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出成绩啦!我的MBA笔试复盘,给在职考试的同学一些建议

 小猫倩倩 2021-03-04

我一开始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过线就行”,最后考了中位数(录400人我排190+,真·非常中位了)。不算是高分,但因为是在职备考,且认真复习的时间拼拼凑凑加起来也就一个半月,这个结果我自己已经相当满意了

从去年开始决定申请北大光华MBA,7月两轮申请材料,8月两轮面试,12月全国联考,到今年3月即将考的政治笔试,一共要经历六轮考试才能入学现在就像一场马拉松跑到了最后一公里,再坚持一小会儿就跑完了。

这是我备考MBA系列的第四篇,错过前面的小伙伴可以戳下面复习:

报考:毕业4年,我为什么选择重返校园读书?

申请:MBA申请复盘:这可能是我2020年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啦~

面试:超详细的面试复盘:一个社恐患者的自我突破

今天这篇文章复盘的是笔试部分,也给同样想在职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思路~

内容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1. 复习时间规划

2. 关于网课和资料的选择

3. 每个科目复习策略及踩过的坑

4. 备考过程的一些心得

1

薛定谔的复习时间

上学的时候总听人说“工作以后没时间学习”,我想“还不是给懒找理由”;等到自己真的工作了才发现,“没时间”才是学习最大的痛。
 
我在距离考试50多天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要开始好好复习了”,本来是想通过广而告之的方式监督一下自己,结果就被007的工作打脸了。先是双十一大传播,我和小伙伴轮番盯榜,有时候半夜一两点钉钉还在响个不停;赶上四五个案子交叉,进度又不同的时候,我都怕汇报发错客户。还有一些小案子穿插在平日的各个时刻。对了,11月我还开了个九期写作训练营。
 
有一天我抱怨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复习,刘丞问我“那你觉得是赚钱重要还是考北大重要?”我斩钉截铁地说:“赚钱。”


如果你从事的工作跟我一样,非常忙,甚至“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空”,那么摒弃“每天要学X小时”的复习计划吧,而是见缝插针,有空了就拿起书或者听听网课。
 
最后20天,我终于找到了整块的复习时间,认认真真刷了一遍10年真题(管综,英语没有刷够),然后就上了考场。
 
关于复习时间这个部分,我踩了两个巨坑:
 
第一个坑是低估了考试的难度,导致备考开始时间太晚。一开始我说要参加联考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跟我讲特简单,给我造成了一种“随便看看书,二傻子都能考过”的错觉。等实际开始复习的时候发现根本看不完,直接导致了情绪上的焦虑。
 
如果当时8月份一出面试成绩我就开始看书,先粗粗地把知识点过一遍有个大概印象,后期就会更从容不迫,情绪上也会更平静。我之前总是找借口太忙了没时间复习,直到快考试了迫不得已才开始学。其实认真想想,我一直都挺忙的,但硬要挤学习时间,也不是一丁点都抽不出来。
 

这里给在职备考的同学提个醒,千万不要“等到考试前两个月再开始复习”,这样压力会非常大。下定决心要参加考试之后,越早复习越好。有大半年时间慢慢学,及时复习,等到考前都已经形成长期记忆了,既不会焦虑也不会背了丢三落四,无论是应考的心态还是应考能力都会更好。
 
第二个坑是一开始执着于“复习计划”。因为开始的比较晚,我一开始的复习计划是“把基础阶段压缩到30天,强化阶段7天,最后14天刷真题”,后来发现可行性并不高。但发现时已经耽误两周时间了。
 
可行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太少了,没办法把每个知识点都仔细学一遍的。最后我实际的复习情况是“前面一部分过得很细致,后半部分没有学直接刷真题了”,英语二的真题甚至都没有刷完一遍。
 
现在回看,当时合理的安排方式应该是先快速刷一轮网课,然后直接进入刷真题。


2

关于网课和资料的选择

人的记忆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听觉型”“视觉型”和“触觉型”三种。过去十几年,我的学习模式都是“(对于新知识)听老师讲课比自己刷题记得快”,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了跟网课。
 
如果你自己本人是“视觉型记忆者”,建议直接进入看书刷题阶段效果比较好。
 
先上知乎找别人写的管理类联考经验贴,把大家推荐的频次比较高的老师都记下来,然后找他们的课程试听一两节(网上有免费的,一般搜老师名字就有),如果觉得好就去买正版课来听。
 
知识本身是无价的,我们花钱买课买的是“交付”就是老师讲解知识的过程。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找适合自己的老师,如果一开始选的老师不合适,最好及早更换。
 
我刚开始学逻辑的时候,跟了一个颇有名气的老师,知乎有很多考生推荐。但是他讲课的时候总喜欢“教你做人”。我自己央企工作2年又创业2年多,他说的有些关于世界的基本认知我认为是事实错误,听着就很抓狂,后来就放弃了这个老师。还有一个讲写作的老师,总喜欢在课程中说“我是整个行业最早开始研究论效的”“别的老师都是听了我的课才讲的”,我也不太习惯,换去听了别的老师的课。
 
这里没有说这两位老师不好的意思,仅仅是说他们的教学方式“不合适我”。第一个老师,很多对社会没什么了解的同学非常喜欢他,觉得听他讲课能增长见识,只是他不适合我这样的创业者;第二个老师,对于相信权威的同学,有这份信任加成,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虽然买了堆积如山的资料和网课,由于时间比较少,最后真正用到的只有这几个:
 
数学:陈剑《数学高分指南》(书),韩超的《超哥数学72技》(网课),陈剑团队《幂学数学密训》(网课)
逻辑:李焕《焕哥逻辑101技》(网课)
写作:朱琦《写作救命班》(网课),朱琦《幂学暑期写作强化班》(网课,选听了几节)
英语:唐迟《阅读的逻辑》(网课)
 
我选择这些网课基于两个原则:
 
第一,  课程时长足够短,且内容有深度。基本囊括了这门学科的重难点和考点,同时不至于听了好几天都听不完。
第二,  是我喜欢的讲课风格。干净利落,不带私货,不说废话。
 
再强调一下,这些网课只是适合我自己的,不代表也适合你。建议寻找自己喜好的老师和课程,学习效果会更好。
 
除此之外用到的资料就是历年真题了。网上可以找到,也有出成书和卷子的,当当京东淘宝都有卖,大家按需要购买就好了。


3

每个科目复习策略及踩过的坑

说到复习踩过的坑,真的是一把辛酸泪。本来时间就不够,还有一小半是因为走了弯路浪费掉的。接下来仔细说一下我每个科目是怎么复习的,以及踩过哪些坑。

1

写作 

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有开写作课,虽然“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跟我们平日写新媒体文章、品牌推广文有差别,但底层逻辑是相同的。所以写作这块我基本没踩什么坑,就是一开始跟的老师风格有些不适应,后面也及时换掉了。
 
复习过程就是跟朱琦老师,听了他讲考试规律的课,自己按照他讲的要点写了4年的真题,没花太大功夫。
 
关于写作这个模块,有一个点非常重要,我在《考试之前,强烈建议你看下这篇~》中写了,就是“降噪”。如果你平日从事的是跟文字、表达、传播相关的工作,要特别特别注意。
 
因为考试的评分体系和我们平日工作用到的不一样,而它们又是非常相近的,很容易互相干扰。必须在短期内把自己“洗脑”成“只会写应考作文”的脑回路,才能得高分。
 

今天早上作文可以查小分了~我这个模块是52.5(一般40以上算是比较理想的),因为复习这部分几乎没花多少时间,投产比可以说相当高了。


2

数学 

数学是我从高中开始就学的不咋滴的科目,我非常有自知之明,所以老早就开始复习了。
 
书我用的是陈剑老师的《数学高分指南》,书是一本好书,怪我自己不争气,做上几页就会碰到不会做或者算错的,再不就是掉到命题人陷阱里,很挫败信心。这本书我硬着头皮刷了半本,花了很多时间,后来时间实在是不够用了,遂放弃。
 
后来就转而听了陈剑老师的学生——韩超老师的《超哥数学72技》。我对这门课的评价是“醍醐灌顶”。
 
预录取群里经常有小伙伴开玩笑说“初中生都会做的数学题,我居然不会”,这是因为我们关于数学的思维已经被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固化了。而管综的数学,很多都是需要“巧”的,不然运算量会很大,时间根本不够用。
 
《72技》最大的作用就是极大地缩短了我学数学的时间因为说实话,平日工作已经很忙了,我只想拿到性价比最高的分数,不想很努力考特别高分(因为我们有申请+提前面试制度,笔试只需要过国家线就行)。这门课把管综数学的所有考点进行了分类,然后按照类别来仔细讲解,能够特别清晰地帮你辨清楚,同一知识点不同描述的做题方式差别。
 
最后因为时间不够用了,真题只过了一遍。其实不是扎实的,错题都没来得及认真看。
 
如果让我重新再复习一次,我应该会直接听《72技》,做完一轮真题,把其中不会的题目对应的知识点找到《72技》再听一遍。
 
最后考试那天我状态有点不太好,不专注,一边做着卷子一边在想手机关机之前处理的工作,老怕甲方找我小伙伴又应付不过来,三心二意的。结果数学有三道很简单的题算错了,有点小遗憾。


3

逻辑 

逻辑是一门之前从来没有学过的学科,为了参加管理类联考才第一次接触。因为一开始跟的那个老师风格不喜欢,换了一次老师,跟着李焕老师听了《焕哥逻辑101技》之后就进入刷真题阶段了。
 
李焕老师讲逻辑非常清晰且有技巧,他会针对不同题型不停地给你重复一种解题思路,直到你形成自动化思维。比如说“削弱题”“支持题”这些,他会给到一些典型选项的关键词,诸如“大量”“大多数”“有些”“主要”等等,根据这些关键词出现在以往正确答案的概率,来教你“预判”答案。还教你先读题目指示词,如果指示词+关键词做不出来再详细看题干。
 
这样极大缩短了做题时间,同时也不容易被题干非关键信息干扰。
 
逻辑这门课我认为自己复习没有踩太多坑,主要是综合推理部分确实学起来比较难,大量练习也很费时间,在考场上“战略性放弃”了。
 
如果说逻辑还有什么提升空间,估计是综合推理要做更多刻意练习吧。但对我来说这块是花很多努力才能提一小点分,再选择一次还是会放弃。


4

英语 


对我来说最大的坑是英语,死于“蜜汁自信”。
 
我曾经参加过2016考研,考的我本科学校本专业,工科,当时是考英语一。这次看到很多人说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很多,我就想着哦那它不重要,到快考试了再看吧”。
 
天知道我为什么蜜汁自信,结果大家都在好好学英语,我像个憨憨一样到了12月才终于觉得“是时候好好复习一下英语了”。啪,傻眼了。
 
大家学了这么多年英语都知道,“语感”特别重要。毕业之后的4年,我从事的工作跟英语没有半毛钱关系,英语水平直线退化(而我居然还妄想自己有学生时代的水平);反而连六级都没考过的刘丞,因为毕业后进了微软,外企嘛,每天发邮件、写代码、开会都用英语,现在英语水平完全吊打我。
 
11月的时候,我的朋友博主@栗之提醒我要准备作文了,还送了我她自己录的英语作文网课(感谢她的作文课)。
 
等我发现自己“对英语如此陌生”的时候,距离考试只有不到一个月了。我匆匆听了唐迟老师的阅读课,刷了几套真题(甚至都没刷完英语二的全部年份)就上考场了。
 
结果成绩出来连70都没到……这可是英语二诶!仿佛听到英语在嘲笑我说“听说你觉得我简单?”
 
我看到大家在群里晒分,英语基本都是85+,80+,我决定好好反省自己。在这里也特别提醒,如果你在过往学生时代有某一门课学的还不错,当面临重要考试的时候,切不可掉以轻心,还是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否则你的“优势”会变成“短板”(跟我一样)。
 
复习英语这个部分,纯粹就是一个no zuo no die的故事,大家记得汲取我的教训。


4

备考过程的一些心得


去年我决定去读MBA是因为工作遇到了瓶颈。人总是会复制自己过去“做的正确的事”来指导未来,当时走出家乡的小城市是因为高考,有勇气开始创业是因为我自学了并实践了新媒体、公关这些传播学领域的知识,所以我理所应当地认为,解决困难的途径是“学习”。
 
过去一年,我们公司的业务都没有大的增长,只是把2019年的业务做得多了一些。所以我寄希望于北大,每次遇到难题我都想“我要准备考试,等考完再说吧”,不想面对它。
 
但是今年我意识到也许北大并不会给我答案,答案还是要靠我自己去找。
 
当然千辛万苦走到现在,考上了当然是要去读的。只是我不会再依赖它,期待它能帮我解决问题。我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看世界的窗口,当成一个结交朋友的渠道,一个重新体验专注式学习快乐的场所。
 
但它不是解。
 
我终于意识到,“学习只是达成目标的途径,而非目标本身。”
 
这句话也想送给所有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朋友。
 
想清楚我们为何而学。只是多一个学历真的会改变人生轨迹吗?还是说,改变人生轨迹的其实是学到的那些思考方式?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刚毕业的时候没想清楚做什么,再读个研真的能想清楚吗?
 
我希望大家都能先思考“我想要什么”,然后回溯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哪种形式的学习,是脱产还是在职,是提升学历还是考证,或者是职业培训。
 
愿大家所学终有所得~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帮喵点个“在看”,可以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