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寺庙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

 与心灵牵手 2021-03-05

​寺庙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其中寺庙园林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寺庙园林禀承了佛教(超尘脱俗、恬静无为)、道家(清净无欲、修养内丹)的主旨,庄严肃穆的宗教场所通过园林化而更加赏心悦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寺庙园林的选址

  中国寺庙园林的选址十分注重环境,多选择环境幽静、山林茂密、环境优美的自然山川(便于僧侣清修),且要水源丰富(满足僧侣生活需要),向阳背风,幽隐,交通方便(便于游人、香客通行)。我国许多寺观依山而建,依据自然条件进行园林绿化,景观风貌优异。因此,在许多名山名川中保存了大量的寺观,文献上有“天下名山僧(道)占多]的说法。

  寺庙园林在选址上还受到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影响,寺庙多隐于丛林中的幽深之处,三面群山环绕,一面视线敞开,既有神秘的宗教气氛,也有风景园林学和风水学中的围护与屏蔽的特征。寺庙整体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面临清水,符合中国风水学的负阴抱阳的说法,“山以水为脉,水以山为面”,“山得水而活,水得水而媚”。背山面水的空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局部小气候,基本吻合风水学中所说的最佳选址。佛教寺庙园林来说,这种前朱雀、后玄武的布局观念作为寺庙选址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宗教精神与人工山水的完满结合。

  同时,寺庙园林的选址还受到中国古典园林中昆仑、蓬莱神话仙境及壶天和风水佳穴模式的影响。在特殊时代的环境影响下,人们心目中的昆仑山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神仙居所,一种虚幻的境界,非常人所及,昆仑山已抽象为一个无比高峻且与外界隔绝的理想景观模式。中国神话中的另一仙境是海上仙岛,既大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实质上是海上昆仑,显示了人们对空间隔离结构和虚无飘渺的虚幻胜境的向往。随着人们对梦寐以求的仙居环境的向往,神话仙境模式进一步发展,最终转化为壶天和风水佳穴模式的理想化的隐密环境。

2 寺庙园林的布局

  我国的寺庙园林在布局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布局多采用纵轴式,左右对称[5]。以主体殿堂所处的位置为纵轴线,殿前左右各设1座配殿,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寺院规模较大时,常以2~3条纵轴并列,塔院、花园、禅房等布局在侧轴位置。山门位于纵轴线的最前方,门内左右为钟鼓楼(晨钟暮鼓);天王殿(供奉弥勒佛)正对山门,手持法器的四大天王分布于殿两厢;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殿内供奉如来佛、弥陀佛等,两厢有十八罗汉;祖师殿和伽蓝殿多位于两大殿的东侧,僧房、神堂、斋堂、方丈室等则位于两大殿的后方;大雄宝殿后有七佛殿,供奉如来以前的六代七佛。七佛殿后还有菩萨殿,内供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菩萨,菩萨殿后布置法堂、藏经楼。

3 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

 均衡与对称

  寺庙园林的植物配置以自然式均衡配置为主,主要殿堂的庭院多栽植姿态挺拔、虬枝古干、叶茂荫浓的树种,如松、柏、七叶树、香樟、银杏等,以烘托宗教的肃穆幽玄,丰富建筑物的立面效果。

协调与对比

  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有时运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及明暗度产生的强烈对比来突出景观主题。

统一与变化

  统一原理是指植物的体形、体量、色彩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一致性,凡是同一树种成片栽植最易形成统一的气氛。在统一的植物群落中间配以不同的植物,能产生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使统一的主调中具有丰富变化的多样性。

4 寺庙园林的特点

人文性

  中国的园林多会留下文人骚客的墨迹。诗词歌赋或制成匾额高悬于亭台之中,或篆刻于碑岩之上。文人墨客在寺庙中留下的即兴之笔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景观,使寺庙园林洋溢着人文化的情怀。

自然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丰富的天然风景地貌和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为寺庙园林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构景条件,寺庙建在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崇山峻岭、溪谷沟壑。同时,寺庙园林崇尚清净无为的修身境地,主张将人的作用隐藏于自然背后,注重和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

宗教性

  宗教性质是寺庙园林的最大特点,景观环境以服务于宗教活动为主,它首先要满足僧众和游客的宗教需要,从而要求寺庙园林必须是维持宗教活动的建筑和轴线式的多进院落。

景观性

  寺庙园林除具有宏扬佛法、供僧侣修行、世人行善积德的宗教功能外,其宜人的环境、优美的景观还使之具有一定的游赏功能。其在空间和布局上受到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有着传统造园的痕迹。

5 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手法

  寺庙园林中常用的植物种植形式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篱植等,这些植物的种植形式对于寺庙园林氛围的营造和空间形成至关重要。规模小的寺庙园林内部植物景观较单一,通常种植形式以对植、列植为主;规模大的寺庙园林中,寺前通常以列植和群植种植形式来引导香客,如甬道、香道是通往寺庙的主要交通路线,长长的香道,在宗教意义上便成了香客从“尘世”通向“净土”的过渡,常用自然丛林、竹林、松柏林等植物群落来烘托。有时为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会以枝干挺拔的乔木对植或列植。

丛植

  丛植强调整体美,要求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完整的外轮廓线,常由2~3株至十几株同类树种密植在一起。同时,不同树种间杂植可以产生形态、季相的对比变化,视觉效果丰富多彩。在寺庙内部进行丛植,既可产生小的绿化环境,又可阻隔建筑物,使景致虚实对比变化,妙趣丛生。   

孤植

  孤植树可以独立成景,主要表现树木的形体美,又称独赏树、赏形树或独景树。一般孤植树种要求高大雄伟,树形优美,寿命长,或具有美丽的花、果,独特的树皮或叶色,又或者因历史久远而弥足珍贵。寺庙与植物作为一个整体,不仅是建筑与植物的衬托、对比,而且是生命与神灵的融合、升华,二者之间不可分割。

群植

  群植又称树群,多以乔、灌木成群配植,数量为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左右。群植以松、竹应用较多,单一树种或数个树种均可。坐落于山中的宁波天童寺,寺前10 km的引导松林增强了寺庙的气势;杭州灵隐寺的“七里云松”群植松树营造庄严的氛围;杭州云栖寺的“云栖竹径”群植竹子,有绿竹成荫、万竿参天的景观效果。寺庙园林中生活空间的植物多以自然式的群植为主,配以乔冠草的多层搭配。

 对植

  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将2株或2丛相同或相似的植物(以乔木树种最多)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称为对植,寺庙入口和寺内各佛殿间门口空间多采用此种栽植方式。对植分对称栽植和非对称栽植2种,非对称栽植常用于寺庙园林的自然式植物配置,即树种相同,大小姿态、数量稍有差异,植株高大的距轴线近些,植株矮小者远栽;对称栽植即树种相同、体量大小相近的乔灌木配置于中轴线两侧。

6 寺庙园林植物选择

  由于寺庙分布地域千差万别,其庭园所用植物也必然会受到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制约而有差异。寺庙与植物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寺庙多选用大量当地乡土树种来营造植物景观,又能满足植物生产所需的环境。寺庙园林寓宗教与游乐于一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园林植物应能表达佛教教义的内涵,营造佛寺园林的宗教意境,又要能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适于游人休憩游赏,也决定了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必有其自身特点。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其在植物品种选择上有如下特点:

①寺庙常用松柏、香樟、银杏、柳杉、无患子等姿态优美、树龄较长的乡土树种,以示佛教香火不断,源远流长。银杏有“活化石”之誉,其树姿雄伟,树龄长,南京鸡鸣寺、栖霞寺中常以孤植方式欣赏银杏优美的姿态,尤其是金秋黄叶能给佛寺增添强烈的宗教气氛。松柏类植物常于山林成海涛之势或于山门宅旁作迎客之姿,是佛寺园林代表树种,渲染了佛寺庄严肃穆的气氛。

②寺庙常用的有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植物品种,一些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的其他植物,在寺庙园林中也有应用,如吉祥草,象征吉祥如意;橘与“吉”谐音,喻意吉祥;梅花,其5个花瓣被认为5个吉祥神,有“梅开五福”之说;金银花(忍冬),属忍冬科的一种蔓性藤本,它于春夏开花不绝,黄白相映,金银花清香宜人,由于忍冬越冬不死,可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艺术上。

③寺庙常选用七叶树、莲花、竹、荷花等与禅宗文化相关的植物品种,营造宗教意境。竹与中国佛教具有不解之缘,是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形象体现,佛教始祖释伽牟尼有“竹林精舍”,观音菩萨有“紫竹林”。七叶树夏初开直立密集型白花,极像一串串玉质小佛塔,成为寺庙的象征,杭州灵隐寺内多有栽植。佛祖释伽牟尼的家乡盛产莲花,因而佛教常以莲花自喻,荷花、睡莲等在佛寺能营造佛国净土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