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在乾县】乾县古城墙遗址公园小记

 W行走在人世间 2021-03-05

乾县古城墙遗址公园小记

乾州蕞娃

城是老城,残存1000多米建于唐代的古城墙仍然屹立在城西北角;景是新景,是2016年在乾县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正在建设的乾县古城墙保护遗址公园。公园内有多处雕塑,和老城墙一起交相辉映,在向人们讲述着乾县的历史人文。

据《资治通鉴》载,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国师桑道茂建言:“臣观乾方有天子王气,宜高大城垣,以备非常。”德宗采纳了桑道茂的建言,诏京兆尹严郢带领神策军及民众数千人扩建县城。围绕旧城加修了周十里,高三丈二尺的外城,并修了深二丈,阔三丈的护城河。城墙用土为石灰、砂子、硝根混合组成,名“三合土”。城分内外两部分,子城(内城、奉天旧城)周长5里;罗城(外城,扩建之城)周长10里,高2丈2尺,壕深2丈,宽3丈。外城内有马道宽3丈,城门4个。

乾位又属玄武,故古乾州建城时取象玄武筑以龟城,象征玄武之地。唐代后,曾对城墙做过多次修复加固,至明万历年间,城内建筑格局基本定型。在初建时东“迎阳”,西“宝塔”,南“延熏”,北“拱斗”四门的基础上,增开了“好畤”小东门,“率西”小西门。这样,龟城的模样就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北城狭长伸出为龟颈,北门及瓮城为龟头,南门短秃为龟尾,东西门和小东门、小西门为龟之四足,南北十字高突,酷似隆起的龟背,纵横街巷,宛若龟背上的花纹图案。武则天无字碑立于此地,故又有驮碑之寓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古城墙尚保存完善,50年代后拆毁。在乾县县城西北,还残存部分城墙,虽是残垣断壁,但是高大巍峨的英武雄姿,丝毫不减当年。

说过老城,我们看看新景,主要还是想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雕塑。至于说,公园里的红肥绿瘦,树影婆娑,扶老携幼,嬉戏玩闹,晨起散步,或疾或徐,这些大多数公园都有的景象就不一一叙说了。

在北门城楼西边,也就是公园入口处,有一块巨石,上书“故城墙遗址公园”,那是乾县籍著名书法家唐永平先生的作品。唐永平是咸阳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连续四次获兰亭奖。兰亭奖是目前中国书法界最高奖项之一。

在古城墙遗址公园里有十多座雕塑,下边我介绍的顺序不是按照空间顺序,而是按照我的理解,大致按照历史顺序排列的。不便或者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轩辕黄帝:公元前2679年,轩辕黄帝问道崆峒山,经乾地好畤,观彩雲祥集,气象万千。即在此设畤祭天,开创了中华民族祭天文化的先河。巜史记封禅书》载: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词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本境亦有轩辕殿,足见乾县是黄帝祭祀天地的地方。轩辕黄帝的塑像居于整个公园的核心地位。

“孝公置县”秦孝公设好畤县,故城在近县城东七里,好畤县归由史掌治,内史为三十六郡之首。”

“道定好畤”:据《乾州新志》等记载,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曾游学于秦,居龟盖山下漆水河畔的庄子塬,做漆园吏,在此著《南华经》,创立了华夏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奉天龟城”:始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城周五里”,因奉祀乾陵而得名。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发众数千人及神策军突击大修,时“子城周五里,罗城十里有奇,高三丈二尺,池深二丈,宽三丈”。为关西名城,西北门户。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设乾州,奉天城同是乾州和奉天县治所。

“蛟龙转鼓”:源于明代朱元璋宫廷内凯旋庆功乐舞,明神宗万历21年,(公元1593年)传入乾县,因鼓壁周围绘有“蛟龙”图案,击鼓时围绕鼓跳跃旋转而得名。蛟龙转鼓,专家称为中华鼓舞艺术的精粹。2007年被陕西省政府列入首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乾县弦板腔”:起源于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流行于乾县、礼泉、兴平、咸阳等地,在乾县根植最深,流传最广。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专家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范紫东:(1879一1954),名凝绩,字紫东,乾县灵源乡西营寨人。著名秦腔剧作家,西安易俗社创始人之一。创作《三滴血》《颐和园》等秦腔剧本69个,享有“当代关汉卿”、“东方莎士比亚”之美名。

乾县八景:据《乾州新志》记载,乾县八景为唐陵戴帽,汉宫流泉、五峰叠翠、双乳凌烟、石马开道、金龙锁关、响石名潭。

乾阳书院:据《乾县新志》记载,书院为唐之后儒生讲学之地,集文学之士,置丽正书院,为书院之始。本境书院自唐迄宋失考。元末,以儒家宗杨紫阳名创设紫阳书院,清嘉庆元年(1796)移建于儒学西旧射圃地,以乾阳楼古建号为院名。同治六年(1867)重修。清乾隆道光年间侍御管缄若,太史路德先后在乾阳书院主讲,陕西各县学子齐集求学,“一时学风否振,人文蔚起”。光绪三十年改置中学堂,书院始废。

阙楼仪仗图:共两幅,内容相同,分别绘于唐懿德太子墓墓道东壁和西壁。画面壮阔,人物众多,以山为背景,绘城墙、阙楼和即将出城的仪仗队。现原件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仕女图:永泰公主墓葬前室东壁南北两侧各有一幅持物侍女图。两幅画作中人物神态被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体现了大唐喜好华贵艳媚的女子的风尚,真实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贵族奢靡生活的一瞬间。整体构图既注意到各色人物特点,又顾及到画面和谐统一,色彩丰富,线条流畅,人物的装束、服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精美的画面又有极高的艺术性。

乾州红拳:红拳是华夏武学重要一脉,最早起源于周秦、扬名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陕西地方拳的主流派。乾州红拳在继承陕西传统红拳的基础上,形成了打时有形当无形,练时无形当有形,随心所欲,虚虚实实,自然而然,以柔克刚等特点。2015年6月13日,乾州红拳被列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乾县北门石牛:石牛呈蹲卧状,高1.15米,长1.8米,胸阔0.65米。底座长1.38米,宽0.57米,厚0.16米。石牛双目平视,角短而粗,向上翘起,作静卧状。据传该石牛系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桑道茂增筑乾县时所置,在乾县当地还有一个“石牛拉龟头”的传说。

佛入梁山:乾县是佛教在中国最早传入地,十八贤人之一的释利坊曾在今乾县城关镇漠西社区四里坊一带梁山周围传播佛教,建寺讲经,人们将讲经的地方成为“释里坊”,后又称为“寺里房”,后传为“四里坊”。

乾县北门: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在发配过程中途经乾州城,于北城门军校场驿站小憩,准备第二天继续北上。是夜,乾州突降大雨,雨误行程,林则徐只好伺机北上。两天后,风停雨驻,林则徐带家眷随从,准备继续赶路。临行之际,林则徐忍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出关别长儿》诗。

写这篇文章只是抛砖引玉,以期引来更多的文章。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城是老城,景是新景。我有老城布新景,半瓶浊酒一席人,期待您的图文故事,如若有缘,我们相逢在诗意盎然的五月。

乾州蕞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我还是原来那个乾州碎娃,只不过把“碎”换成了“蕞”(乾县人读作suì)。写文化散文,让散文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是乾州蕞娃一直的追求。希望你在读乾州蕞娃文章的时候,既可以陶冶性情,又可以增长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