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釉上系 | 被传教士秘密传回欧洲最奢华的瓷上工艺

 liweiwb 2021-03-04

图片

说起中国,很多西方人不难联想到中国的陶瓷。不仅是因为如今中国古代的陶瓷制品,一直在刷新的国外的拍卖成交额,更是因为这项工艺简直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而为了获得当时中国完全保密的陶瓷制作工艺,西方人绝对算是煞费苦心..

法国传教士 佩里·昂特雷科莱

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曾经说过16世纪末,有个名叫昂特雷科莱的欧洲传教士在景德镇居住了长达七年之久。为了打探瓷器的秘密,他几乎走遍了景德镇的每一个作坊。从原料初选到加工成泥,一直到打坯成型锻烧出窑,他对每一个环节都十分熟悉,也逐步弄清了景德镇制瓷的许多秘密,其中就包括瓷上描金彩的制作方法。

图片

昂特雷科莱的信

康熙五十一年,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奥日神父信件中曾提到景德镇金彩的调制方法:要想上金彩,就将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直至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平时将其保持干燥,使用时取其一部份,溶于适量的橡胶水里,然后掺入铅粉。金子和铅粉的配比为三十比三。”——这就是金彩最初的工艺秘方。

图片

康熙 白釉金彩龙凤纹环耳瓶

这种康熙时期御窑厂新兴的金彩工艺,把金粉溶于胶水中,然后用绘笔描画瓷器纹饰,俗称描金。黄金这种贵金属自古就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极其高贵的地位,把金色添加到陶瓷上,如同画龙点睛之笔一样,既可以增添美感,又显得富丽华贵,达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

康熙 乌金釉金彩开光花鸟山水纹棒槌瓶

使用金粉绘制的金彩经低温烘烤,然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磨擦,能够发出金灿光泽,达到镀金效果,金粉与器物结合紧密,不易脱落。清代金彩应用比较广泛,出现了各种高温色釉上加金,红彩加金,五彩加金等。康熙时期的创新品种有郎窑红描金,洒蓝地描金,乌金釉描金等,釉面坚硬光润,色彩亮丽。

图片

乾隆 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

雍正时期高温色釉上的金彩器极为罕见。乾隆时期金彩器品种丰富,在茶叶末釉、霁蓝釉、天蓝釉、窑变釉、酱釉等上均可描金装饰,金彩柔和鲜亮。值得关注的是光绪时期霁蓝釉描金的各式器物,为晚清官窑的特殊制品。

图片

光绪 霁蓝描金盖罐

之后的百年时光,金彩工艺不断进步,出现了更纯粹的液态本金,取代了传统的金粉描绘法,能够呈现出艳丽光泽。咱们壹瓷的金彩作品,均采用的是这种含金量高达99.99%的液态本金为原材料。

图片

特别是瓷上书法名家刘晓虎老师以本金书写《般若波罗蜜心经》全文的「祭蓝心经杯」。犹如佛光降临天坛顶之祥瑞吉兆,禅意悠扬,视觉效果十分惊艳。

喜欢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商城了解作品详情……


 


文 |  景德壹瓷  ·  图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