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格诊治精粹

 循天园 2021-03-03

关格是指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浊邪内蕴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的晚期。

《内经》最早提出关格之名,但一是指脉象,二是指病理,并非是指关格病。张仲景在《伤寒论》正式作为病名提出,认为关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呕吐为主症的疾病,属于危重病候。如《伤寒论》中平脉法指出:“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本节讨论是以小便不通兼呕吐的关格,若以大便不通兼呕吐者为主的关格,不属本节讨论的范畴。呕吐兼大小便不通属走哺。西医属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以及梗阻性肾病、前列腺肥大等引起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水肿、淋证、癃闭等病症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脾肾阴阳衰惫,气化失常,致湿浊毒邪内蕴,或感受湿浊毒邪,三焦蕴滞,毒瘀互结;而肾阳亏损,肾关因阳微不能开则尿少或小便不通;因湿浊毒邪蕴滞三焦,脾胃升降失司,湿浊上泛引起呕吐,最终病发关格。

本病慢性者表现本虚标实,其中以脾肾阴阳衰惫为本,浊邪内聚成毒为标;急性者多为湿浊毒邪蕴滞,瘀血内停。

关格的病机往往表现为寒热错杂,肾脾阴阳虚衰为本,可累及心肝同病,湿浊毒邪为标,标本之间可互相影响,使病情不断恶化,因而最终正不胜邪,发生内闭外脱,阴竭阳亡的变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有水肿、淋证、癃闭等病史。

(2)临床出现呕吐、小便不通的主症。

(3)血生化,血尿素氮(BUN)≥28毫摩/升,血肌酐(Scr)≥707微摩/升,B超、CT检查也有帮助。

2.鉴别诊断

(1)走哺:主要指呕吐伴有大小便不通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往往先有大便不通,而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可以是胃内的饮食、痰涎,也可带有胆汁或粪便,常伴有腹痛,最后出现小便不通,类似于关格。但走哺属湿热证,其病位在肠;关格因脾肾阴阳衰惫,湿浊毒邪壅滞,其病位在肾,波及他脏,是以小便不通兼呕吐为主症。《医阶辨证·关格》说:“走哺,由下大便不通,浊气上冲,而饮食不得入;关格,由上下阴阳之气倒置,上不得入,下不得出。”

(2)癃闭:主要指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不通为主症的一类病症,无呕吐症状,但癃闭可发展为关格,关格病重,癃闭相对较轻。

【辨证分析】

辨证要点 主要分清本虚与标实的主次,若以本虚为主者,应分辨阳虚还是阴虚,阳虚者进一步辨脾阳虚、肾阳虚还是脾肾阳虚,阴虚多见于肝肾阴虚。以标实为主者,应分辨湿浊之邪和瘀血,浊邪应进一步分湿热和寒湿。

治疗要点 关格的治疗应遵循《证治准绳·关格》提出的“治主当缓,治客当急”的原则,所谓主是指关格的本,即脾肾阴阳衰惫,也就是治本当长期调理,缓则补之。所谓“客”是指关格之标,也就是浊邪和瘀血。因为浊邪为阴邪,最易伤阳,浊不去则阳不复,浊邪瘀久成毒,而且浊邪表现为标实,症状重,所以要尽快祛除,以减轻病人痛苦。治浊有降浊和化浊之异,降浊者使浊邪从大便出;化浊者,即化痰祛浊。

(一)脾胃亏虚,湿热内蕴

1.临床表现 小便短少黄赤,晨起恶心,偶有呕吐,腰酸膝软,疲怠乏力;面色晦滞,不思纳食,头痛,夜卧不安;苔薄黄腻而干燥,脉细数。

2.治疗原则 健脾益肾,清热化浊。

3.代表处方 无比山药丸合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各10克。

4.加减应用

(1)本证型可加党参、黄芪、扁豆各20克,以健脾胃。

(2)尿少或小便不通,可合用滋肾通关丸。

(二)脾肾阳虚,寒湿内蕴

1.临床表现 小便不通,短小,色清,畏寒怕冷,下肢欠温;腹泻或大便稀溏,呕吐清水;苔白滑,脉沉细或濡细。

2.治疗原则 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3.代表处方 温脾汤合吴茱萸汤。温脾汤:制附子、人参、生甘草、生大黄、干姜各10克。吴茱萸汤:人参10克,吴茱萸3克,大枣5枚,生姜3片。

4.加减应用

(1)呕吐甚:加法夏、陈皮各10克。

(2)湿盛:加蔻仁、苍术、藿香各10克,砂仁6克(后下)。

(3)腹胀:加厚朴10克,木香6克(后下)。

(4)尿少或无尿:加车前子、茯苓各20克,泽泻10克。

(5)肾阳虚甚者,加巴戟天20克,肉桂5克(后下)。

(6)神识昏蒙者,可加服苏合香丸。

(三)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1.临床表现 小便短少,呕恶频作,面部烘热,手足搐搦;牙宣头痛,目眩;舌暗红有裂纹,少苔或黄腻或焦黑而干,脉细数。

2.治疗原则 滋阴补肾,平肝熄风。

3.代表处方 六味地黄丸合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汤:菊花、茯神、白芍、钩藤各20克,桑叶、生地、竹茹、生甘草各10克,川贝母3克(冲服),羚羊角片4克(代)。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可加枸杞子、石决明各20克,女贞子10克,以加强滋阴补肾、平肝熄风之力。

(2)临证时,可用水牛角代替羚羊角。

(3)本证型也可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4)大便闭结:加生大黄10克(后下)。

(5)牙宣:生石膏20克,牛膝15克,知母10克。

(6)鼻衄:白茅根20克,栀子、仙鹤草各10克。

(四)肾病及心,邪陷心包

1.临床表现 小便短少甚则无尿,恶心呕吐,神志昏蒙,循衣摸床,或神昏谵语;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面及唇暗,四肢欠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缓。

2.治疗原则 豁痰降浊,辛温开窍。

3.代表处方 涤痰汤。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可用涤痰汤煎送服苏合香丸。

(2)若狂躁惊厥者,加服紫雪丹。

(3)若汗多,面色苍白,手足逆冷;舌质淡,脉细微,阳虚欲脱,用参附汤加生龙牡各20克(先煎)。

(4)若汗多,面色潮红,口干舌红,脉细数,用生脉散或生脉注射液。

【其他疗法】

1.降浊灌肠方:生大黄、生牡蛎、六月雪各30克,浓煎100~15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10日为1疗程,休息5日,可继续下一个疗程。也可用生大黄、生牡蛎、蒲公英、槐角各30克煎汤,高位保留灌肠。

2.降氮汤:大黄、桂枝各30克,煎成15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

3.丹参20毫升,加入5%葡萄糖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4.针灸疗法

(1)脾肾阳虚者,可采用艾灸法,选肾俞、脾俞、关元,命门等穴,每日1次。

(2)肝肾阴虚者,可选肝俞、肾俞、水分、三阴交、涌泉等穴,针用平补平泻,每日1次。

5.饮食疗法

(1)新鲜成熟西瓜适量,绞汁服用,适用于湿热内蕴者,但糖尿病肾病肾衰者忌用。

(2)绿豆60克,白糖适量,煎汤服用,每日1次,适用于脾肾衰败、湿浊内蕴者。

(3)粳米50克,生姜20克,冬虫夏草10克,大枣10枚,同煮稀粥,每日1次,适用于脾肾阳虚、寒湿内蕴者。

【预防调摄】

1.积极治疗水肿、淋证、癃闭等原发病,是预防关格发生的关键。

2.优质低蛋白、低磷高钙饮食,控制植物蛋白的摄入,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动物蛋白),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适当控制饮食蛋白质摄入量。

3.适当增加糖的摄入量,如用麦淀粉作主食。

4.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

5.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钟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