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有一处湖泊,曾经碧波千里,芦苇摇曳,享有“塞外明珠”的美称,它就是乌梁素海。乌梁素海是我国第八大淡水湖,也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在荒漠半荒漠地区实属罕见。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矿山开采,加上污水大量排放,流域内沙漠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水环境质量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严峻,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损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作为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不断下降。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两级政府,在持续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 
乌梁素海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有近200多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繁衍生息。在海堤施工中随处可观赏到很多鸿雁、白鹭等候鸟,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乌梁素海流域地处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境内,西连乌兰布和沙漠,南临黄河,东部毗邻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部与阴山山脉和乌拉特草原相接,包含河套平原的广大地区,流域总面积约1.63万平方公里,处于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地区,承担着调节黄河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功能,是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同时,流域腹地的河套灌区是中国三大灌区之一和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是引领国家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重点区域。乌梁素海流域既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农业用水区,更是最大的自然净化区,每年经三盛公水利枢纽灌溉耕地1100万亩,最后全部退入乌梁素海,经其净化后由乌毛计泄水闸统一排入黄河。乌梁素海曾经接纳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质日益恶化,生态功能逐步退化,对黄河水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05年~2014年,湖区水质一直徘徊在劣五类,其中2008年乌梁素海水污染达到顶峰,湖区一度暴发大面积“黄藻”。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两级政府,在持续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2014年,巴彦淖尔市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2018年,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程总投资57.4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