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宋画里的赏梅奥义

 睫毛上的风尘 2021-03-04

图片

杜诗云“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总有一两枝早梅在腊月前就绽破了花苞。但要领略群梅齐放、垒玉堆雪的盛景,还得等待新年到来。

今天吃畫人精选了几道小菜,一起来吃透藏在宋画里的赏梅奥义。

1

长在山涧野水滨

开头引用的杜诗题为《江梅》。事实上诗人们最常吟咏的白梅,大都是江梅。范成大的《范村梅谱》就将其列为第一:

“江梅,遗核野生不经过栽接者……凡山涧水滨荒寒清绝之趣,皆此本也。”

图片南宋 马远 雪滩双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梅长在“荒寒清绝”的“山涧水滨”,所以被视作品性高洁的隐士。但也正因如此,往往难以觅寻。这幅《雪滩双鹭》画的就是长在“山涧”旁的江梅。

为了赏它(《处处雪》一文中已对此画有详解),大多数人选择徒步或者骑驴入深山,这自不必说。但要如何看到“水滨”边的江梅呢?

那当然是乘舟而往。这幅《梅溪放艇图》画的就很像是陆游《梅花》的诗意。

图片南宋 传马远 梅溪放艇图 故宫博物院藏

老厌纷纷渐鲜欢,爱花聊复客江干

……

野艇幽寻惊岁晚,纱巾乱插醉更阑。

大概是在一个腊月里,早梅开得还不多。赋闲的陆游因为太爱梅花,干脆暂住在水滨(江干),每日乘着小舟载酒沿江边探寻。

图片

画中的江面笼罩着淡淡的水雾,迷濛了远山,只露出挺拔的峰尖。一株江梅于浅滩盛开,细嫩的新枝同下方的水草一起在风中摇荡。

童子摇橹疾行,而跪坐船头的文士还流连于方才经过的山水,尚未意识到一心期待的美景就在眼前。

图片

下一刻他就将扭过头来,到时会有多惊喜呢?

大概恨不得停舟细赏,然后像陆游那样折下梅花随意插满头巾,等到酒劲都过了还迟迟不肯还家。

2

不爱江梅爱宫梅

生长在山涧水滨的江梅大多枝瘦花疏,以气质清冷绝俗而备受文人喜爱。但相传宋高宗是不喜欢这样的梅花的。

据刘玉《己疟编》记载,江西扬补之“作梅自负清瘦”,曾将所画的梅花呈入德寿宫中。不想宋高宗瞧了一眼,只冷冷地说了声“村梅”,偏偏就是嫌弃它的清瘦。

图片

图片

南宋 扬补之 四梅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这并非是宋高宗不爱梅花。他的父亲徽宗曾在艮岳建“萼绿华堂”,里面种满了绿萼梅这样的名品。等到高宗南渡,也同样在凤凰山上布置一座同样的“萼绿华堂”。

马麟的《层叠冰绡图》画的就是备受赵宋皇家青睐的绿萼梅。

图片

南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 故宫博物院藏

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

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

不似江梅的疏落,马麟画中的花朵繁密俏媚,薄薄的花瓣上像是施了厚粉,如层叠在一起的白色轻纱,轻灵而雍容。

大部分梅花的萼片是绛紫色的,绿萼梅的萼片和枝梗却是青色的。马麟的画虽然因为年代久远而颜色有些脱落,但仍能依稀看出萼片上淡淡的青绿。

图片

人们常将绿萼梅比作九疑山上的仙女萼绿华。后者曾下界到人间,却只留下惊鸿一瞥。恰似春冬之交盛开的梅花,虽然花期短暂却清美绝伦。加之她身着青衣,就更像是绿萼梅了。

有了这样的意象,比之荒山野岭里的江梅,逼格自然就高了一档。

3

携琴望月古梅前

宋代的皇帝是不是只欣赏精致名贵的梅本呢?其实也不尽然。

刘玉《己疟编》中故事的真实性是存疑的。在比它更早的夏文彦《图绘宝鉴》中,明明记载扬补之因痛恨秦桧,累征不起。那又何必送画入宫以干名利?事实上南宋皇帝在赏梅这件事上,恰恰做到了风雅的极致。

图片南宋 马远 月下观梅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除了萼绿华堂,他们在凤凰山上还有众多赏梅的去处。这幅马远《月下观梅图》中的地点就被认为是梅堂附近(堂屋在右下)。

梅堂的梅树并非普通的江梅或娇贵的宫梅,而是极难得的古梅。

图片

图片

南宋 马远 苔枝轻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即布满苔痕的古梅

古梅有两种,宜兴张公洞的品种全身封满苔痕,古意盎然;会稽古梅则在枝间垂有长约数尺的绿色苔丝,道骨仙风。梅堂边生长的便是后者,植于五代时。

岩间横生的古梅姿影奇绝,顶端的梅枝如双手拱月,引导着观者的视线。画中的文士(很可能是宋宁宗)坐于梅堂上方的岩石上,不知是在望月还是观梅。

图片

春夜的山岚如梦似幻,更增一丝静谧。文士身后的童子右手抱琴,亦沉浸在月光和梅香里,不忍打扰主人的幽思。

南宋诗人方回有诗云“我每见之月在渊,请君携琴诣我古梅前。”

图片

图片

方回里的月亮是水中的月影,此处所对者却是天边一轮皓月。

于饱经沧桑的古梅之下对拨弦,琴声回荡在岩间石壁,渗进初春清冷的空气里,雅不可言。

4

却把春风寄与谁

红梅和蜡梅是民间常见的品种,但这不代表它们就不受贵族的喜爱。
在这幅传为马远(实则更像是其子马麟手笔)的画作里就同时出现了二者。
图片南宋 传马远 举杯邀月图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红梅的最大特点则是“艳”。北人没有见过红梅,初见只觉得似杏非杏花,所以王安石说“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蜡梅本不是梅,因与梅同时,而花色酷似取自蜂房的黄色蜜蜡故名。它最大的特点是“香”,所谓“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讲的就是蜡梅。
图片
图片

二者一艳一香,却不失临寒独立的本色,所以依然得到了众多文人的吟咏。如果搭配在一起,那就足称幽香氤氲,明丽动人。

图中画的就是长在月下、水间的红梅与蜡梅,地点则似乎是凤凰山上的月岩。

此处石壁削立,形成一道狭窄的岩隙。每到中秋,月光恰好从岩隙中穿出,幻化成一轮明月,投射于池中,天上地下,相映成双。
图片

为了能将所有美好的意象融合在一起,进入到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画家对现实做了诗意的调整:让梅花和中秋的圆月同时入境。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画中人醉眼里的幻象。
梅花,明月,酒。这是最能激发诗兴的催化剂。所以右侧梅下还造有石案一座,上面摆有笔墨纸砚,似乎已经诗成。
图片
图片

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
诗成字字梅样香,却把春风寄谁子。

杨万里曾偶然在砚水中加入几瓣梅花,写出的字仿佛也带着梅香,若是寄与他人,就如同寄去了春风。不知画中人是否也有此好呢?
···

今天讲了江梅、村梅、绿萼梅、古梅、红梅、蜡梅,宋画里出现过的梅花大都有了。本还有几幅不同主题的画可写,但考虑到整体篇幅,不如留待来年。
两宋之际,始终是外有强敌,内有党争。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文化之火反日愈烧愈旺,就像是盛开在寒冬的梅花,愈冷愈精神。
如果要为宋代找一种国花,舍梅其谁。而当梅花凝聚成宋人的精神图腾,我们从宋画里看到了清绝孤高的品格,也看到了臻于极致的东方审美。
寒夜春生夜未央,酒狂狂似醒时狂。
吾人何用餐烟火,揉碎梅花和蜜霜。

杨万里以梅为食,吃畫人以画为食,若是画中有梅,必能快乐加倍。春节以来吃遍了大鱼大肉,是否想换点清淡的消消胃?

(完)

-参考文献-

杨万里《杨万里集笺校》、陆游《剑南诗稿》、

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岁时记》、

范成大《范石湖集》、夏文彦《图绘宝鉴》、

刘玉《己疟篇》、朱彭《南宋古迹考》、

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萧翠霞《南宋四大家咏花诗研究》、李惠淑 Exquisite Moments: West Lake & Southern Song Art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