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色天空或将揭开系外行星大气层神秘面纱

 天文在线 2023-04-08 发布于云南

WASP-79b是一个奇特的世界

简介:由于大气散射对可见光谱中最短波蓝色光更有效,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总是蓝色的,然而行星WASP-79b的大气颜色却似乎是黄色的,不仅如此,由于高温它可能还会下“铁雨”,它的未知过程颠覆了科学家对星球大气的认识,但由于只在WASP-79b上观察到奇怪的黄色大气,缺少同类数据的情况让科学家们很是棘手。

在本周的The Astronomical Journal(天文期刊)上发表的一份研究表示,一个研究者团队分析了WASP-79b的大气环境,没有发现瑞利散射的证据,即一种使天空呈现熟悉的蓝色的大气现象。相反,这个研究表明这颗系外行星的天空是淡黄色的。

(炽热木星  图片来源:搜狐)

Kristin Showalter Sotzen是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时也是这项研究的带头人。他在一份声明中说到:“我曾经向几个同事展示过WASP-79b的光谱,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这很奇怪。这强烈地表明这是一个未知的大气过程,我们只是没有在我们的物理模型中来解释。”

在寻找类地行星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些绝妙的发现  图片来源:NASA)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太阳光使大气中的分子散射,这个散射的过程叫做瑞利散射,在更短的波长中,也就是可见光谱的蓝光末端,或者说是人类肉眼可见的电磁辐射部分,更加有效。

因此,散射到地球上的光主要是蓝色,导致了我们白天的蓝色天空。

但奇怪的是,这个散射的过程没有发生在WASP-79b上,又或许这预示着一种天文学家还不熟知的大气现象。

然而,他们相信这可能和系外行星大气层的演变有关。

WASP-79b是一颗”炽热的木星“,它的测量半径是木星的1.7倍。事实上,这颗系外行星是科学家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系外行星之一。它在很短的距离内环绕着一颗巨大炽热的恒星运动。

WASP-79b上的温度能够高达3000华氏度,和熔化的玻璃温度相同。实际上,这颗行星十分炽热、潮湿,以至于在WASP-79b上可能会下“熔铁雨“而非单纯的雨水。

(位于智利的麦哲伦望远镜 图片来源:百度)

为了更进一步观察到这个奇特世界,这项新研究背后的一个科学家团队使用了位于智利的Las Campanas Observatory(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Magellan II Telescope(麦哲伦Ⅱ号望远镜)来分析这颗行星大气层光的波长。

通过他们的观测,发现波长越短,越接近蓝色的光会变得更加透明,这表明被大气层的吸收和散射更少了。

Sotzen说道:“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这种现象,我们也不是真正的确定其原因是什么。我们需要去发现更多的这类的行星因为这代表着一种未知的、现在还没弄明白的大气进程。“

对WASP-79b更深入的观察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观测炽热木星的动荡世界的视角。然而,因为这颗行星是目前唯一一颗没有发现瑞利散射的行星,这是否与WASP-79b大气层的演变息息相关还尚未得知。

(WASP-79b假想图 图片来源:百度)

摘要:作为全色系外行星库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对WASP-79b进行了光谱研究。WASP-79b是一个膨胀的热木星,围绕波里达斯中的一颗f型恒星运行,周期为3.66天。基于原来的WASP-79b和斯莫利等人的特拉普斯光度法, 我们检查了哈勃望远镜(HST)/第三代广域照相机(WFC3)(1.125-1.650μm),麦哲伦望远镜/低色散测量光谱仪(LDSS)-3C (0.6-1 μm) ,以及Spitzer太空望远镜(3.6 and 4.5 μm) 的数据。

我们使用了来自这三个望远镜的数据,并把含水量限制在−2.20 ≤ log(H2O) ≤ −1.55,我们将这三个观测结果和大气层检索分析——大气层模型中含有FeH和H−  放在一起,我们还提供了一份基于Smalley, HST/WFC3, LDSS-3C, Spitzer, 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 (凌日系外行星测量卫星,TESS)的测量数据的实时过渡期日历。可检测水的特征和它对温度/重力相空间的晴朗/多云过渡区域的占据,WASP-79b是——被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总监所赞同的Discretionary Early Release Science (ERS) 项目(且ERS观测台计划在第一个周期第一个执行)的一个感兴趣的对象。

凌日系外行星的数据收集时间为78.1小时,由于JWST发射的延迟,WASP-79b现在已经成为了Panchromatic Transmission program 的研究对象,这个项目将会对WASP-79b进行42小时、在四种不同仪器模式下的观测,以充分地提供更多的用于研究这颗“炽热木星“的数据。

作者: invers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