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人物依然可以撼动人心,摄影师用50张图片告别2020年

 乙图yiphotos 2021-03-04

12月31日是2020年最后一天,翻看电脑桌中的文件夹图片,可谓五味杂陈。2020年是人生中普通的一年,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有伤心、有快乐,也有感动。

作为一个摄影师,在年初除了拍摄春运外,还关注了来自“江镇包子”产地一对夫妻,之后跑到韩国拍代购。刚返回国内,疫情就开始蔓延,当时好庆幸回来得早一点。然后开始关注疫情、洪水、高考。进过重症病房,去过洪水现场,跟拍过大货车司机,还曾重返四十井老街……

这一年,最让我心痛的莫过于大货车司机何田忠孩子的去世,闻听噩耗后我坐在电脑前默默流泪,感叹人生无常,父爱如山。而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抗洪英雄陈陆的告别。当天告别仪式上,当陈陆的妻子举起手敬礼的那一刻,我眼睛湿润,此时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畏。

和往年一样,摄影师镜头中的都是一些小人物,但他们是2020年不可忽缺的一部分,小人物依然有大世界,依然可以撼动人心。今天,摄影师用50张图回顾自己的2020年,希望你从这些影像中能找到共鸣。

《夫妻包子铺》——2020年1月15日凌晨5点,安徽合肥怀宁路一家包子铺,49岁的刘绍红和妻子朱美琴就已经开始忙碌。夫妻俩来自“江镇包子”产地安徽省怀宁县江镇,靠做包子养大孩子,在城里买房。

《韩流》——2020年1月17日,韩国首尔东大门夜市,一名搬运工在送货。首尔东大门夜市是韩国首尔最大的夜市,吸引了无数中国代购。

《疯狂的代购》——2020年1月19日,韩国首尔釜山国际机场,大量的中国代购在提货后拆包装重新打包。和过去相比,现在赴韩代购少了很多,机场拆包也文明很多。

《非常时期的护工》——2020年1月3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护工奋力推着两名患者去检查。特殊时期,医院的护工依然在一线忙碌。

《昔日肠梗阻,今日空荡荡》——2020年2月6日,安徽合肥北一环双向车道空荡荡的。一环路是合肥最拥堵的路段,但在疫情期间车流稀少,十分空旷。

《泪别》——2020年2月13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援鄂医疗队出发仪式现场,医疗队队员李阳林和6岁女儿含泪告别。当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安徽省组建274人的医疗队驰援武汉,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派出13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接管1个重症病区的患者救治工作,该院南区骨科护士李阳林便是其中之一。

《90后小伙甘当90户保姆》——2020年2月15日,安徽合肥新站区园上园小区公寓楼,90后小伙孙诚在挨家挨户送生活用品和快递。2月5日,该小区一对母子被确诊后,整栋楼被封闭,楼内90多户居民生活成了问题,为此,孙诚担起整栋楼的保姆,每天爬楼80余趟,为居民送生活用品。

《换岗》——2020年2月20日早晨7:30,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更衣区,几名护士在穿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病房换班。这些护士每个班要在隔离病房工作6个小时以上,不能吃不能喝,十分辛苦。 

《暖阳》——2020年2月20日上午9:30,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重症病区,医生王瑞用轮椅推着一个重症患者去做检查,窗外一束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带来丝丝暖意。

《感染病房》——2020年2月20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重症ICU,一名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

《重症患者》——2020年2月26日晚,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重症ICU,一名护士给重症患者清理口腔。ICU收治的都是来自安徽各地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很多都有基础病,治疗难度很大。

《闭街》——2020年3月1日,安徽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两名行人从警戒线下弯腰穿过。为了防控疫情,合肥最繁华的步行街所有店铺关门,整个街区被封闭超过一个月时间。

《一个人的车厢》——2020年3月1日,安徽合肥地铁3号线一节车厢里,只有一个年轻人,独自坐在椅子上打盹。

《风口浪尖的果子狸》——2020年3月17日,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红正家庭农场里,养殖户韩家文的妻子给果子狸喂食。2003年前的“非典”,让果子狸养殖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后来果子狸被平反,国内果子狸养殖再度风生水起。然而,让养殖户没有想到17年后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将果子狸养殖业推到悬崖口。

《最高礼遇》——2020年3月27日,合肥新桥机场,载着医疗队归来的飞机过水门,接受最高礼遇。当天,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队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吴齐兵的带领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平安返回合肥。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共有300名医护人员,来自16个地市县112家医疗单位,是安徽省乃至全国单次出征规模最大的医疗队伍。

《热泪盈眶》——2020年4月1日上午,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首批返回的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140名队员,结束14天隔离后回家。当他们回到医院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同事、父母、孩子、爱人还有热心的群众夹道欢迎。下车一刻,他们相互拥抱、亲吻,除了笑容,还有久别重逢的眼泪。合影时,一个队员热泪盈眶。

《失独母亲生双胞胎十年》——2020年4月23日,安徽合肥家中的70岁盛海琳和10岁的双胞胎女儿智智慧慧合影。十年前,时年60岁的盛海琳在独女去世后,冒死生下这对双胞胎姐妹,谈起这十年的经历,盛海琳感慨万分:有苦、有泪、也有快乐。

《伸出小手保持距离》——2020年5月6日,安徽合肥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一名老师在引导孩子保持距离。当日安徽合肥的小学一、二、三年级也在这天开学复课,至此,安徽省九年义务教育所有在校学生全部返校复课,这对煎熬了数月的家长来说,是一种解脱。

《顶着头纱去领证》——2020年5月20日,安徽合肥亳州路的庐阳区结婚登记处,一个女孩戴着头纱来领证。对计划在结婚的年轻人来说,2020年是个好年头,2020年2月2日是对称日,还有2020年2月20日,可因为一场疫情,让情侣们领证计划泡汤。因此很多新人希望不再错过“爱你爱你我爱你!”这个吉利的日子。

《蝶变》——2020年6月4日,安徽合肥华美整形医院,一个女孩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隆胸手术。

《选秀后台》——2020年6月21日,安徽合肥胸模大赛海选狭小的后台里参赛选手。

《复工后的地铁》——2020年6月28日,安徽合肥地铁3号线上匆匆的人流。

《高考镇放学》——2020年6月29日,安徽六安高考镇中午放学后,大批学生走出复读中心。

《忙碌的陪读村》——2020年6月30日,安徽六安毛坦厂镇陪读村,在孩子们上学去后家长们开始紧张忙碌。1万多人口的毛坦厂镇每年聚集了3万余学生和陪读家长,被人们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

《特殊高考》——2020年7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首日,安徽合肥一中考点,考生排队测量体温进入考场。因为疫情,高考被推迟一个月举行。

《水中午餐》——2020年7月13日,安徽无为刘渡镇凤凰颈社区被洪水淹没。在社区进口附近的一栋房子里,67岁的袁全明和另外一个亲戚坐在床上一边吃饭,一边喝酒。他们的脚下水已经漫到小腿,但这一切似乎和他们没有关系一般。为了防止被水泡湿,旁边的桌子上堆满了被褥和衣物。

《不留一点垃圾》——2020年7月13日,安徽无为市刘渡镇中心学校,一名来自武警安徽省某部的战士用手清理垃圾。根据抗洪需要,武警某部官兵需要转换营地,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战士们临走将驻地清扫得干干净净,连一点泥渣也被用手捧走。

《舞台一侧》——2020年7月18日,安徽合肥一选秀现场,候场的模特百无聊奈,有的在自拍,有的在发呆。

《自救》——2020年7月19日,安徽合肥北一环,商户工作人员在舀水自救。受暴雨影响,合肥南淝河水倒灌,导致北一环大面积积水,交通中断,沿街商户纷纷自救。

《守护安宁》——2020年7月21日12时,安徽合肥三河古镇边的丰乐河大堤旁,一户人家正在家中吃午饭,另一边,一群来自武警交通支队的战士正在顶着烈日加固大堤,保卫大堤的安全。连日降雨,巢湖支流丰乐河水位创历史最高,三河古镇内居民集体转移。

《紧急转移》——2020年7月21日,安徽合肥三河镇桥安村,村民倪庆珍在村里敲锣,让村民抓紧转移。7月21日,丰乐河支流再次发生险情,下游的包括任倪村、联合村等多个村庄群众转移。当天10时24分,巢湖忠庙站水位已经达到13.36米,该水位系巢湖洪水设防的百年一遇标准。

《家当》——2020年7月21日,安徽合肥三河镇联合村,82岁的胡一兰老人守着转移出来的家当。当天丰乐河支流再次发生险情,下游的包括任倪村、联合村等多个村庄群众转移。受持续暴雨影响,安徽巢湖水位持续上涨,情况紧急。

《安置点父子》——2020年7月21日,安徽合肥铭传高中安置点,78岁的戴启友和7岁的儿子伏在地上吃饭。当天巢湖中庙站水位达到13.36米,百年一遇。巢湖的几条支流南淝河、上派河、杭埠河和丰乐河等水位也猛涨,防汛形势严峻。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巢湖沿岸的居民已经开始转移。在铭传高中安置点,最多时有600多名转移来的群众。

《千年古庙被水困》——7月22日,安徽巢湖中庙景区号称“湖天第一胜境”的中庙被湖水包围,犹如一座孤岛。景区的步行街、商铺以及建筑物都已经被水淹没,水最深处超过2米,然而让人惊奇的是,中庙的寺庙正殿却未进水。

《安置点的晚餐》——2020年7月27日,安徽合肥168中学体育馆安置点,57岁的文建翠和儿媳以及孙子孙女在吃晚餐。

《又见“方舱”》——2020年7月27日,安徽合肥168中学体育馆临时搭建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为了保证群众安全,安徽合肥陆续启动168中学、合肥一中等学校体育馆来安置因为分洪转移出来的群众,体育馆里千张床铺排列有序,俨然成为战胜洪水的“方舱”。

《告别抗洪英雄》——2020年7月30日上午9时,合肥市殡仪馆1号大厅,抗洪牺牲的消防指挥员陈陆告别仪式隆重举行,亲朋、战友和当地市民千余人前来送别。告别仪式现场,面对前来送别的人们,妻子流泪敬礼回谢,催人泪下。

《洪水退去》——2020年8月24日,长江安徽铜陵段,大通镇和悦洲老街洪水退去后,一个居民回到家中生活。

《5个小男子汉围着女老师》——2020年9月1日,安徽合肥宿州路幼儿园森林城分校,小四班洪莹老师被5个小男子汉搂住。当天是开学第一天,幼儿园开学连续发生“意外”:有孩子拼命抓着大人,哭着不肯进大门;还有孩子进来后东张西望,把老师全忘了;更有很多孩子找错了班级,站错了队;几个小男子汉们将老师团团围住,要抱抱。

《带着儿子跑长途》——2020年9月7日,安徽芜湖至浙江绍兴的货车上,30岁的货车司机何田忠一边驾驶车辆一边用手扶着儿子。何田忠父母先后在2008年和2015年去世。2015年,何田忠结婚并有了儿子何雨泽,2019年,儿子被诊断出脑部肿瘤。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何田忠欠下很多外债,甚至欠下医院数万治疗费,不得不带孩子出院。就在何田忠努力为孩子挣治疗费时,妻子离家出走。无奈,何田忠只能把儿子抱进驾驶室,一边跑车为孩子挣医疗费,一边照顾孩子。

《窗外的光》——2020年9月7日,浙江绍兴城郊的出租房内,货车司机何田忠的儿子何雨泽静静地躺在床上,一扇窗户的光照在他身上。从浙江绍兴到安徽芜湖来回一趟将近40个小时,他随着父亲辗转,吃住都在车上。由于孩子长期跟车得不到照顾,身体越来越差,上下肢渐渐失去知觉。一到家后便昏昏入睡。

《送子报到》——李从玲是安徽省援鄂医疗队队员、是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护士长,2020年2月13日,曾经援助武汉。离开武汉时,她曾到华中科技大学门前拍了一张照片,未想到今年儿子高考就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9月17日,她和家人送儿子到武汉报到,想看看现在的武汉,让她感动的是,她曾经救助的一位患者前来迎接她,而李从玲的儿子余宗玺则被隆重的迎接仪式“吓到”了。

《他乡求医》——2020年9月27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病房里,6岁男童刘镓萱在病床上休息。刘镓萱父母二婚,好不容易才有了他,没有想到却患了白血病。为了给他求医,父母带着他远离家乡,从黑龙江来到合肥求医。

《安慰》——2020年9月30日,安徽霍山县一中门外,一位母亲和女儿的同学在安慰女儿。当天学校放假,母亲答应来接她,并带女儿的几个同学回家,没曾想车子中途坏了,女儿感到对不起同学而伤心。

《滨湖最后村庄》——2020年10月10日,安徽合肥滨湖新区丙子村,74岁的魏泽生老人和老伴正在挑水浇菜,老人现在就住在丙子村的两间房子里。合肥滨湖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俨然已经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滨湖城市,宽阔的马路、高楼林立。然而就在滨湖高楼之间却还隐藏着一个村落,低矮的房屋、杂乱的小巷与滨湖新区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丙子村。

《老街10年之:双胞胎姐妹》——2020年10月23日,安徽肥西县城家中,12岁的双胞胎李子欣李子琪。10年前,生活在合肥四十井老街的姐妹俩只有2岁,10年后已经读初中。有着百年历史的四十井老街原先只是安徽合肥城郊烟墩乡的一个普通的村落,2010年拆迁后,村民被就地安置到附近的临湖社区。现在四十井老街不复存在,村民已经变成市民。10年来,他们中的年轻人已经开始适应新的城市生活,一些老人却依然习惯农村的生活方式。

《老兵》——2020年10月25日下午,参加老兵聚会的志愿军老兵周祥宝。当天,安徽合肥徽州大道一宾馆内,20多位志愿军老兵聚到一起,重温战争岁月,缅怀牺牲的战友。每年的这一天,这些老兵都到一起聚一聚,然而随着年龄越来越高,参加聚会的老兵也从最初的百余人减少到现在20多人。89岁的周祥宝战场上修理坦克,手指断了。今年疫情期间,老人还捐款5000元。

《安置区的早晨》——2020年11月14日,空中鸟瞰安徽黄山休宁县陈霞乡月潭水库移民安置区,近千栋徽派建筑有序排列,在冬日的早晨云雾缭绕,美轮美奂。月潭水库在新安江上游,水库总库容为1.91亿立方米,总投资29.9亿。水库淹没面积近10平方公里,7418个移民已经全部搬入新居,预计2021年将蓄水。

《抗疫符号》——2020年11月16日,安徽黟县西递村祠堂里展示的有关疫情的条幅,再现了国内抗疫的氛围。

《期待》——2020年12月28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附近的出租房里,8岁的祝雨涵看着窗外。祝雨涵患有白血病,全家为她倾其所有,如今陷入困境,她说她好想回家上学。

再见2020年!尽管大多数人都讨厌它,但它自始至终是我们人生记忆的一部分。明天2021年即将开启,祝福所有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吴芳/摄影)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