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赴一场精分的约会 ——精分小组读书心得

 xtzhangguojuan 2021-03-04

在读书小组即将到来的周岁生日之际,突然接到考核任务时,确实有几分的迷茫,不知道到底要怎样才能接受考核。静下心来后。我就开始了思索。这一年我收获了什么?体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成长了什么? 这一年,涉猎了三本有关精神分析的书籍,是不能谈论“读”的,因为好多的东西有着一知半解,理解甚至也可能是与原著南辕北辙。对于精神分析来说,有时甚至都不敢说,我是学习精神分析的。在这读书过程的万千滋味,真的是一言难尽,思绪万千。

初次读过《精神分析入门》这本书时,我好像在黑夜里突然看到了星光,亮堂了一下。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篇幅不大,言简意赅,却概括了佛洛依德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并且阐明的切贴,浅显易懂。顺着这个脉络可以进一步去了解精神分析著作。也澄清了很多的混淆和误解。心里想的是对于精神分析,我是不是也可以所示“入门”了?尽管刚刚起步,步履蹒跚。却已经是在路上。心里还有着些许的庆幸,庆幸我当初参加读书、从基础做起的决定。在小组里,组长的稳打稳扎,精益求精更让我能够沉下心来, 其他组员的或清,或新,或稳,或健谈,或沉静,都让我可以在慢慢的相处中,获得无尽的滋养。2019,不急不躁的与精分来了一场约会。在这其中我的收获不仅仅是面对来访者的自信和沉着。还应用于生活工作中的来来往往。潜意识决定意识,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如何影响意识行为。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得益彰,相互平衡,自我的力量才能足够强大,解决生活中的或大或小的问题。超我很大程度上受得父母的影响。在后来的生活学习中我才能多个角度,多种思维的去对面对自己,协调他人。尽管有一些疑惑,但是能做到静等花开,并及时的自我觉察,觉察自己的行为背后的意义。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发现自己持之以恒的信心更加充足。想想这一年来,每周六的一次小组活动。从开始的带着任务,到后来的期待。从事的置身事外,到后来的在组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当一个人更加投入地去做,去参与时,或者那才是做真诚的时候。

 在一次组员聚会时,组长说道我,说我给人以高冷,在读书理解时讲到的例子也是别人的事。我当时还不理解,我是认真的在“读书”啊,按照书本里理解来解释也无可厚非,难道不是这样来读书吗?接下来的读书,我开始反思自己,我的行为背后到底是意味着什么?坐到反观自己时,心理一下豁然开朗。原来的我仅仅是“读书”,其实读书的时候更多的是“读人”,而读人最好的是“读自己”。由己及人,比较置身事外讲述内容来得更真实,更加的深入。在后来的读书活动中,我就不再仅仅是读书,而是用心灵与心灵的碰触,用人与人的互动。每次的读书,我是一个真实的自己了。真诚或者是我很重要的一个收获。

当读完这一本书时,我对自己说“入门了”。在组长宣布第一本书读书结束时,我着实的松了一口气。我似乎看到了曙光。只要寻着道理往下走,精神分析的精髓离我们还会远吗?当初我读书的目的是凝结咨询技能的松散,和弥补咨询理论的欠缺。我想我很快会就做到的,没想到这种想法也就仅仅持续了两天。

当拿到第二本书《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时,我心里美滋滋的。“入门了”,再手持“圣经”,我还怕什么?精神分析就会不在话下,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我有精神分析的法宝,再结合其他的系统也好,认知也罢,可定能做到收放自如,无所不能了。于是一鼓作气的第二本书也是先来总述,从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的概念入手。没想到的是,在第一部的概念里,我就损兵折将了。客体、自体、表象、自体表象、本能、心理机制、分离与共生、分化等着下概念由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家庭不同,遇着经典的佛洛依德精神分析有着很大的不同,于是在这些不同中我就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在干什么,要学些什么。当初的精神抖擞,豪情万丈一些子灰飞烟灭。于是心急得我马上求助。组长给了我一线新的生机,可能换书读。我就坐等着换书了。再次翻开这本书,那些理论大家的名字不再是一个晦涩难记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诉说着曾经的思索或体验。那些概念不再是死气沉沉,而是一个标签,一个字符。面对一个需要被关注、被看见的现象或者状态,能做到的还是什么呢?是寻找多个角度,多个思路,多一重理解,多一点改变。当然,每一个理论总会有他的局限,他的短板。但是在资源取向的角度看待,他总会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那么分裂也就变得不再那么可怕。没有分裂,就可能没有成长,没有分裂,也就可能没有改变。精神分析是一种观察总结概括的科学,世间万物不是一成不变。这一本书的收获大体就是资源取向,多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在面对来访者做到不急、不燥。让一切顺势而为,无为而为。存在的总是不会被磨灭的。

正如有白昼就有黑夜,有阴就有阳一样。没有回应的世界是空洞的,个人成长中总需要回应。在回应中才可能有自己的定位,才会成长出应对方式。才会应对瞬息万变。这是个人成长中重要的回应。关注当下,运用此时此地的关系来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来访者,这是客体关系治疗的关键所在,同时做到在生活中觉察自我。在这本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系。每个人从来是孤立存在的。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与周围的关系。还有与自己的关系,当自体能够分裂成长,人类需要彼此的接触的需求就成了互动的原始动力。投射性认同及其交流模式才成了个体的与众不同。并且在《客体关系与心理治疗》这本书,似乎有着千变万化,很难再看到佛洛依德的影子,尽管其中有着很多的术语与经典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相同,但是其意思却是大相径庭了。更多了变化,更多了协同,更多的关注个体的与众不同。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的重点在协调来访者内在客体关系在产生和维持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上。此时不仅仅是“此时此地”,还包含着很多个案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运行的关键因素。一切改变并不是“顿悟”或者内心的体察的手段,而是网有千千结,一结连一结。

在浅尝辄止时,似乎看到了整体。在读书的深入中才明白这真的只是“入门”,甚至是还在“门外”。在这一场约会中,在“此时此地”的读书之中,我看到了精分的旖旎与奇妙,对于精分的挚爱,也就会是海枯石烂了吧,做一个精分人还会那么难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