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用笔这张“窗户纸”是怎么捅破的?(七)

 mengk4fz0yyf5h 2021-03-04

三言两语让你走出“裹锋”和“铺毫”的误区!

书法用笔这张“窗户纸”是怎么捅破的?(七)

当下,书法理论对“裹锋”和“铺毫”的论述较多,动辄数万言的讲解,让许多书友摸不着头脑。

对此,我从三个方面解读一下这两个概念。

一、特征异同:铺毫就是笔毫被整齐打开,呈万毫齐力的状态,所形成的线条两边轮廓线特别有坚实感,魏碑方笔多为“铺毫”运笔。铺毫并非平铺,它是有纵深感的,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一层一层地呈放射状立于纸面,但见锋芒不见笔尖。它形成的线条宽博、古拙、厚重。

书法用笔这张“窗户纸”是怎么捅破的?(七)

“裹锋”也是铺毫的一种。只不过是笔锋铺开后主毫仍在锋毫的中间,运行时我们能看得见笔尖。它形成的线条细劲、圆厚、凝炼。

书法用笔这张“窗户纸”是怎么捅破的?(七)

二、动作要领:有人说:“裹锋”和“铺毫”是由行笔的顺逆形成的。错!还有人说“捻管”孕育了裹锋,“直拓”催生了铺毫。这更是无稽之谈!

说白了就一句话:裹锋”和“铺毫”是由笔锋入纸的“点位”造成的。以笔尖处入纸形成裹锋;以笔肚处入纸形成铺毫。

至于入纸时的开锋动作都是一样的,都遵循“压角摆腕”原理,这个方法我在微头条《关于起笔的技巧》已作过论述,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参阅。

只要你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不论是“裹锋”形成的垂露还是“铺毫”形成的“截铁”效果,你都能轻松完成。

三、用途差异:明白了铺毫和裹锋的用笔原理,接下来就是在书法实践中如何运用,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运用的好有助于你的书法作品上台阶、出效果。

1、写大字的时候一般用铺毫。比如你写个四尺对开的四字横幅,若仍用笔尖入纸的话,锋毫收敛,腕力难于施展,挥洒受限,线条必然局促、凝滞,结体空乏、松散,作品撑不起来。而采用铺毫的方法,落笔便锋毫尽展,声如划沙,风姿飒飒,神采飞扬。

书法用笔这张“窗户纸”是怎么捅破的?(七)

2、写寸许以内的小字可用裹锋。裹锋的运用可以细致入微地刻画线条的形态,亦方亦圆,亦藏亦露,线条圆厚,换面充分,八面出锋。

书法用笔这张“窗户纸”是怎么捅破的?(七)

3、因章法需要二者可兼用。有时为了提高作品感染力,增强行气的跌宕,古人在裹锋为主的作品里偶尔使用铺毫的笔法。

书法用笔这张“窗户纸”是怎么捅破的?(七)

现在各级展厅里的书法作品,尤其是小字作品,每行都会出现几个较粗重的字,甚至在一个字中出现“阴阳”面,这都是采用铺毫产生的效果,目的是轻重相参“破平局”,突出线条的“块面”,丰富章法布局。

书法用笔这张“窗户纸”是怎么捅破的?(七)

4、裹锋与铺毫之间的自然转换是非常有难度的,古人笔法娴熟,自然能够驾轻就熟。初学者首先应该学会“裹锋”,运用纯熟后方可练习铺毫,最终达到二者自由转换的境界。

书法用笔这张“窗户纸”是怎么捅破的?(七)

声明:虽为一家之言,实为多年所悟,若有不同观点,敬请留言赐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