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玉米进出口市场回顾:2008年是个转折点

 每日粮油 2021-03-05

下图是1997年以来我国玉米的出口状况。

应该说,在历史上我国也曾是全球最主要的玉米出口国,最高年份出口量突破1600万吨,但就在2008年之后,我们的玉米出口市场戛然而止,并在2010年正式成为全球玉米净进口国,再然后,我们的玉米就出不去了!

数据显示,我国玉米库存最高的年份在2015年底,库存数量达到2.6亿吨左右,比一年的产量还高,更为可气的是,这些库存数据有相当数量的超期存储玉米,花着国家补贴却给弄了一批陈粮,实在让人摸不清粮食主管部门的思路。

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这两年在国家去库存的大背景下,玉米进口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仍然维持在300万吨上下的水平,而根据市场专业机构的分析认为,玉米很有可能成为继大豆之后,第二个进口超千万吨的品种。

当然,对与我们的粮食进出口市场,有变化的不仅仅是玉米,还有以下我们常见,却又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品种。

首先我们说下小麦,大家知道,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之一,是主粮中的主粮。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我们小麦供应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我们翻阅资料会发现,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进口最多的就是小麦。1980-1996年我国小麦年均进口量基本都在1000万吨以上。

此后,随着我国国内小麦产量的增加,小麦进口数量开始下降,在1999-2003年期间我国小麦出口还一度超过进口——当然,总出口数量很少,不足50万吨。

截止目前,我国小麦年进口量维持在400万吨左右,但已经对我国小麦整体需求构不成太大影响。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大米,大米市场在很多国人眼力,北方主要是东北米,南方则是各种籼米,但实际上,我们的大米进口在全球市场还是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的。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1997-2003年是我国大米出口市场的黄金期,最高年份大米出口量接近400万吨,但此后,大米进口市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至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数量首次突破200万吨,目前年进口量在400万吨左右,居全球首位。

第三个就是大豆,这同样是一个与我们所感觉的不一样的品种。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历史上正是由中国人将大豆传到了美国,而且,确实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但是,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我们的大豆产业并未辉煌过。

在大豆压榨产业兴起之前,我国大豆主要用来制作豆制品,用于食品领域,常年大豆产量维持在1000-1200万吨之间,因为国内食品需求有限,当时有少量的出口,但年均没超过100万吨。

直到1999年,随着大豆压榨工业开始在国内兴起,小包装食用油的快速发展,在工业生产的带动下,我国大豆进口量迅猛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进口大豆对国产市场冲击巨大,但国产大豆产量在市场和政策的引导下,产量始终维持在1200-1600万吨之间。

最后,说三个小品种但也在近年颇受市场关注的小品种。

高粱,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东北遍地是高粱,高粱酿酒更是深受国人的喜爱,实际上,我国的高粱主要用来食用和酿酒时,确实是够的,但从2011年开始,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饲料企业发现国外有饲用高粱后,高粱进口就变得突飞猛进起来。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高粱进口国。

大麦,大麦其实在我国一直种植的就不多,主要是依赖进口,同高粱一样,原来只是酿酒时,进口量也不大,但也是因为发现大麦也能作饲料,然后就一下子成为大宗贸易了。

目前我国大麦进口没有高居第一,但是是全球第二位!

油菜籽,应该说近段时间因为加拿大菜籽进口问题,很多人对油菜籽逐渐从油菜花旅游转向了食用油和水产养殖领域。

油菜在我国一直是作为一种油料,在长江流域吃菜籽油的居多,每家每户田间地头都会种一点,消费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而菜籽进口的增长主要是来自大豆进口市场的压力。由于这些年大豆进口的增多,大量的大豆油开始进入食用油领域,导致原本比豆油便宜的菜油价格高了起来,湖南、四川本土的菜籽压榨厂一下子就陷入了经营困境,逐渐导致本土菜籽种植面积下降。

随后,大量低价的进口菜籽开始弥补国产菜籽退出而空出的市场,与进口大豆展开市场争夺。

目前我国菜籽进口量也是位居第一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二三十年的粮食进出口变化来看,此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食品工业发展较晚,小农模式的生产、消费能够满足那个只图温饱的年代,即使出口,数量也十分有限。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消费的增加,导致饲料类粮食品种开始出现供应缺口,除了最明显的大豆外,高粱、大麦、菜籽等都与饲料养殖业相关,加上即将放开的玉米市场,均表明在向“吃的好”的转变过程中,我国农业生产的劣势开始显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