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烹茶听春雨,焚香夜读书...

 陈农 2021-03-04

灯下烹茶听春雨,垂帘焚香读笙歌

近晚心情大好——昨夜睡得晚,今天就起得迟。但春意却早,掺着一天丝丝绵绵的细雨,不经意间早已舒展在枝头、洒绿于畦下了……

       薄暮时分打开邮包,三本书躺在桌上静静地看着我乐。这是由丁秉鐩先生(号菊坛散人,1916-1980)的《菊坛旧闻录》分拆为三的版本;分别名为:《京剧名伶轶事》、《孟小冬与言高谭马》《青衣-花脸-小丑》,虽非旧制,却也还是完本。



台湾1976年本,扉页题署黄少谷,早已一书难求

丁氏自幼生活于皇城根下,受家族冶陶及时风熏染,痴迷于京剧。从上世纪30年代燕京大学毕业后到70年代,以燕京散人为名,撰写多篇京剧评论、人事观感。他经历过京剧繁盛的年代,目击过宗师名伶的风采,也与梨园中人结交甚深,笔下那些早已逝去、却鲜活的伶人往事,几同数理家珍:杨小楼霸王的底乘,程砚秋年轻时的一身功夫;陆素娟的倾城美貌,万春、少春之间的争斗;流星般早丧的李世芳,谭富英台上放水源因不满父亲拘涉太严……从任何一个章节随意翻起,都自可读。写来历历如画,绝非一般耳食可比。而有些看来颇不可解的故事背后,设非其中过来人揭出款曲,便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疑事。


孟小冬与张大千在台北

丁先生1949年是去了台湾的,且与孟小冬是有走动的。故关于冬皇在台遗事,也在在可读,且能补充喜爱者不少缺憾的。如孟小冬在1951年杜月笙去世后赴台,到1977年离世,除了为张大千破例正式唱过一次(指导请教者的吊嗓除外);长达26年甘清守素,是绝迹于一切舞榭歌台的......

要说当今的出版物,也真正是汗牛充栋;但空谷足音却少之又少!读丁先生这才是真正看戏懂戏的人写的书呢,弥足珍贵!要就京剧叙事来说,能打动区区之间如我者,大其概也就是:许姬如笔记的梅兰芳、翁偶虹讲述的编戏生涯、吴小如笔下的老生综谈,及描述的如烟往事,数种而已。但若要论文笔之生动,见解之精到,批评之深刻,恕我直言,舍丁氏则至今未有继者!

看梨园花开,叹梨园花落。午夜迷思:恰如听老饕描说一桌盛筵,席上每一道菜都极尽能事地好;但除了心驰神往、馋涎长垂,可是再也看不到、闻不着,更吃不上了!

感慨也罢,惋叹也罢,世事大抵如此。既然往事如烟,还当珍惜现下。好在今夜青卷在手,也就足可摩挲历数而心满意惬了!还有一册是1896年生人的周志辅前辈(士礼居主人,后侨居美国)的《杨小楼评传,1995年大陆复排的版本是朱家溍先生的题签。已在“孔网”下单淘的旧书,就等接读了……

华盛顿周肇良书画馆1978年,为纪念杨小楼诞辰100周年的手刻印行本。
原刻稀少,价格早已过千

短述既毕,意犹未尽。复读到“三本书静静地看着我乐”的句子,自己也不觉莞尔:这才是个初读不通、细思却反倒是个通狠了的情不自禁——借稼轩词做个注脚:”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扉页的红章白文是:“陈氏心赏”,是陆君渭平制的印。他是浙派大师陈巨来的老弟子,我20多年前藉汉语大词典社江更生君求得,一直珍藏。今日钤上,做个特别纪念。   

                                                          陈 农  2021年2月4日  于上海

附:辛弃疾原词 ——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陈农附注:稼轩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时辛弃疾投闲置散已四年,在信州铅山(今江西上饶东)期思渡的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