(朝鲜后将白头峰名更名为将军峰)”。忽然记起高中时读过的一篇课文叫《曹刿论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对呀,我就是打酱油的,只是顺便来看看著名的天池而已,哪里轮得上我等谈论国是?近些年有句网络流行语叫做“你懂的”。各位如有兴趣一定要探个究竟,可“众里寻他千百度”,自行脑补一番。

长白山天池是1702年火山喷发后的火口积水而成,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因为它的水面海拔达2150米,获得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基尼斯世界之最,所以被称为“天池”。

国内游人可从北、西、南三个方向登长白山天池,东坡则为朝鲜管辖。我们一行从南坡乘坐景区登山车直达接近山顶的停车场。登山的公路有些险要,常有急弯陡坡,而且护栏极少,所以登山车可不能出万一,否则就可能与长白山永久相伴了。但匆匆的游客也很难靠徒步上去看天池,因为从南景区大门到天池有30多公里,还得爬高2000多米,难度可想而知,未经专门锻炼者,身体根本吃不消,时间上也不允许。

登山中巴车终于把我们送到有一块“天池”标志碑的山上停车场,车子无法再往前开了,必须下车步行一段路才能到达天池边上:

从山顶停车场通往天池的小路。看到路边的水泥柱和柱子之间的铁链吗?它为什么不在斜坡的边上而在路的内侧呢?各位,它不是为了防止游人不小心跌下山坡,而是表示这是中朝国界,还有“禁止越境”的小牌子,当然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但如果真要拿到台面上谈,它就真具有国际意义了,有点滑稽吧:

在天池观景点附近,竖着一块编号为36的中朝国界碑。看看,这就是国界碑呀。自己竖的,你还能不承认?

36号国界碑的另一面,韩文版。自己弄的,变为既成事实了。不过,反正我是韩文盲,不认识这两个字:

终于到达长白山天池边上。

长白山天池大体上呈椭圆形,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面积9.82平方公里,周长13.1公里。它的水面海拔2150米,是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它的平均水深204米,中心深处达373米,是中国最深的湖泊。

来一张天池全景照:

长白山天池的集水面积达21.4平方公里,集水区内岩石裸露,植物极少。天池的水一是来自大自然降水,也就是靠雨水和雪水,二是地下泉水。天池蓄水约20亿立方米,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池水碧绿清澈,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三江之源。

长白山天池犹如是镶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在天池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最高峰将军峰海拔2749米(位于朝鲜境内。乖乖,偷偷私底下说一句,本来都是在我境内的),其余山峰在2525米至2691米之间。

长白山的天气总是变幻无常,而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能否看到天池。人们根本没办法预知长白山未来某天某时的天气情况。即便是距离天池仅50公里的二道白河镇艳阳高照,但天池那里可能还是云雾缭绕或倾盆大雨。有的时候二道白河镇上降雨,而在天文峰上却能看到天池全貌和脚下的云海。尽管我们是在9月中旬的正午登上天池景区,仍感到寒风扑面,手脚冰凉。
同行的导游说她此前已经去过三次,均遇上异常天气而没有看到天池的真容。这一次,她走运了,和我们一起成功登顶,在不太冷的中午见识了长白山天池的真面貌。套用一句时髦话,或许真是跟人品有关。呵呵,开句玩笑。真要让她听到,恐怕会要打我。

实际上,在国内看长白山天池无论从北坡、西坡、南坡登顶,都是到达2600米左右的观景点,而天池的水面海拔约为2150米。由于湖的四周为陡峭的岩壁或松散的火山灰,难以修筑下到湖面的道路。所以在观景点都是从四五百米的高度俯瞰水面,一般难以接触湖面。

人生难得几回看天池,来几张稍微变换一下角度的天池美照。这幅图中的铁链倒不是“国界”的象征,而是防止有人靠湖边太近,不小心滑进天池里,那就真要成为天人合一了:

这样陡峭的斜坡,而且到处是松散的火山灰层和岩石,的确是难以下到天池的水边:

来几张同行的美女帅哥编委的靓照:

这是正副主编中的两个“志”,还有一个“志”,正在给他们拍照呢:

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的帅哥:

怎么说我们也得在这著名的地方一起来张合影吧,这么天高地远的,谁知道什么时候还有机会去呢:

盯着四五百米以下的水面看,突然惊奇地发现,在朝鲜一侧的湖边靠近水面的地方,竟有一座小房子,天池中间有一艘小艇在游动(下图正中央的小黑点。由于观景点距湖中水面有四五百米,小艇在湖的中央,距岸边有两三公里,所以在镜头中它就成了一个小黑点),显然有人操控,据称那是朝鲜的哨兵。

此情此景,不知各位看官作何感想?

倒是,观景点附近火山岩石上的两只小鸟,似乎在为祖国站岗放哨:

在天池边回望国内一侧长白山的莽莽荒原,依然觉得亲切,她不管是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的:

久闻大名的长白山天池,今天,总算是忙里偷闲地与她有了一面之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