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前形势下非洲猪瘟防控决不能忽视场内生物安全

 养猪网 2021-03-01

非洲猪瘟的风险一直存在,只是这两个月尤其严重,目前我国北方受损大一些,但南方省份也有不少病例发生,感染发病的猪场规模有大有小,也包括集团公司。大家觉得现在精准清除的难度加大了,原因不仅是“疫苗毒”的问题,有些野毒感染的猪只临床症状也不是非常明显了。行业内各公司养猪项目都在快速推进,母猪存栏量急剧上升,硬件(物理隔断)也在升级,但也存在软件(人员)跟不上的情况。有人说中国现在的猪场生物安全水平已经超过欧美,其实是有过分自信之嫌,且不论大环境的生物安全和防疫体系,即使是所谓“变态”的多级洗消、检测隔离等措施,比起欧洲SPF猪饲养体系的生物安全,还是相形见绌的。运气是无法代替科学的,我们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稍见成效,就有人提出“成本太高”、“资源浪费”、“没有必要”等言论,希望在生物安全方面能降低标准,简化程序,也不考虑生物安全措施反复调整是否会让员工执行力打折扣的问题。养猪行业及有关部门已经清醒认识到非洲猪瘟在我国的常态化存在,无论野毒还是所谓的“疫苗毒”,都是当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病原。


面对疫情挑战,我们当更加严格地执行生物安全策略。根据物理界限和防控目的,生物安全可分为场外生物安全和场内生物安全。猪场外部生物安全的目的是将病毒挡在门外,建立铁桶阵(扬翔语),守好长城关隘(新希望语),划红线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余旭平教授语)。而每个猪场条件不同,都应因场而异地系统评估鸟、猫、狗、鼠、虫、水、人、料、气、物、粪、车等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控制方案,即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法(HACCP)。需要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落地执行并定期审计升级。有时人们发现方案是好的,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执行难度大,不是缺人,就是缺物,或者原本执行70%~80%就能防住病毒,但养殖密度一上升,周围猪场一中招,自己的猪场往往也难以独善其身,所以没有最完美的方案,只有最适合的方案。我们不断完善场外生物安全,但百密一疏,有时我们还要应对少部分“漏网之鱼”,加强场内生物安全措施,阻止病毒场内散播,尽早发现病毒并将其“扼杀”。当前形势下,场内生物安全同样具有战略意义。

场内生物安全也是其他猪病刚发生时的核心思路

当我们回顾其他猪病刚发生时,在缺乏有效疫苗的前提下,人们的控制手段也大多付诸生物安全,尤其是猪场内部生物安全。1995年,距猪蓝耳病侵袭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养猪业的4年后,北卡州立大学Monte McCaw博士总结出了“通过管理改变减少细菌暴露,降低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因感染猪蓝耳病毒造成的相关损失”(Management Changes to Reduce Exposure to Bacteria to Eliminate Losses for PRRS-associated disease control in farrowing and nursery pigs),即“McREBEL程序”,核心思路是“减少寄养,禁止跨舍移动母猪和仔猪,禁止救助猪蓝耳病感染的弱仔猪,减少对猪的人工操作,处死无救助价值的断奶弱仔猪,猪群单向流动,停止返饲,全进全出”。无独有偶,当猪圆环病毒2型(PCV2)席卷全球养猪业、尚无有效疫苗时,2001年法国专家Francois Madec博士在不能解决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就会被解雇的压力驱动下,总结出了著名的“Madec 20条计划”(Madec’s 20-point plan,表1),通过一系列畜牧管理的方法降低PCV2感染压力及其造成的损失,其核心思路仍旧是内部生物安全。

表1 控制PCV2感染的Madec 20条计划


做好场内生物安全是“精准清除”的重要前提

内部生物安全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疾病在场内循环传播,一旦有猪确诊为非洲猪瘟阳性,立即采取仅次于“就地掩埋或焚烧”的激进生物安全措施,即静默处置。颇具中国特色的非洲猪瘟防控手段——“精准清除”(樊福好老师称“拔牙”,农业农村部提出“精准扑杀,定点清除”)开始行动(其实俄罗斯早在我们之前就做了),7天内排查2次,阳性的剔除。后来发现采样或检测手段的局限性,7天内2次检测仍不能完全发现并剔除感染猪,如果增加一轮检测剔除程序,成本高,且采样量过大,采样的过程中也可能造成交叉感染,而导致污染面扩大,这是很现实的挑战,但执行得好的猪场仍旧能够存活下来。“疫苗毒”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唾液或血液中病原含量低、潜伏期长、临床症状不明显,待我们发现非洲猪瘟阳性猪的时候,猪场里可能已经有很多猪被感染了,而呈现抗原阴性和抗体阳性的状态。原本这是我们防病的最佳状态,但非洲猪瘟病毒不同于其他病原,所谓的抗原阴性往往是假象(尾根血qPCR检测),部分器官组织尤其是免疫组织仍旧是病原阳性,一旦出现生产应激,“本来好好的”猪开始发烧、厌食、皮肤发红等,这时再检测,猪只“奇怪地转阳了”。如上所述,场外生物安全是通过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法(HACCP)将病毒挡在猪场之外,但对于少部分进入场内的病毒,为了阻止其散播,并尽早发现而将其“扼杀”,场内生物安全的关键性变得尤其重要(图1),直接决定着“精准清除”的成败,因为如果我们执行一贯的严格内部生物安全措施,无论野毒还是“疫苗毒”,都很难在场内肆意散播。


图1 外部生物安全+内部生物安全,双管齐下才能确保猪场免于非洲猪瘟侵害

分区管理和流动管理是场内生物安全的核心 

猪场内部生物安全总的原则就是分区管理和流动管理。每头猪及其所接触的环境构成一个基本单元格;猪和环境如果能直接接触(如栅栏猪舍)就是合并单元格;物、人、猪和环境如果有联动(例如一个人管理多个猪舍)就是关联单元格。分区管理的原则是尽可能保持独立单元格(如一张产床),最小化合并单元格(如实体墙),消除或减少关联单元格(如进出不同猪舍换鞋换衣服戴手套、物品不交叉)。流动管理包括物流和人流,都要严格区分限制;颜色管理可以派上用场;摄像头监控不是万能的,需要培训和激励,在理解的前提下加上有物质的奖励回报,群策群力,相互监督,才能真正将内部生物安全做好。气溶胶的风险主要是风机问题(病毒本身传播不到1米之外),相邻猪舍如果有阳性确诊病例,可调整阳性猪舍负压,让病原只在舍内而不外散。

场内生物安全的消毒建议

生产上可以使用场部生物安全消毒三大利器:墙壁道路使用3%的烧碱或混匀20%石灰乳,可喷可刷(局部区域也可以用装有3%烧碱水的洒水壶喷洒,避免高压枪的四处飞溅带来的风险);小的污染点如血液或粪便等使用火焰(哪里不好烧哪里,烧焦烧糊为止);舍内消毒使用戊二醛季铵盐,保证有效浓度、温度和作用时间,一些过硫酸氢钾类消毒剂对设备有一定腐蚀性,需要注意。

结   语
欧美先进养猪技术和种猪资源的引进促进了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在生物安全方面的理念和实践则吸收不多。非洲猪瘟是全新挑战,目前没有比生物安全更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猪价短期内虽有波动,但我们推测,金猪时代还将延续,这可从猪业资本市场和仔猪价格上一窥端倪。在当前疫情压力下,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增无减,行情再好,没有猪都是枉然。无论野毒还是所谓“疫苗毒”,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我们都要御敌于外(外部生物安全),扼敌于内(内部生物安全),两手都要硬,决不能忽视场内生物安全。

【专家点评】刘从敏 





经过两年多与非洲猪瘟的斗争,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如文章所提到的一样,大家对外部生物安全层层加码,设立多重防线,从而使得行业生物安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生物安全的建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好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生物安全需要强调执行力和永远不满足的态度,这样生物安全才会逐渐被完善。在当下“疫苗毒”对行业造成威胁的背景下,生物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提到除了外部生物安全之外,猪场内部的生物安全也需要加强,它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疾病在场内的循环传播,不仅仅是对非洲猪瘟病毒,对于其他疾病也是有效的。因为文章所提到的“McREBEL程序”和“Madec 20条计划”,都是通过场内管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切断病原在猪舍或者猪群之间的传播,从而降低猪蓝耳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这些做法也可以为阳性猪只的精准清除策略提供参考。作者也对场内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以及场内不同场景的消毒方法作了简单介绍。本文中提到的场内生物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可以为场内精细化疾病控制和病原清除提供良好的思路和参考。

编辑:河北方田  冯亚敏     审阅:仇华吉 

往期回顾


 第1期“抗非大家谈” 

【1】仇华吉:非洲猪瘟是一种可管理的疫病

【2】余旭平: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3】高远飞:用“铁桶模式”提高抗击非洲猪瘟的可靠性

【4】郭廷俊:防控非洲猪瘟要重视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5】樊福好:非洲猪瘟检测瓶颈之核酸提取与纯化

【6】韩春光:防控非洲猪瘟的几点体会和对行业的见解

【7】曹松嵘:临床防控非瘟需注重细节和化繁为简

【8】何启盖:要科学防控非洲猪瘟

【9】王爱勇:防控非洲猪瘟需要系统思维

【10】游启雄:保猪净化,有道可寻

【11】邵国青:非洲猪瘟发生一周年自问自答

【12】范卫彬:操作不规范是非洲猪瘟防控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13】唐红宾:“善待猪,提供生理舒适度、原料清洁度和营养均衡度,降低非瘟感染概率”

【14】刘自逵:疫苗与中草药搭配有利于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

【15】赵普刚:搞定非洲猪瘟要有系统化的防控方案

【16】区伟波:凡病不治疗

第2期“抗非大家谈” 

【1】郭廷俊:养猪实战派:巧妙解决冬季北方猪场保温与通风矛盾!

【2】吴荣杰:认清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特征,抓住关键,务求实效

【3】仇华吉: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猪场如何打赢抗非战争?

【4】陈芳洲:非洲猪瘟精准清除成功案例分析

【5】周海鲁:我们是如何抗非的?

【6】吴家强:把控非洲猪瘟防控关键点,重构猪场生猪安全体系

【7】李金龙:十六字箴言 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之精准清除方案成败

【8】赵宝凯 于学武:御敌于外、截病于初,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9】陈俭:在云南防非(上)

【10】吴荣杰:非洲猪瘟凭眼观超早期识别与预防性淘汰技术探讨

【11】曹松嵘:用消毒池替代猪舍门口的消毒盆——细节决定成败

【12】邵国青:该抓“牛鼻子”了——猪场复养成功的关键所在

【13】刘从敏:猪场生物安全文化建立之我见

【14】郑全:中药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作用及其效果评估标准探讨

【15】付学平:非洲猪瘟后猪场成功复养之道

【16】苏志鹏:规模化猪场复养关键点剖析



第3期“抗非大家谈” 

【1】杨耀智:从技术角度看集团化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刘立茂:过去的兽医实践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启示

【3】张文火:非洲猪瘟背景下现代化猪舍设备系统的选择

【4】郭廷俊:不太“怕”非洲猪瘟的阳光猪舍养猪模式

【5】王长年 赵俊娜:非瘟防控,岂容“烽火戏诸侯”?——浅谈PCR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监控措施及规范化操作流程

【6】赵宝凯 李洪宇:抗非檄文

【7】潘飞: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场规划设计

【8】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背景下售猪生物安全管理

【9】余旭平:生物安全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意志!再谈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

【10】区伟波:疫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11】范卫彬:使用酸化剂防控非洲猪瘟存在哪些误区?

【12】王帅彪:非洲猪瘟下猪场的生存哲学——巴西净化非洲猪瘟给我们的启示

【13】付学平:新冠肺炎防控经验对我国净化非洲猪瘟的启示

【14】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15】陈家锃:过度检测,适得其反——检测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科学应用

【16】邵国青: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复养——做决策要考虑哪些深层次因素?



第4期“抗非大家谈” ▼

【1】白挨泉:临床兽医专家对非洲猪瘟的再认识

【2】刘朋昌:猪场常见的非洲猪瘟防控漏洞(上)

【3】张国栋:非瘟背景下的养殖理念

【4】余旭平:非洲猪瘟精准清除与新冠肺炎国内防控方案的对比

【5】唐朝:从非洲猪瘟到新冠病毒,那些不得不说的事(上)

【6】游启雄:非洲猪瘟常态化呼唤系统思维

【7】夏天: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群健康管理

【8】付学平 王琦:鸡西三德牧业考察报告——被非瘟“遗忘”的角落

【9】刘向东: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文化建设与制度保障

【10】孙元:非洲猪瘟背景下的中小规模养猪场生存之道

【11】罗小锋:猪场常见生物安全问题

【12】邵国青:最高水平的管理态度 使猪场立于不败之地

13】解伟涛:浅谈非洲猪瘟防控常见误区

【14】唐朝:从非洲猪瘟到新冠肺炎(中)对抗病毒的策略选择

【15】仇华吉:防控非洲猪瘟要三管齐下

【16】章红兵:一例非瘟病例成功“拔牙”总结

第5期“抗非大家谈” ▼


【1】赵同刚  韩春光猪场复养失败原因浅析

【2】吴家强:非洲猪瘟监测的误区和盲点

【3】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定点清除的战术应用

【4】王珂:非洲猪瘟定点清除中的关键举措

【5】仇华吉:新冠肺炎阻击战对非洲猪瘟防控的镜鉴

【6】仇华吉:防非复产十大要略--尊重事实,科学施策;着眼整体,系统思维

【7】区伟波:基于实际现象的防非复产要点

【8】王直夫:系统思维,把握重点,精准防控非洲猪瘟

【9】吕广骅:体内外生物阻断的理论与实践 —— 以天津猪世纪种猪公司为例

【10】黄如渠:筑牢防线,多级阻断,系统防控非洲猪瘟

11章红兵:非洲猪瘟定点清除场安全生产措施

12赵和平: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检测常见假阳性结果分析

【13】尚海广:非洲猪瘟防控实践与探索

【14】陈家锃:当前的非洲猪瘟检测技术亟待升级

【15】高远飞:防非“护城河”的理念与实践

【16】唐朝:从新冠肺炎到非洲猪瘟(下)——疫苗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第6期“抗非大家谈” ▼

【1】王直夫:做好生物安全,有效应对冬季非洲猪瘟

【2】仇华吉虎苍蝇同时打、鬼子伪军一起防——如何应对非洲猪瘟“野疫苗毒”?

【3】张军当前形势下非洲猪瘟防控决不能忽视场内生物安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