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来无事读点书】路遥先生《人生》读后感

 W行走在人世间 2021-03-05

路遥先生《人生》读后感

乾州碎娃

刚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仔细的想了想,路遥先生的《人生》这本书,自己只看过两遍。我一直认为,对于在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只看过两遍的时候,要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感受,那纯粹是扯淡。

但是在积累素材的时候,我看到了连环画本(小人书)的《人生》图片,想一想很是熟悉,很是亲切。要是算上童年时期的这个连环画读本,自己也算是读了三遍了。

这样想一想,自己在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变得自信满满了。大概是87年,自己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读的《人生》这本连环画,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到这一点,我要感谢三叔和三婶,建平哥和拥军哥等人,是他们的无私的帮助,使我能够在小小年纪就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没有他们无私的帮助和引导,我可能也会和村子里的其他孩子一样,课余时间更多的只顾着疯玩了。

我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接触到《天安门诗选》,那是从三叔家里拿的,精装本、很厚的,印刷也很精美,可惜现在找不到了。不知道是自己看完后给三叔还了,还是自己丢了。

三叔三婶和高加林、刘巧珍的年龄基本差不多,但是个人情况和最终结果却差异很大。高加林读过高中,刘巧珍却是一字不识。三叔和三婶当时都算得上是各自村子里的文化人,因为他们读过高中,要知道那个时候村子里高中生还是很少的。刘巧珍和高加林因为文化的差异他们分手了,三叔三婶则是历尽艰辛最终走到了一起。

我现在还能隐约记得三叔上高中时写的作文,大多是行楷,字迹很清秀,老师的数价也很高。三叔三婶是自自由恋爱,在高中两个人就谈上了。有人说,三叔三婶如果不是在高中谈恋爱,他们准能考个好大学。要我说,没有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恋,也许就没有他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前几年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很有意思,今天特意找了找,抄录在这里,逗大家乐一下。“看完《苹果》发现,男人靠不住;看完《色戒》发现,女人靠不住;看完《投名状》发现,兄弟靠不住;看完《集结号》发现,组织靠不住;看完《妈妈再爱我一次》发现,老爸靠不住;看完《新警察故事》发现,儿子靠不住;看完《黑客帝国》发现,一切现实都靠不住,结论只有自己靠得住,简称我靠。”

对于《人生》的观后感有这几点想和大家分享:

一、爱情和婚姻是不一样的。爱情是盲目的、理想的,婚姻是理智的、现实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加林的与巧珍的分手是不幸的,高加林与黄亚萍的分手却是幸运的。因为,同刘巧珍的分手使他丧失了婚姻的对象。而和黄亚萍巨大的性格差异,则可能是高加林即将开始的不幸婚姻生活的解脱。刘巧珍没有文化,但是因为对高加林的爱慕,使得她能够尊重高加林,原因为高加林去付出;而黄亚平有家庭条件较好,所以更多的是一种骄横刁蛮和任性,这对于门不当户不对的高加林而言,步入婚姻,也许就是噩梦的开始。

二、看完《人生》,我觉得爱情靠不住。在这里,爱情丧失了神圣感和神秘感,变成了很廉价、很随便的一件东西。爱情不需要有共同的语言,不需要有共同的性格爱好。如果有人告诉我高加林和刘巧珍之间的感情不是爱情,那么高加林和黄亚萍之间又能算做是爱情吗?请原谅我的固执,我不相信一见钟情,我认为那只是一种动物的本能,而不是人类的爱情。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很多的文学作品都在强调爱情是坚不可摧、坚如磐石、任海枯石烂都不会改的。所以,我认为高加林这两段感情只能算是好感。对刘巧珍好感只是由于她的趁虚而入,也因为高加林对刘巧珍曾经帮助自己的感激之情。而和黄亚萍之间的感情则源于年轻人的虚荣之心,源于对城市现代生活的羡慕之情。

三、爱情不是从一而终。当年人们对高加林的批判到底是对是错?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到底应该不应该持续?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至少在中国,更多的中年人和老人还是讲究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还有很多的人为了孩子,维系着没有爱情的婚姻。还有很多的人,认为爱情是疾风暴雨,婚姻就是水平如镜,所以他们压抑了自己的冲动,掩藏了自己欲望,硬生生的将爱情变成了感情。爱情不是从一而终,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我不主张闪婚闪离,不主张爱情至高,不主张婚姻生活任性自私,但是我认为生活应该有爱慕之情,为了从一而终的而痛苦生活的人是可悲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