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罗学娅||当惊蛰有了雷峰(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1-03-05


当惊蛰有了雷峰



作者:罗学娅
    主编:非   


我生长在煤矿,小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惊蛰。直到上小学二年级,学了“节气歌”,才知道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万物生长最快的节气,时间多在公历3月5日。
今年惊蛰,又是3月5日,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个别样的节气。因为58年前毛主席题字“向雷锋同志学习”,为它重叠上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纪念日”,从此,惊蛰就不单单是一个农时节气了,它成了全国人民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节气”。
我们那一代人,就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听着雷锋的故事,读着雷锋的日记长大的。在学校,每年3月5日,都要参加学雷锋活动,除了唱歌跳舞开大会,老师还带领我们走出学校,到附近的农村去支农,到矿区公共场所搞大扫除、在校园周边栽花植树。一年又一年,学雷锋、做好事,就成了我们的一个生活习惯。
中学毕业,我下乡到了农村,从农事上真正认识了惊蛰。记得下乡的第一个惊蛰之晨,我正懒在床上默诵唐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突然,队长的大嗓门把我吼醒:“今天惊蛰节,锄头歇不得。赶紧出早工了,一组到方家大院后坡薅麦子,二组到邬家坳田理油菜沟。”
虽说春眠不觉晓,但我还是赶紧起了床,扛起锄头,到了方家大院后坡。薅麦子,就是给麦苗除草、松土。理油菜沟也差不多,就是还要把油菜根部的土一沟一沟地理通,以免雨水过多烂根。在干活的同时,我还学会了很多惊蛰农谚:“麦子薅一薅,胜过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等等。
虽然从早干到晚,很辛苦,但看见头天薅了的麦子,第二天就蹭蹭蹭地长了一大茬,有的还抽穗了。头天理了沟的油菜,第二天就冒出鹅黄色的花蕾,心里既高兴又着急,一种不负惊蛰的紧迫感油然而生,生怕“人误地一时,地误收一季”。
中途烧烟(休息)时,我给他们讲今天是“雷锋纪念日”,他们几乎都不知道。也难怪,我们公社当时非常闭塞,连广播都没有,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但他们却知道谁家有难事,都伸手帮衬,这是劳动人民最纯朴善良的本质。
后来,恢复了高考,我离开了农村。40多年后的一个3月5日,我到隆昌高铁站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欣喜地看到很多当地农民志愿者也来了,还看见了当年生产队长的儿子。他告诉我:你走了以后,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前几年这里修了高铁站,我们在这周围搞种植场、养殖,还建起了农家乐。日子富裕了,没忘学习雷锋。你看,我们村就来了好几个呢。
是啊,随着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学习雷锋做好事,志愿服务不留名,已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春暖花开之际,人们记住了惊蛰,是它催生万物,跟着太阳走过了7千多个春夏秋冬。3月5日,人们记住了雷锋,跟着他与文明同行,见证祖国的富强繁荣。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罗学娅,四川蓬安人,泸州市、内江市作协会员,在国家和省市相关文学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诗歌、歌词等400多篇,并多次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