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重视这5大基础治疗,肾病很难发展成尿毒症

 老国几 2021-03-04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都在传“肾病容易发展成尿毒症”,实际情况是:在大约1.32亿患有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国人中,仅有不足100万人被查出尿毒症并准备或正在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即占比不足1%。这样看来,尿毒症所占比例并不高或肾病并不容易进展成尿毒症。慢性肾脏病不太容易变成尿毒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多数肾病并不严重、对肾病科普知识的普及、重视健康体检以早发现肾病、更多肾病患者能够规范治疗、不断有新技术或新疗法被推广应用等等。

因此,若能早发现肾病,并重要如下五大基础治疗,则肾病很难发展成尿毒症。

1.积极防治感染性疾病

感染,既是慢性肾脏病的致病病因,也是慢性肾脏病的诱因或加重因素。反复尿路感染引起的慢性肾盂肾炎,可逐渐发展为尿毒症;乙肝病毒感染的乙肝相关肾炎,也有发展成尿毒症的可能;肾病综合征并发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可引发肾衰竭,甚至快速发展成尿毒症;慢性肾脏病1-2期或3-4期患者并发了感染,可在短时间内让血肌酐快速升到尿毒症水平;等等。而积极预防及治疗包括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内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则可以避免或减少肾病的发生,从而避免或阻止发展成尿毒症。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菌素,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2.降低尿蛋白的治疗

尿蛋白升高,既是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也是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肾病患者行降低尿蛋白治疗,既可减少营养物质的失去,也能阻止慢性肾脏病之病情继续进展。可以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降蛋白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沙坦/普利类药物(如氯沙坦)、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列净类药物(如恩格列净)及中医中药等等。这些降蛋白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病情联合使用。只要能够把尿蛋白降下来,慢性肾脏病就更难再发展。

3.控制血压达标的治疗

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竭及尿毒症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即高血压会引起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更容易合并高血压,合并有高血压的慢性肾脏病更容易向尿毒症方向发展,即高血压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达标就成了肾病患者的基础治疗。肾功能正常的肾病患者,可选择的降压药的种类比较多,药物化学名称中带有“沙坦”(如替米沙坦)、“普利”(如培朵普利)、“地平”(如氨氯地平)、“洛尔”(如美托洛尔)及“唑嗪”(如特拉唑嗪)等都可以选择。但是首选降压药,多为沙坦类、普利类或地平类药物,尤其是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它们除了能够降血压,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可谓一举两得。

4.纠正高血糖的治疗

现如今,糖尿病肾病已是慢性肾衰竭及尿毒症的主要病因。由于不良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导致人们更容易出现血糖升高,从而引起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因此,纠正高血糖的治疗也是避免或阻止肾病发展成尿毒症的基础治疗。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的肾病患者出现血糖升高或糖尿病肾病,可选择的降糖药的种类较多,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列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列汀类药物(如利格列汀)、列净类药物(如恩格列净)、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喹酮)、格列奈类药物(如瑞格列奈)及胰岛素类药物(如门冬胰岛素30R)等,除了胰岛素及格列奈类等少数几类降糖药物不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限制之外,其它降糖药的选择一定要了解患者的肾衰竭的严重程度。

5.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再加上缺乏运动,高尿酸血症是继“三高”之后的“第四高”,而高血酸血症同样也会引起肾病,即高尿酸血症肾病,此为高尿酸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损害。另外,慢性肾脏病也会合并出现或并发高尿酸血症,合并或并发的高尿酸血症反过来又会伤害肾脏。因此,不管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还是并发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降尿酸治疗也是这类疾病的基础治疗。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主要有这三类:一是促进尿酸排泄类药物,如苯溴马隆;二是抑制尿酸生成类药物,如非布司他与别嘌醇;三是碱化尿液类药物,如碳酸氢钠与枸橼酸钾钠等。可根据肾功能情况选择使用。

若能重视如上五大指标并积极治疗或纠正到合理区间,则肾病患者的预后多数不会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