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儿科学——惊风、痫证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1-03-03

1、下列各项不属于急惊风病因的是

A.风寒

B.湿热

C.惊恐

D.风热

E.体虚

2、治疗小儿急惊风感受风邪证,应首选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抱龙丸

D.安神丸

E.麻杏石甘汤

3、治疗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逍遥散

B.泻青丸

C.十味温胆汤

D.龙胆泻肝汤

E.柴胡疏肝散

4、治疗慢惊风脾虚肝亢证,应首选

A.大定风珠

B.十全大补汤

C.缓肝理脾汤

D.固真汤

E.逐寒荡惊汤

5、小儿癫痫痰证的治法是

A.祛风涤痰

B.熄风开窍

C.健脾化痰

D.通窍定痫

E.豁痰开窍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急惊风为痰、热、惊、风四证俱备,临床以高热、抽风、神昏为主要表现,多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B对)和暴受惊恐(C对)而引发;小儿肌肤薄弱,卫外不固,若冬春之季,寒温不调,气候骤变,感受风寒(A对)或风热之邪(D对),邪袭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易于传变,郁而化热,热极生风。体虚多易导致慢惊风(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2、【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急惊风为痰、热、惊、风四证俱备,临床以高热、抽风、神昏为主要表现。风热之邪或从口鼻而入,易于传变,郁而化热,热极生风,治以银翘散,可疏风清热,息风定惊(B对)。桑菊饮善于治疗风热犯肺之咳嗽,症见咳嗽不爽,痰黄黏稠(A错)。抱龙丸主治脾胃不和,风热痰内蕴所致的腹泻,症见食乳不化、恶心呕吐、大便稀、有不消化食物(C错)。安神丸益气养血,安神宁心,适用于失眠,头昏,耳鸣,心悸,健忘(D错)。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喘嗽的重症,症见高热不退,咳嗽频频,气急鼻煽,喉中痰鸣(E错)。

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小儿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的病机为脾虚不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肝旺,肝风挟痰上扰走窜则发头项、四肢、肌肉抽动,故当治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用十味温胆汤加减(C对),方中党参、茯苓健脾助运;陈皮、半夏燥湿化痰,枳实顺气消痰,远志、枣仁化痰宁心;钩藤、白芍、石决明平肝息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同发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之效。逍遥散功用为疏肝解郁,健脾养血(A错)。泻青丸功用为清肝泻火(B错)。龙胆泻肝汤功用为清泄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D错)。柴胡疏肝散功用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E错)。

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大定风珠能育阴息风,为慢惊风阴虚风动证的选方(A错)。十全大补汤功能温补气血,主治气血两虚证(B错)。慢惊风脾虚肝亢证治宜温中健脾,缓肝理脾,方选缓肝理脾汤(C对)。固真汤与逐寒荡惊汤两方相合功能温补脾肾,回阳救逆,治疗慢惊风脾肾阳虚证(DE错)。

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小儿癫痫痰痫证是由于痰浊留滞,蒙蔽心窍而致。痰痫的病因与风邪无关,故(AB错)。健脾化痰为小儿癫痫脾虚痰盛证的治法(C错)。痰痫为痰浊蒙蔽心窍,故应豁痰(D错)。豁痰开窍为痰浊蒙蔽心窍的治法(E对)。

图片

惊风

急惊风

考点一 发病特点

急惊风以痰、热、惊、风四种证候俱备,临床以高热、抽风、神昏为主要表现,多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和暴受惊恐而引发。
 
考点二 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时邪包括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小儿肌肤薄弱,卫外不固,若冬春之季,寒温不调,气候骤变,感受风寒风热之邪,邪袭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易于传变,郁而化热,热极生风;小儿元气薄弱,真阴不足,易受暑邪,化火最速,传变急骤,内陷厥阴,引动肝风;暑多夹湿,湿蕴热蒸,化为痰浊,蒙蔽心包,痰动则风生;若感受疫疠之邪,则起病急骤,化热化火,逆传心包,火极动风。

2.内蕴湿热

饮食不洁,误食污秽或毒物,湿热疫毒蕴结肠腑,内陷心肝,扰乱神明,而致痢下臭秽,高热昏厥,抽风不止,甚至肢冷脉伏,口鼻气凉,皮肤花斑。

3.暴受惊恐

小儿元气未充,神气怯弱,若见异物,偶闻怪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致使心失守舍,神无所依,轻者神志不宁,惊惕不安;重者心神失主,痰涎上壅,引动肝风,发为惊厥。
 
考点三 诊断要点

1.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5岁以上则逐渐减少。

2.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神志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

3.可有接触疫疠之邪或暴受惊恐的病史。

4.有明显的原发疾病,如感冒、肺炎喘嗽、疫毒痢、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神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

5.必要时可做粪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脑脊液等有关检查。
 
考点四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表热、里热

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自止为表热;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为里热。

(2)辨痰热、痰火、痰浊

神志昏迷,高热痰鸣,为痰热上蒙清窍;妄言谵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不动,为痰浊内陷心包,蒙蔽心神。

(3)辨外风、内风

外风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见高热惊厥,为一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内风病在心肝,热、痰、风三证俱全,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4)辨外感惊风,区别时令、季节与原发疾病

六淫致病,春季以春温伏气为主,兼夹火热,症见高热、抽风、昏迷,伴吐衄、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其症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常痰、热、风三证俱全。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5)辨轻重

一般说来,抽风发作次数较少(仅1次),持续时间较短(5分钟以内),发作后无神志障碍者,为轻症;若发作次数较多(2次以上),或抽搐时间较长,发作后神志不清者,为重症。尤其是高热持续不退,并有抽风反复发作时,应积极查明原发病,尽快早期治疗,控制发作,否则可危及生命。

2.治疗原则

急惊风的主证是热、痰、惊、风,治疗以清热、豁痰、镇惊、息风为基本法则。

3.分型论治

(1)风热动风证

证候: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痛,随即岀现烦躁、神昏、抽搐,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息风定惊

方药:银翘散

(2)气营两燔证

证候:多见于盛夏之季,起病急,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嗜睡,抽搐,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情严重者高热不退,反复抽搐,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气凉营,息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

(3)邪陷心肝证

证候:起病急骤,高热不退,烦躁口渴,谵语,神志昏迷,反复抽搐,两目上视,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息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

(4)湿热疫毒证

证候:持续高热,频繁抽风,神志昏迷,谵语,腹痛呕吐,大便黏腻或夹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息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5)惊恐惊风证

证候:暴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战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甚则惊厥、抽风,神志不清,大便色青,脉律不整,指纹紫滞。

治法:镇惊安神,平肝息风

方药:琥珀抱龙丸
 
考点五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体针

急惊风中的外感惊风,取穴人中、合谷、太冲、手十二井(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或十宣、大椎。施行捻转泻法,强刺激。湿热惊风,取穴人中、中脘、丰隆、合谷、内关、神门、太冲、曲池。施以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3~5分钟施术1次。

(2)耳针

取穴神门、脑(皮质下)、心、脑点、交感。强刺激,每隔10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

2.推拿疗法

(1)急惊风欲作时,大敦穴上拿之,或鞋带穴拿之。

(2)惊风发作时,身向前屈者,将委中穴掐住;身向后仰者,掐膝眼穴。牙关不利,神昏窍闭,掐合谷穴。

3.西医治疗

尽快控制惊厥发作,同时积极寻找原发感染,确定发热的原因,退热和抗感染同时进行。

(1)退热

物理降温,退热贴或冷湿毛巾敷额头处,过高热时头、颈侧放置冰袋。药物降温,安乃近滴鼻,安痛定肌内注射,每次1-2mL。

(2)抗惊厥

地西泮(安定),静脉注射,惊厥止则停用;5%水合氯醛1mL/kg保留灌肠;苯巴比妥钠1mg/kg,肌内注射。

(3)预防脑损伤

减轻惊厥后脑水肿。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者,给予吸氧,高张葡萄糖静脉注射;或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考点六 预防与调护

1.按时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

2.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初期,及时给予解热降温药物,必要时加服抗惊厥药物。

3.抽搐发作时,切勿强制按压,以防骨折。应将患儿平放,头侧位,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于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体。

4.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涎壅盛者,随时吸痰,同时注意给氧。

5.保持室内安静,避免过度刺激。

6.随时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脉搏变化,防止突然变化。

痫证(助理不考)

考点一 发病特点

痫证即癫痫,是以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一种疾病。本病多发生于4岁以上的儿童。男女之比为(1.1~1.7):1。
 
考点二 病因病机

癫痫的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

1.顽痰内伏

痰之所生,常因小儿脾常不足,内伤积滞,水聚为痰,痰阻经络,上逆窍道,阻滞脏腑气机升降之道,致使阴阳气不相顺接,清阳被蒙,因而作痫。

2.暴受惊恐

惊吓是小儿痫证的常见原因之一。小儿受惊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惊多指胎中受惊,儿在母腹之中,动静莫不随母,若母惊于外,则胎感于内,势必影响胎儿,生后若有所犯,则引发痫证。

3.惊风频发

外感瘟疫邪毒,化热化火,火盛生风,风盛生痰,风火相扇,痰火交结,可发惊风。惊风频作,未得根除,风邪与伏痰相搏,进而扰乱神明,闭塞经络,亦可继发痫证。

4.外伤血瘀

难产手术或颅脑外伤,血络受损,血溢络外,瘀血停积,脑窍不通,以致精明失主,昏乱不知人,筋脉失养,一时抽搐顿作,发为痫证。
 
考点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主症

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②四肢抽搐,项背强直。

③口吐涎沫,牙关紧闭。

④两目上视。

⑤瞳仁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2)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

(3)急性起病。经救治多可恢复,若日久频发,则可并发健忘、痴呆。

(4)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症状,发病可有诱因。

(5)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

主症中有①、②、⑤,并具备(2)、(3)两项条件者,结合先兆、诱因、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可确定诊断。

2.鉴别诊断

需与惊风相鉴别。急惊风急性起病,以高热、神昏、抽风为主要表现;慢惊风则来势缓慢,抽搐无力,有体质羸弱的明显征象。痫证一般无发热,有反复发作史,发时抽搐、神昏,平时则如常人,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波型。
 
考点四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作期以病因辨证为主,常见的病因有惊、风、痰、瘀等。惊痫发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多伴有惊叫、恐惧等精神症状;风痫易外感发热诱发,发作时抽搐明显,或伴有发热等症;痰痫发作以神识异常为主,常有失神、摔倒、手中持物坠落等;瘀血痫通常有明显的颅脑外伤史,头部疼痛位置较为固定。痫证虚证的辨证,以病位为主,区分脾虚痰盛与脾肾两虚。

2.治疗原则

痫证的治疗,宜分标本虚实,实证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息风开窍定痫;虚证以治本为重,宜健脾化痰,柔肝缓急;癫痫持续状态可用中西医配合抢救。

3.分型论治

(1)惊痫证

证候:起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惊叫,吐舌,急啼,神志恍惚,面色时红时白,惊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四肢抽搐,大便黏稠,舌淡苔白,脉弦滑,乍大乍小,指纹色青。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镇惊丸

(2)痰痫证

证候:发作时痰涎壅盛,喉间痰鸣,瞪目直视,神志恍惚,状如痴呆、失神,或仆倒于地,手足抽搐不甚明显,或局部抽动,智力逐渐低下,或头痛、腹痛、呕吐、肢体疼痛,骤发骤止,日久不愈,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豁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

(3)风痫证

证候:发作常由外感发热引起。发作时突然仆倒,神志不清,颈项及全身强直,继而四肢抽搐,两目上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及面部色青,舌苔白,脉弦滑。

治法:息风止痉

方药:定痫丸

(4)瘀血痫证

证候:发作时头晕眩仆,神志不清,单侧或四肢抽搐,抽搐部位及动态较为固定,头痛,大便干硬如羊屎,舌红或见瘀点,舌苔少,脉涩,指纹沉滞。

治法:化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

(5)脾虚痰盛证

证候:痫证发作频繁或反复发作,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时作眩晕,食欲欠佳,大便稀薄,舌淡苔薄腻,脉细软。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

(6)脾肾两虚证

证候:发病年久,屡发不止,瘛疭抖动,时有眩晕,智力迟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睡眠不宁,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脾肾

方药:河车八味丸
 
考点五 预防与调护

1.孕妇宜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跌仆或撞击腹部。

2.孕妇应定期产前检查,临产时注意保护胎儿,及时处理难产,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时要特别慎重,避免窒息,注意防止颅脑外伤。

3.禁止观看恐怖性影视剧,避免惊吓。

4.对于急惊风,若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菌痢等疾病,治疗必须彻底,除痰务尽,慎防留有痰湿阻络扰心等后遗症。

5.控制发作诱因,如高热、劳累、情绪激动等。发作期禁止玩电子游戏机等。

6.抽搐时,切勿强力制止,以免扭伤筋骨,应使患儿保持侧卧位,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使呼吸通畅,痰涎流出,避免咬舌或发生窒息。
 

编辑:唐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