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迁抗战英烈谱:潘隆昌——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作战参谋

 zhlj9511 2021-03-04

链接:

1、宿迁抗战英烈谱:程致远——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

2、宿迁抗战英烈谱:郭光裕——中共泗沭县委书记

3、宿迁抗战英烈谱:晏盛明——泗阳县独立团团长

潘隆昌——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作战参谋

潘隆昌烈士,江苏灌云人。1912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三)生。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微薄的土地收入带着潘隆昌兄弟俩生活。母亲凭着坚强毅力维持家中生活,在潘隆昌7岁时送他上私塾。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读书认真刻苦,成绩在同学中名列前茅。有时私塾因兵乱被冲散,有时因灾荒请不起老师而停学,他就坚持自学。17岁那年秋天,和弟弟一起考上伊山第二高等小学。第二年,又考入海州中学,读完了高中。
潘隆昌在上小学时就受到了进步思想的教育。1929年4月,由地下党员、教师潘闵如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2月,潘隆昌考入上海松江税警官司佑教练所第十期。同年7月毕业后,分配去四川省,在刘华溪担任警察中队长。1936年,辞职返乡。回到家乡后,与当地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取得联系,晚上经常把一些青年人组织起来开会、学习、讲革命道理,进行宣传活动。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潘隆昌积极联络当地各界进步人士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他编写宣传抗日的麒麟调给说唱人,春节时到各村各户去说唱,教育群众认识抗日的重要性;春节为各户写春联,也都是宣传抗日的内容。这年秋,他和孙若溪、厉国桢、吴剑星、李守栋、冯季皋等人,以东海二区陡沟街为活动中心,成立抗日动员委员会,建立抗日救亡联系网络,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组织活动。1938年7月,潘隆昌和孙若溪、陈飞、冯国柱、冯季皋等人又在陡沟冯圩成立“抗日教导队”,训练抗日救亡骨干,参加训练的有一百多名学员。他亲自负责学员的军事训练步兵操典课。教导队办了两个多月,国民党东海县长认为“教导队”有异党活动,停止供给粮草和办公经费。教导队被迫解散后,他们成立了30余人“抗日话剧团”,潘隆昌和刘鸿仪任正、副团长,排练《放下你的鞭子》《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先后在汤沟、李恒、吴集、南岗等多处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他们又同时在陡沟三五村创办战时中学,训练抗日青年,直至1939年3月日军占领东灌沭地区才停止办学,在潘隆昌等带领下,学生大部分加入了汤曙红在汤沟成立的“东灌沭边区人民抗日自卫队”。4月10 日,自卫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南游击支队第三团,潘隆昌任第三团一营二连连长。不久,随第三团参加了五里槐等多次打击日伪军战斗。7月17日,第三团团长汤曙红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第三团被迫撤出东灌沭地区,进入宿迁地区,编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二梯队。此时,潘隆昌带领连队激战于东西鲍圩一带,转战于邳睢铜地区,蠃得了指战员们的高度信任。1940年初,潘隆昌随部编入八路军苏皖纵队第二团;同年8月,整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整编为新四军三师九旅(同年9月归建第四师),潘隆昌历任第二十六团一营副营长、营长、团作战参谋等职,参加了青阳、古邳、朱家岗、张楼等数十次战斗,曾多次负伤。
1943年6月初,第二十六团奉命参加攻打在今安徽省宿县小官庄的伪军据点。6月3日下午傍晚时分,潘隆昌深入前沿观察敌情,以便研究部署晚间战斗,因头部露出工事掩体,不幸中弹,光荣牺牲,时年31岁。当时,潘隆昌烈士安葬于今安徽宿州市埇桥区解集乡。
1949年,中共灌云县委批准,将潘隆昌家乡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现为灌云县南岗乡隆昌村,以纪念潘隆昌烈士。
1975年12月13日,潘隆昌烈士遗骨经宿县民政部门火化,由其子潘定志迁回灌云,安放于灌云县烈士纪念馆内。
1975年12月13日,潘隆昌烈士遗骨经宿县民政部门火化,由其子潘定志迁回灌云,安放于灌云县烈士纪念馆内。(史料来源:灌云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灌云文史资料(第12辑)》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