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莱斯· 马登极简绘画的探索之路

 生态文明层 2021-03-05
图片
An assortment of sticks and inks the artist uses to draw.Credit Lauren Lancas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受东方神秘主义及书法的影响,极简主义大师布莱斯·马登(Brice Marden)形成了自己流畅而富有表现力的创作风格。在他纽约工作室的一张桌子上,除了传统的画笔之外,还有十几根树枝——只是源于自然的普通树枝,但每根树枝的尖端都蘸有颜料。

马登利用这些树枝在行与列中创造符号,在作品中唤起对卷轴之上的诗歌的回忆。这些符号来自中国书法,也来自马登独到的想象。

图片

Brice Marden, Cold Mountain 6 (Bridge), 1989-91, Oil on linen, 108 × 144 inches (274.3 × 365.8 cm),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 2018 Brice Marde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Gagosian.


当前,他的个展「Cold Mountain Studies」正在纽约“T”空间展出,将持续至8月11日。展览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被纽约时报评为“纽约必看的展览”之一。这档热门展览呈现了马登阶段性的创作转变,也暗含着一段他与中国唐代诗人寒山的不解之缘。

 从警卫员到劳森伯格的助理 

图片

Brice Marden in his studio, Tivoli, New York, June 2017. Photo: Eric Piasecki. Courtesy Gagosian.


布莱斯·马登,1938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非艺术家庭。他的艺术启蒙源于朋友的父亲弗雷德·塞尔吉尼(Fred Sergian),当时塞尔吉尼在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部任职,并兼职作画。在塞尔吉尼的启发下,马登开始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进行探索。他并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就读常春藤盟校,而是选择去佛罗里达南方学院(Florida Southern College)参加艺术课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兴趣将艺术发展为一份职业。

图片

Bob Dylan, Joan Baez, Carlos Santana, performing in May 1984, Hamburg

一年后,马登转到波士顿大学美术和应用艺术学院,并于1961年获得学士学位。期间,他利用周末参观画廊和博物馆,并将工作重点放在肖像画与静物画上。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一些音乐活动,并与鲍勃·迪伦(Bob Dylan)、皮特·西格(Pete Seeger)相识。1960年,他与他的第一任妻子、民谣歌手兼作曲家琼·贝兹(Joan Baez)的妹妹波琳·贝兹(Pauline Baez)结婚,并有了个儿子。

图片

Brice Marden, Nebraska, 1966, Oil and wax on canvas, 58 × 72 inches (147.3 × 182.9 cm) © 2018 Brice Marde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Gagosian.


布莱斯·马登曾师从艺术大师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及乔恩·舒勒(Jon Schueler),并于1963年获得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硕士学位。毕业后的马登为了养家糊口曾在纽约犹太博物馆担任警卫员,并在那里从诸多艺术作品中广泛吸收养分。

图片

Brice Marden, Patent Leather Valentine, 1967, Wax and graphite over pastel on paper, 16 1/2 × 14 3/4 inches (41.6 × 37.5 cm) © 2018 Brice Marde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Gagosian.

马登于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饱含着微妙的单色灰调,他有时会将油画布组装成多面板作品,方式类似于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黑色绘画和白色绘画。

图片

Rauschenberg and Brice Marden in the kitchen of Rauschenberg’s Lafayette Street studio, New York, 1968. Photo: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一次展览开幕时,布莱斯·马登巧遇了劳森伯格的助手多萝西娅·若柯朋(Dorothea Rockburne),并问她是否有工作机会。当时,劳森伯格正在托若柯朋找人做工作室的助理,因为这些机缘巧合,马登在1966年担任了劳森伯格的工作室助理,一段崭新的艺术之旅由此开始。

 从极简主义绘画到对书法素描的探索 

图片

Brice Marden, Thira, 1979-80, Oil and wax on canvas, 18 panels assembled in 3 parts, overall: 96 × 180 inches (243.8 × 457.2 cm), Centre Pompidou, Paris © 2018 Brice Marde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Gagosian.


布莱斯·马登的绘画从极简主义绘画风格开始。20世纪70年代初,一次希腊之行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马登绘下了捕捉地中海绿松石色调的《九头蛇》(Hydra, 1972),以及由18个相互连接的面板组合而成的《提拉》(Thira, 1979-80),其灵感源于古代寺庙的阴影和几何形状。

图片

Brice Marden, Red Yellow Blue III, 1974, Oil and wax on canvas, in 3 parts, overall: 74 × 72 inches (188 × 182.9 cm) © 2018 Brice Marde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Gagosian.


为了提高平面、笔触甚至每种颜色的效果,他研发了独特的工艺——他将蜂蜡和松节油添加到油画中,并将混合物涂在许多薄层之中。后来,布莱斯·马登将这种技术沿用在作品《Grove Group》(1972-76)和《Red Yellow Blue》(1973-74)之中。前一件作品曾于1991年在高古轩纽约麦迪逊大道空间连同相关作品一起展出。两件作品在2013年又首次在此空间中联合展出。

图片

Brice Marden, Untitled, 1988–91 © Brice Marden/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Gagosian.


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在作品中融入有机的、相交的线条,并在色彩的领域中创造出有节奏的图案。从那以后,他一直在探索这些缠绕的线条,尝试留白、擦除,以及对自然界的引用。他绘制松散的蛇形曲线,融入类似于象形文字的标记,并将这些标记以“列”的形式垂直排序,并试图通过创造难以捉摸的抽象空间来创造一种神秘的体验。

图片

Brice Marden, Nevis Stele 4, 2007-15, Oil on linen, 60 × 36 inches (152.4 × 91.4 cm) © 2018 Brice Marde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Gagosian.


近年来,马登继续着他对单色的探索。这种与柔和色彩的接触,启发了他的全新书法素描和画布上的作品创作,如灵感来自八世纪末中国石刻的《尼维斯石碑》(Nevis Stele, 2007-15)。

 迷恋中国文化的西方艺术家 


「Cold Mountain Studies」所展出的35幅素描作品,是马登《冷山》(Cold Mountain)系列绘画的关键性创作实验。他认为9世纪的唐代诗人寒山大师(英译名为:Cold Mountain)和美国翻译家比尔·波特(Bill Porter)激发了他从单色绘画到书法绘画的风格转变。

图片

Brice Marden, Cold Mountain Study (29), 1988–91 © 2019 Brice Marde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Jochen Littkemann. Courtesy Gagosian.


唐代诗僧寒山如何“遇见”西方极简主义画家?故事要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

常年隐居于浙江天台翠屏山的诗人寒山,擅通过诗歌传达禅思、抒发感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译介了他的24首诗歌。时逢二战后由美国作家开启的文学运动“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寒山及他的作品便由此契机,成为了美国翻译文学史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笔。

图片
Brice Marden, Cold Mountain I (Path), 1988-1989, oil on canvas, 108 x 144 inches (274.3 x 365.8 cm) © Brice Marden © Sotheby's

马登利用绘画的方式对源于中国的诗歌文化进行“转译”,所绘的《冷山》系列不仅成为了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广受关注与赞誉的作品,作品《冷山I(路径)》(Cold Mountain I (Path) ,1988-89)更是在纽约苏富比2010年5月12日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以9,602,500美元的高价售出。

“我对中国诗歌很感兴趣。我爱诗歌因为它们都是那么单纯。”谈及对中国诗歌文化的热爱,布莱斯·马登曾如此表示过。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开幕式上比尔·波特朗读的寒山诗译文及展出的素描绘画中窥见马登对中国文化的探索线索,以及其笔触与书法的呼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