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出名却精彩的3副对联,语言犀利,令人拍案称奇

 真游泳的猫 2021-03-03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只不过,时间太长,对联太多,一些好对联被埋没在古籍堆里,不被广大读者熟知。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聊聊不出名却精彩的3副对联,语言犀利,令人拍案称奇。如果大家喜欢对联,记得关注我哦。

第1副:一去本无奇,多少头颅抛塞北;再来真不值,有何面目见江东。

晚清时期,湖南巡抚吴大澂颇为重视军队训练,日常各种提倡“武备”。他自己是近视眼,有一次拿着近视眼镜练洋枪,居然命中百步外的靶子。吴大澂沾沾自喜,认为“就算是古代名将也比不上我”。

结果,甲午之战爆发,吴大澂主动请缨,率领湘军前往关外。结果,刚一打仗,吴大澂的部队就打了大败仗,牛庄和田庄台失守,湘军损伤惨重。

吴大澂之前以“名将”自诩,世人与清廷也夸赞吴大澂懂军事,结果吴大澂不堪一击,反而贻误了战机,损失了大量士兵。换句话说,吴大澂类似于纸上谈兵的赵括,辜负了世人的期待,让当时百姓无比唾弃。

所以,清廷以“徒托空言,疏于调度”的罪名将吴大澂革职查办。但是当时翁同龢与吴大澂都是江苏人,所以翁同龢替吴大澂说了许多好话,使得吴大澂仍得以回到湖南,“革职而留任”。

所以,当时湖南的民间就有了嘲讽吴大澂的对联:“一去本无奇,多少头颅抛塞北;再来真不值,有何面目见江东。”

上联说吴大澂离开湖南,倒是没有什么关系,却害得湘军子弟白白损失生命,这是多大的罪孽啊。下联说吴大澂返回湖南,有何面目见湖南父老?

这个对联之所以精彩,主要在于情感真挚,体现了老百姓对于吴大澂的痛恨,表达了老百姓对于甲午失败、士兵捐躯的悲痛。

而在艺术上,这副对联犀利滑稽,丝毫没有顾忌吴大澂的颜面,而是有话直说,简直就是站在吴大澂面前痛骂,畅快淋漓,令人感觉到强大的战斗力。

正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很多,后来,清廷再次对吴大澂做出处罚:“降旨革职,永不叙用。”此后吴大澂也只能靠讲学为生了。可见,这副对联的战斗力相当犀利啊。

第2副:万古云霄珍片羽;几人性命等轻鸿。

晚清上海,有个歌女叫“阿毛”,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土豪富绅们为了讨好“阿毛”,不惜倾家荡产。

当时有个读书人,半是玩笑半是规劝,送给“阿毛”这副对联。羽毛也好鸿毛也好,上联与下联其实都镶嵌了“阿毛”,这就是对联的贴切,专为“阿毛”所作,

联化用了杜甫名句:“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下联用了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过,从意思来说,对联是比较滑稽幽默的。上联说阿毛长得很漂亮,简直是上天恩赐的奇迹。下联则是说人们为了阿毛可以赴汤蹈火,无怨无悔。

据说阿毛收到这副对联,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对联夸赞了她的魅力。而对于对联中的嘲讽规劝之意,她是不在乎的:“谁让他们那些人花钱来讨好我呢?活该。”

可见,对联也存在怎么看待的问题。如果在意,小小对联就会有大用,如果不在意,对联也就是文字游戏罢了。而我们后人欣赏这副对联,确实能够感觉到作者的滑稽口吻与犀利笔墨,却怕旁人执迷不悟也。

第3副:一头钻进门,一边滚出去;两脚踏住地,两眼望住天。

晚清时期,开办京师大学堂,教授一些西学知识。不过,大学堂中也有不少守旧的老师,还是讲以前儒学的老一套。

其中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做学问的工夫吗?一头钻进了,要是松了点下来,一边就得滚出去。”

同学们哈哈大笑,对这种“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苦读圣贤书”的老思想很不认同。

另一位老师有一天,也在课堂上说话:“一个人做学问,总得两脚踏住地,两眼望着天。”这番话倒是挺有理的,脚踏实地,仰望天空嘛。

不过,有位同学把这两句话与前一位老师的话结合起来,组成了对联:“一头钻进门,一边滚出去;两脚踏住地,两眼望住天。”同学们听到后,全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像这种对联,用的都是生活中现成的句子,但是组合起来,却相当犀利,相当巧妙,乃是对于当事人最有力的嘲讽。因为,这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当事人也只能面红耳赤,无话可说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