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六回 老来昏庸信胡狼(16.1)

 临观山水 2021-03-03

却说罗公远在咸集镇那小酒肆与一后生闲谈后,便回咸集客栈。翌日仍旧太阳高照,于是与辅缪琳等继续赶路。此后一路无话,不一日到了京城。唐玄宗听太监传报罗公远到了京师,欢喜无限。他早已派人将原来张果老居住之府邸修饰一新,自张果老去后,那府邸一直空着,此时正好派上用场。玄宗为表诚心,命人将罗公远先带去府邸休息,欲斋戒三日后再行接见。

三日后,玄宗命太子李亨亲自去请罗公远。太子见玄宗不勤谨于国事政务,却常与方外之人来往,心中十分不满,道:“父皇何必对一个玄门中人如此礼敬,何不就派辅缪琳前去?”玄宗见其有讽刺之意,怒道:“太子为何如此无礼?那罗仙师乃神仙中人,朕正要拜其为师,学些长生之术。太子莫非不欲朕长寿?”太子见玄宗怒斥,且怀疑自己有夺位之意,吓得面如土色,忙跪下请罪道:“儿臣不孝,儿臣但愿父皇千秋万岁。只是近来边疆事多,儿臣只是怕父皇因玄门法术分了心。”

玄宗因太子素来与杨贵妃一家不睦,此时不免借题发挥,冷笑了一声,道:“尚轮不到你来操心军国大事!朕当年还不到你这般大时,便已开疆拓土。如今我大唐之疆域,远远超过了高祖、太宗时期。难不成朕今日尚要你来指点?”太子跪伏在地,不敢开口,心中却是不服,暗道:“若你也像爷爷一样,早早传位于我,我又岂能活得如此窝囊?”

原来,武则天死后,其子中宗李显(玄宗之伯父)继位,改元神龙(西元705年)。中宗在被武则天放逐期间,因妻子韦氏曾与自己同生死共患难,便答应以后与其同富贵。中宗向来懦弱无能,对韦氏由爱生怕,登基后,韦氏自然成了皇后,而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之手。韦后仰慕武则天,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女皇,便将宰相张柬之等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之功臣或贬黜或驱逐。

而太子李重俊性情刚愎,养了一群不学无术却擅长蹴鞠之徒,成日不务正业,众大臣见李唐岌岌可危,屡屡劝谏而不听。此时武三思(武则天之侄)勾结韦后,欲图不轨,但害怕李重俊作梗。为借重武三思之力,韦后将安乐公主下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训。武崇训常唆使安乐公主凌辱李重俊,以其非韦后所生而呼之为奴,并数次劝公主请求中宗废李重俊太子之位,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唐中宗神龙三年(西元707年)七月辛丑(初六日),李重俊在忍无可忍之下,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军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咤忠义等,矫制发左右羽林军及千牛卫三百余人,将正在寻欢作乐之武三思父子杀死于其府邸,并杀死同党十余人。又命左右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分兵守卫宫城诸门,亲自率兵追至肃章门,斩关而入,追杀韦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韦后及公主遂挟制中宗,驰赴玄武门楼,命令左羽林军刘仁景等,率令留军飞骑百余人于楼下列队守卫玄武门。李多祚等领兵到此,冲突玄武门楼,因守卫兵卒拒挡,不得进。韦后要中宗招降李多祚等,中宗慑于母老虎之威由来已久,无奈只好依槛呼叫道:“汝等素乃良臣,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李多祚等,与汝富贵”。于是,千牛卫倒戈,斩李多祚及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咤忠义于玄武门前,其余同党遂溃散。太子李重俊兵败后,率部属百余人从肃章门逃奔终南山,准备投奔突厥。中宗令人轻骑追赶,李重俊逃至鄂县西十余里处,下马休息时被部将杀死,首级亦被献于朝廷,后又献于太庙,并祭武三思、武崇训之灵柩。

此后韦后效仿武则天之做法,让其兄长韦温掌握大权,而对于女儿安乐公主违法卖官鬻爵亦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唐中宗景龙四年(西元710年)六月壬午日,韦后与安乐公主觉中宗已无利用价值,遂合谋将其毒杀,随后,韦后准备登基为帝。而此时一直静观时变之李隆基(即唐玄宗)见情势危急,便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先发制人,抢先发动兵变,率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将韦后一派全部消灭。由于其父李旦曾为天子,当年被武则天所废,李隆基本来就打着复唐旗号,不敢撇开父亲,遂奉其父李旦为新皇,改元景元元年(西元710年)。其时太平公主之所以亦赞成让李旦做皇帝,是因为李旦懦弱无能,而她已对皇位生觊觎之心。

睿宗李旦复位后,按例当立长子李成器为太子,但因三子李隆基有讨韦氏之功,因而犹豫不决。李成器见状,辞道:“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儿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睿宗本身就是无能之主,见长子谦让,而三子李隆基兵强马壮,遂立李隆基为太子,又使太平公主参与朝政。谁知太平公主以为自己也是有功之臣,遂开始专横跋扈起来,与太子李隆基多有不睦。李隆基因其为长辈,不愿与其正面冲突,只得忍让再三。太平公主慢慢独揽朝政大权,扩张势力,同时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武则天那样也过过皇帝瘾。为打击李隆基,太平公主在众皇子中挑拨离间,称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

唐睿宗延和元年(西元712年),睿宗知自己懦弱无能,怕太平公主与太子再斗下去,李唐江山又要大乱,遂毅然将帝位让给了太子李隆基,只是仍然掌握了朝廷三品以上官员之任免权与军政大事之决定权。谁知睿宗之让位反而加剧了李隆基与太平公主间之间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唐玄宗开元元年(西元713年)七月,玄宗果断地再次先下手为强,亲自率兵除掉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几十人,并将此前拥护太平公主之官员全部废黜。三年后,即唐玄宗开元四年(西元716年),太上皇李旦驾崩。

玄宗登基为帝时年仅二十七岁,而其太子李亨此时已年过四旬,却从未掌握过军政大权,玄宗以此责备太子无能,叫其如何心服?然此时玄宗虽春秋鼎盛,但声望正隆,而太子却毫无权力、威信,因此只能跪地求饶。玄宗见其跪伏在地,上身颤抖,以为其害怕之极,心中稍微解气,喝道:“还不快去!”太子见说,忙道:“儿臣告退。”起身匆匆而去。

太子先回到东宫,带了几名太监,自己换上便服,然后前往罗公远歇脚之府邸。一太监见状,拦阻道:“太子只是去见个老道士,何必白龙鱼服?”太子道:“辅缪琳说他是玄门中人,善隐身之术,能知过去未来。本太子没有亲见,不大相信,因此便装前去,看其能否识破。”太监们怕太子如此会得罪罗公远,遂道:“太子还是按圣上旨意,礼请罗仙师为佳。若得罪了罗仙师,怕圣上降罪。”太子见众太监不赞成自己,心中恼怒,又怕授人以柄,却不外露,只道:“本太子也就是玩玩,你们不必胡乱劝谏。真是太子不急,急死太监。”众太监听罢,不敢再言。

太监们领着太子,径自去到罗公远下榻的府邸,也不令人通报,问明罗公远住在那间,便闯了进去。府邸守卫见是几个宫中太监带着个便衣人,而太监们对其礼敬有加,估计其为朝中大员,因此不敢拦阻。太子也不要他们带路,自行进到内府,穿过花园,正要派人去叫出罗公远,忽见花园假山顶上站着个青袍老者,但见其长须飘飘,仰首吐纳,似乎正在感受园中花草之芳香。

太子见那假山顶巅上细不容一足,但那老者独脚站立却稳若泰山,心道:“倒有些功夫。”嘴上问太监道:“可是他?”一太监朝那老者喊话道:“敢问老者可是罗仙师?”那假山上之老者正是罗公远,他打量来人,见其中一人虽身穿便服,但器宇不凡,隆准方额,随即起了一课袖卦,已知其为太子。罗公远随即飞下假山,对太子稽首行礼,道:“太子亲来,老朽惶恐。”

太子见其一语道破自己身份,吃了一惊,又见其仙风道骨,此时不由自主地便信其为神仙之流,道:“仙师好眼力,我正是当朝太子。”罗公远道:“老朽山林野老,昏庸无知,圣上竟着太子前来相邀,足感圣上盛情。”太子见自己来此之目的亦被说破,遂收起问罪之心,道:“久闻仙师法术高强,若能有功于社稷,本太子何惜此行。”罗公远听罢,点点头,却不回答。

太子见其赏花不答,遂道:“仙师,传父皇口谕,请仙师立即进宫。”罗公远道:“也好,太子请。”太子道:“仙师请。”太子等回到宫中,对众太监道:“父皇在偏殿接见罗仙师,尔等先去通报,本太子与带着仙师随后就来。”众太监答应而去。太子见众太监走开,带着罗公远走到一无人之角落,忽然下跪,恳请道:“求仙师指点迷津。”罗公远倒并不惊诧,一边忙扶起太子,一边道:“太子行此大礼,折杀老朽了。”太子感到一股大力将自己托起,无法抵抗,只好站起身来,道:“仙师,本太子有事相求。”

罗公远暗自揣摩,已知十之八九,遂故意问道:“太子所问何事?”太子道:“自张果老、叶法善等仙师进宫以来,父皇终日沉迷于玄术,无心政事。这些方外之人去后,父皇又派人四处寻访有法术之人,且只顾着和杨贵妃载歌载舞,更将军政大事抛在一边。如今地方藩镇割据,节度使兵权重、势力大,渐有占地为王之势,其中以范阳(今保定以北,北京以南这一带)、平卢(治营州,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最为坐大。此人狼子野心,父皇却对其恩宠有加。乱天下者,必此人也。今日幸得仙师驾临,还请仙师以大唐江山社稷为重,劝谏父皇,重振朝纲。虽然,为人子者不应背后数落父亲,但我身为太子,当以江山社稷为重。”

罗公远见其言辞恳切,沉吟道:“太子所说,乃是正理。老朽此来,绝不是为了蛊惑皇上,一有机缘,老朽便要劝谏。若能拯黎民于危难之前,太子功劳甚大,老朽亦有功德。”太子见其答应,十分开心,道:“仙师亦有此心,实在是再好不过。”正说着,忽见一名太监小跑而来,道:“太子,你和仙师却还在此处!陛下已在偏殿候着呢。”太子见说,忙道:“仙师,本太子就送你到这,愿仙师不虚此行。”罗公远见其殷勤告诫,亦道:“老朽素有此心,太子放心。”言罢,随那太监而去。

那罗公远虽不穿道袍,但不脱道者行径。但凡道教中人,内功以修道练气为主,外功却须出外修积,如惩恶扬善、降妖除魔、救助世人等。道法中下者,主要便是惩恶扬善;道法中上者,便以降妖除魔为己任。而如张天师、张果老、叶法善、罗公远等辈,除非对方为十恶不赦之辈,一般不轻易出手;若能将其感化,则善莫大焉。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此相比于降妖伏魔,他们更看重宇宙苍生之和谐共存。

罗公远之所以会进京面圣,其实和当年张果老、叶法善等人一样,都怀抱着感化玄宗、希望引导其走向正途之理念。然而自古以来有大成就之帝王,皆为性格坚毅之辈,如唐太宗李世民那般始终能从善如流者,实在是凤毛麟角。何况玄宗是在获得大成就之后开始寻仙问卜,志得意满外加年老体衰,难免对长生之道越发感兴趣。是以张果老、叶法善等虽抱着规劝之心而来,却终究无法令玄宗警醒。

道家子弟虽以宇宙苍生为己任,但由于受庄子“相忘于江湖”理念之影响,在事情糟到不可收拾之前,却不能坚持,因此张果老、叶法善等都选择飘然远引而并非更加激进之劝谏策略。此次罗公远进宫,对于劝谏能否成功,殊无把握。他想起太子之言,暗道:“太子虽然魄力不够,但能洞悉利害关系,也算难得。我当助其一臂之力。”

谁知玄宗见到罗公远后,立即询问如何修炼隐身之术。罗公远偶尔谈及国家政事、世界格局,玄宗都不以为意,以为那些封疆大吏正忠心耿耿地为其捍卫着国家利益。罗公远见状,暗想玄宗早晚将回归天界,隐身术对其并无用处,只好大略地传授了一些入门之术。玄宗一经传授,立马便要去后宫炫耀。罗公远见这个年已七旬之老皇帝此时表现得跟个顽童一样,大失所望。

玄宗学了点皮毛,便到处找太监、宫女来做试验。但因所学不精,常常最多只能隐去大半,不是露出来冕旒,就是鞋子尚未隐去。玄宗因总是被轻易看穿,既羞惭又恼怒,恨罗公远不肯尽心相授。罗公远道:“隐身法乃仙家借以避俗情缠扰,或遇意外仓卒相逼之事,聊用此法自全。陛下乃天下正主,须向阳出治,《易经》云:‘圣人作而万物睹。’陛下为何要学此末技?若被其他方士认出,怕不为其所困?”玄宗不听,道:“朕不过想学了在宫中消遣,绝不出去泄露,仙师不必如此小气。”

罗公远无奈,道:“陛下若必要精通此术,当辞去帝位,随老朽遁隐山林,性静情逸,守真志满,方可得成。”玄宗听罢,大感烦闷,想起太监曾说太子与罗公远在角落里交谈一事,心中遂怀疑罗公远受了太子蛊惑,劝其退位。一念及此,心中十分不乐,道:“仙师既然不肯认真教授,朕虽不喜,但绝不勉强。仙师且回府邸,朕今日要陪贵妃演奏‘霓裳羽衣曲’。”言罢离座而去。罗公远见玄宗如此,只得先回府邸。他见玄宗毫无将权力让太子分担之意,且玩乐之心尚浓,不禁摇头叹息。

当晚乃九月十五,虽是凉风习习,但月光朗照。玄宗与杨贵妃坐镇长生殿,看嫔妃们载歌载舞。须臾,杨贵妃技痒,便换上歌舞霓裳,亲自下场,去跳那霓裳羽衣舞。玄宗此时兴致高涨,也不及去换衣,便亲自擂起羯鼓来。在中国古往今来之帝王子弟中,玄宗在音律上之造诣,除了周文王和明朝王子朱载堉外,其他人恐怕都望尘莫及。那霓裳羽衣曲,更是玄宗之佳作。虽其中有几个地方音调不如意,但也是世间少有。

杨贵妃一曲舞罢,问玄宗道:“万岁,听说罗仙师能知过去未来之事,何不将其召进宫来,为贱妾卜一卦?”玄宗自来对这个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杨贵妃言听计从,当下一口答应,命高力士前去宣罗公远晋见。罗公远听说是为杨贵妃卜卦,心中不乐,但此时无意抗命,只好随高力士进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