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浦笔记:浅议照妖镜

 昵称16177767 2021-03-04

   
写过《一个人的村庄》的著名作家刘亮程,喜欢在他赖以生存的村庄里整天闲逛。何为逛?《辞海》中有答案,“逛”字只有四个字的解释:“出外闲游。”
我也是一个闲散的人,和大作家刘亮程有着同样的嗜好,闲来无事,喜欢瞎溜达。略为不同的却是,我闲逛的地点不是村庄,而是生我养我的千年小镇板浦。
我一点也不说谎,我有时什么也不干,我心情愉悦,常常像天上的行云一样漫不经心,在小镇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由自在地随意行走。我不是毫无目的行走,我行走是为了寻找写作题材,仅此而已。
在行走的过程中,我时常被老家小镇上,那些明清老宅门媚上高挂着的、圆圆的玻璃镜所吸引。门楣上的玻璃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大惑而不得其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
回到家,我立即到书房,查阅一些资料。翻开书籍,嗯,收获还真是不小,答案太多,让人叹为观止。
今天,不妨节录几例:北周庾信《小园赋》里有一句:“镇宅神以霾石,厌山精而照镜。”前一句说的是埋石辟邪,后来有了“石敢当”,后一句反映了镜子照妖的民俗观念。
东汉方士郭宪在《洞冥记》中说:“钓影山上有望蟾阁,阁上有一面金镜,四尺宽,为元封年间袛国的贡物,这镜子能照见邪魅妖怪,使之不能隐形。”
明朝文豪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五八回:“(玉帝)传旨宣托塔天王李靖,教:“把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教他假灭真存。
由此看来,照妖镜的威力相当强大。
最早的照妖镜据专家考证,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据《龙江录》记载:“汉宣帝有宝镜如五铼钱,能见妖魅,常常佩之。”
照妖镜是民居的门饰之一。旧时民间迷信以为镜子具有鬼魅显原形的作用。
照妖镜镜面朝外。
民间风俗里,照妖镜的使用非常普遍。旧时宅居因朝向不吉,两屋大门相对、门对烟囱等,便在门楣间悬挂一面照妖镜辟邪,期待妖魔鬼怪见此镜躲避,住户逢凶化吉。
以铜镜为镇物来避鬼,也是民间最为广泛流行的一种避鬼驱邪手段。其手法是在住房大门的门楣上端或窗户的窗棂上,高悬一面镜子,一避鬼驱邪。
据说,到了明代,人们不仅用铜镜驱邪避鬼,而且还用镜子治病,居然有奇效。
至清末民初以来,铜镜逐渐被玻璃镜代替。于是,现今民间悬挂的镜子都是玻璃镜子。虽然镜子的制成材料发生了变化,但其照物之原形的功能并没有改变,所以避鬼驱邪的作用是一致的。
简而言之,一句话,玻璃镜高悬,是为了辟邪祈福。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喜欢写作、看书。侥幸有小文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