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肾炎的辨证方法

 谷山居士 2021-03-04

四川 成都市/欧阳军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前期多有感冒发热、皮肤感染等症状,多发生于学龄儿童,学龄前儿童少见。主要表现为血尿、少尿、浮肿、蛋白尿或急性肾功能不全。现代研究认为,该病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急、变化快,如果辨治不当,轻则易转慢性,重则变化他证,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对于此病是如何辨证治疗的?笔者搜集了近几年的一些临床治疗经验,整理出来,供参考。

图片

谨察病机,邪气内逆湿聚为患

    急性肾炎最主要的症状是水肿。其肿先至眼睑、面部,而渐及至胸腹、四肢,甚则囊肿如斗、皮色光亮,按之没指。《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肿。”

    由此可知,急性肾炎水肿的产生,是由外邪内逆,引起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而成。然而主气、主化、主津液者,在人体与肺、脾、肾三脏最为相关。因为,肺居上焦属卫,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邪内侵,肺卫必先受之。故肾炎初起,多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咳嗽或咽喉肿痛、皮肤疮痍等肺系见证。又肺主气,为水之上源,主宣化敷布津液,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外邪犯肺,肺气失宣,皮毛开合失常,汗液不得外泄,肺气不降,水气下行受阻,于是外闭内阻,则水肿发生,又因风易犯上,肺居高位,故水肿常先见于眼睑头面。

    如果此期失于调治,则邪气内逆,进而影响中焦脾胃。脾主运化,输布津液。脾气受损,运化失职,则水肿加剧。水湿停聚中焦,临床常见脘痞呕恶、纳差便溏、舌苔厚腻等证。

    水为阴邪,最容易伤阳。邪气内侵,则穷必及肾。肾处下焦,主水,司开阖。肾阳受损,津液不化,开阖失司,小溲不行,水气横溢,则水肿更甚。故临床常见尿少或尿闭、肾腑疼痛等症。

    同时,脾肾受损,精微物质失于统摄,故尿中多见蛋白;湿热充斥脉道,肾络受损则见尿血;化热伤阴或风阳上亢,而见血压增高。笔者临床所见急性肾类病例,均有以上的病程经过和临床表现,从而认识到风、寒、湿、热之邪内逆是急性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机闭塞,是肾炎水肿发生的重要机理;湿聚为肿是本病必具的临床表现。

图片

上下分消,伐邪首当宣肺利水

    中医治疗急性肾炎多从水肿着手。本病水肿,因其发病急、病程短、舌脉证多为正盛邪实之象,和“风水”“皮水”相似,而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慢性肾病所表现的正虚邪盛之“阴水”完全不同。按《黄帝内经》所言“实者泻之”“客者除之”之意,治疗应以祛邪为先。对此,《黄帝内经》中有“平治于权衡……开鬼门,洁净府”,“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训。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之说。今急性肾炎水肿既成,水湿充斥内外,上下同病,标本皆急,治疗应浚源畅流、标本兼顾。故需采用上下分消、宣肺利水为首要治则。否则,宣上而不利下,犹如筑堤而不疏沟,水满时必将四溢;利下而不宣上,犹如闭壶倒水,上不通则下难出。唯有宣肺利水并用,才能使邪有去路,收到通利水道之效。

图片

随证选方,宣散通利相得益彰

    临床治疗急性肾炎,需按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方用药。如风寒湿邪闭肺,一身悉肿,无大热者,用越婢加术汤合五苓散化裁;湿热浸淫,咽喉肿痛或皮肤疮痍尚存者,宜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芩连五苓散化裁;寒热不著,一身皆肿,证属水湿浸渍者,以五皮饮合五苓散化裁治之;气虚体弱者,可将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化裁治疗。凡此,必须因人因证制宜,不可强求一律。

    笔者临诊时常用麻黄、桂枝、生姜、等辛散之品以宣肺气、开鬼门,猪苓、泽泻、茯苓、防己、车前子等渗利之品以洁净府,随证选用黄芩、黄连、石膏、连翘、赤小豆、半边莲等清热泻火以解毒,黄芪、白术、茯苓、大枣等健脾益气以制水,陈皮、大腹皮消肿除胀以畅气机。喘咳者加杏仁、葶苈子,头痛者减麻黄,加羌活、钩藤、夏枯草,腰痛者加杜仲、牛膝、独活,尿血者加白茅根、石苇、大蓟、小蓟、仙鹤草等。

    总之,用药常需宣散通利之品,组方不越宣肺利水之法,方能切合病机,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图片

变理阴阳,扶正重在补肾健脾

    中医治病,还须因时因证制宜,笔者临证之时,常据本病水肿的有无,分两期论治。

    水肿期以祛邪为主,用宣肺利水之剂上下分消。一般药后1~3天,小便增多,浮肿始退,多数病例数十日即可消肿。随着水肿的消退,其余诸症亦随之缓解。

    恢复期以扶正为主,调理阴阳重在补肾健脾。由于前期风寒热之邪戕伐正气,治中宣散通利之剂耗气伤津,肿消之后,患者往往出现阴阳失调,正气虚衰之证。临床表现如神疲纳差、脘痞腹满,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有的虽状若常人,但尿中却见红细胞、白细胞、蛋白等有形之物,有的则血压上下波动,久不复常。

    对此,笔者常将上述证候分为脾虚湿困、肾气亏虚、阴虚火旺、脾肾两虚等型论治。脾虚湿困者,参苓白术散合五味异功散化裁治之;肾气亏虚者,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加减治疗;阴虚火旺者,用知柏八味、二至丸加减;脾肾两虚者,实脾饮、真武汤变化治疗。尿中红细胞不净者,可在滋阴降火剂中加凉血止血之品;血压偏高者,可在滋水平肝剂中增镇潜之味;蛋白不消者,在健脾之余还应重加益肾。此期须时时顾护脾肾,调理阴阳,如此才能令病人完全康复。

    在此亦需指出,对于少数患有宿疾或经治不当,其肿势暴急紧迫、将生他变的危重患者,使用宣肺行水法,病重药轻而力有不逮时,往往需借舟车丸、十枣汤之类攻下逐水之力,以期去病留人,缓图再治。偶遇变生他证者,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尿毒症、高血压脑病等水气凌心射肺、浊阴上逆或风阳上干清窍的危急证候时,医者务必悉心体察阴阳,辨其虚实,明其标本,权衡利弊,常需中西结合救治,方不致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本文作者:欧阳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