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子联评”之十八】高度概括意蕴多——品读郑板桥濯缨水阁联

 潇湘妃子liandu 2021-03-04
【“汉子联评”之十八】高度概括意蕴多——品读郑板桥濯缨水阁联

文\张兴贵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但诗书画令人叫绝,而且联也写的很妙。其《扬州月观亭》联,仅有十字: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该联空灵脱俗,难有媲美者;其《与韩镐论文》联,也仅有十四字: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该联用比喻手法,将深奥的文学创作要旨阐述的浅显易懂。今天我不细说他的这两副联,我说说他的另外一副短联:

题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联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图: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为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而“濯缨”一词,则源于屈原《渔父》中的沧浪水之歌:沧浪之水清兮,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网师者,渔夫也,乃归隐之代词;沧浪水之歌,亦有归隐之意也。

    无疑,网师园濯缨水阁,是归隐者赏水遣闲之地。给这个景点写联,在常规的切主题思维引领下,就应该围绕归隐二字去遣词达意。但是,郑老先生的联语,却与归隐丝毫无关,而是充分表达了儒家经世致用的理念。

    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之句,是儒家修身的名言,而与颜回有关的四个“非礼勿……”之语,更是《论语》中的金句。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无疑是想告诉人们,要以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为榜样,省己明礼,最终达到“修齐治平”之目的。

    大禹的珍惜寸阴与陶侃的珍惜分阴之典故,也是文人雅士熟知的,耳闻这两个古代名人留下的令人动容的珍惜时间的故事,凡是不甘碌碌无为的人,都应该更加懂得积极进取的道理。这就是郑老先生的这副联宗旨。

    也许,作者认为,网师园濯缨水阁,充盈着是与世无争的隐士情怀,但是,如果世间之人,都有了归隐之意,未必就是好事,所以,他一反该景点的本来含义,劝诫到此一游的人们,多反省自己,珍惜光阴,多做一些符合礼仪、利国利民的事。如此为景点题联,真可谓别处心裁,与众不同。这一点,实在值得联家认真借鉴。

    作者在这副联中,借用了四个历史上有名的典故,表达的内涵也十分丰富,但是,作者的用词又十分的“吝啬”,全联仅有八个字,如果没有以少少语言表达多多含义的意识;如果没有独特的高度概括的语言功夫,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单就作者将曾子的那句话概括为“曾三”,将孔子与颜子的那段对话,概括为“颜四”的功夫,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郑老先生这八个字,简短洗练,意蕴丰富,值得反复品味。

图:张兴贵(网名:高原汉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