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宋词》中仅收录李玉一首词,而他却凭借这首词跻身名家之列

 小佛说史 2021-03-05

在《全唐诗》、《全宋词》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孤篇文人的身影,他们一或许诗词写得不少,但是流传后世的却只有一首,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作品写得不好,只是没有在合适的机会中流传下来。大多数孤篇文人的孤篇作品都是得到历代好评,今天咱们就来读一读《全宋词》中仅收录文人李玉的一首作品《贺新郎·春情》。

很多人一看词牌名是“贺新郎”可能会以为这一类词都是大家恭贺别人新婚的作品,实际上并非如此。“贺新郎”又名“贺新凉”,很多人认为是苏轼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中有“晚凉新浴”一句,所以名《贺新凉》,后误为《贺新郎》,不过由于没有确切的来源记载,也不排除是唐朝教坊司曲目演变而来,毕竟词牌名有不少都是起源于教坊司曲。

贺新郎·春情

篆缕销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tì)酒厌厌病。云鬓乱,未收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由于我们不知李玉人生经历,更不知其写这首词的背景,我们读这首词只能从字面进行理解,而这首词,毫无疑问是一首闺怨词,宋朝男词人写闺怨词十分常见。

上片全部描写妇人在春季厌厌的情态。

”篆缕销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这是妇人一觉醒来眼前所见的事物:放在室内的香炉在睡前原本点燃了香料,香烟缭绕上升,盘旋似篆文,这时候已经全部消散,昨夜孤饮到夜深,没想到一觉醒来窗外树荫显示已经是大中午,头还是昏昏沉沉,画室中寂静无人。整个眼前之景,都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

是什么原因让妇人深夜孤饮,是什么原因让她眼前所见都是寂寥之物?“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她只是因为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多想他现在出现在门外小径之上,只可惜,小径上只有那杨花散落,任风吹扬。

“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原本醒来时迷迷糊糊的妇人,见到杨花随风,一下子就变得清醒起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的境遇,残红满地,春季即将结束,就像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其实也已经快要在等待中耗尽,如此,心中厌厌之情更甚。

“云鬓乱,未收整”,就连收拾自己,打扮的心思也全部消失了,整个人都陷入愁苦的情绪之中。

下片描写妇人抒发自己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下片一开头就提出“江南旧事休重省”。妇人与情人相识于江南,按理说回忆两人往昔美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妇人却决绝地选择不去记起往事。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有如此感慨?“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情人离开之后便杳无消息,任凭妇人寻遍天涯海角,都毫无结果,那送信的鸿雁连个目的地都没有。或许情人早已将她忘记,或许情人已经另寻新欢。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尽管如此,妇人却从未死心,她仍旧对情人心存幻想,总是在月满之夜,站在高楼之上,凭栏遥望远处,希望能看到情人归来,虽然一次又一次失望,她依旧固执的认为只是情人归期未定罢了。

其实,妇人也是知道,自己一直活在自我安慰当中罢了,“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妇人怕的不是自己的自我安慰,她怕的是情人对自己早已是情义断绝,真的不再归来,让她独自空等。她痴痴地望着远方,她眼巴巴地希望情人骑着骏马归来,只可惜,她一直等到那夕阳西下,等到那天色渐暗,也没有等到想要的人。这几句不难看出妇人内心的纠结、矛盾的复杂心情。

“谁伴我,对鸾镜”,昔日镜子前,两人卿卿我我,今昔镜子前,妇人形单影只,内心已经期许情人快快出现。

其实,整首词妇人并未埋怨情人一句,只是充满殷切的期许,将妇人的矛盾书写得淋漓尽致,无怪乎历史上多位大家对这首词评价极高。清代学者黄苏认为此词“幽秀中自饶隽旨”,与之同朝代的另一学者陈廷焯亦有类似评价,“此词绮丽风华,情韵并盛,允推名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