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蔺长征故事(4):观文荒田流传的红军故事

 古蔺同乡会 2021-03-06
古蔺长征故事(4)
——荒田流传的红军故事
罗 树

川南古蔺观文镇荒田村,旧称上狮颈,是八十六年前红军两次经过的地方。说起当年红军过荒田的见证者,还健在的只有九十一岁的王龙堂老人了,但很多年轻人把红军经过家乡引以为荣,把曾经听到父辈所说过的故事讲得特别亲切,无比生动形象。

今日荒田(段旭提供)

据地方党史资料,红军两次过荒田,第一次是贵州土城青杠坡战役失利后,红军北渡赤水河的一渡赤水时期。1935年1月31日,由军团长董振堂和政委李卓然率领的红五军团从鱼岔出发,经镇龙山、榜上、荒田、大垭口、得安坝、观音岩抵达丫叉(今观文),当晚在丫叉宿营。

第二次过荒田,是2月18日,是司令员叶剑英、政委陈云率领中央军委纵队从丫叉出发,经观音岩、得安坝、大垭口、荒田、峰岩、榜上、镇龙山、太和栈、水洞坪、山包上抵达鱼岔。干部团也经官山洞、七狼坡、尖山子、大山顶、九龙寺等地抵达鱼岔与军委纵队汇合。当晚,军委纵队及干部团都宿营鱼岔[1]。

01

治疗“摆子病”

五十多岁的段永胜是土生土长的荒田人。他说,段二公叫段绍云,生前亲自给他摆过,荒田人多数也听说过这个故事:

红军过荒田,一个红军病了,患的是“打摆子”,红军听说段二公是个土医生,红军找到他。二公给红军切了点草草药,红军吃了就感觉松了很多,于是二公又给他们切了两副。红军给了二公四个铜元,二公执意不收。红军走时,送了一个帽子给二公作纪念。

二公健在时,还拿出这个帽子给段永胜戴,问他“戴得不?戴得就给你”,段永胜当时觉得有点旧,不流行,所以不喜欢,就说“戴不得”,没有要这个帽子,二公笑了笑,说“这是几十年前红军送我的,你还不要,我还舍不得戴呢”。

段永胜说,前些年都还看到这个帽子。

02

父亲当红军

王旭开说,他的父亲王龙香生于乙卯(1913)年,曾经参加过红军,来回五个多月。

王旭开说起父亲王龙香参加红军,说那天红军从胡家沟上来,父亲正在犁田,有几个说当地口音的红军宣传说“他们是穷人的队伍,说参加红军是'打土豪分田地’”,父亲想到自己也是穷人,心动了,把牛牵回家就参加这支队伍。父亲说到过贵州的贵定,他的领导是刘秀权。

后来,父亲想到家里还有高龄的祖母和未成家的大公王登明和幺公王登国三个老人,他非常担忧,就给部队首长说了具体情况,首长也挽留了他,但父亲还是要回家,于是首长答应了让他回家,还给了盘缠(路费)。

父亲在路上为了不引起国民政府当局的注意,就把帽徽和领章撕下揣在包里,一路上也没遇到国民党地方政府盘查。不过,到贵州瓢儿井,遇到土匪抢劫,把身上所带的银两抢去,父亲只得“要饭”回家,走了很长时间才回到荒田,算起来从家出发到归家一共五个多月的时间。

关于王龙香参加红军这段经历,当地很多人都听说过,笔者一行六人于2021年3月2日去荒田实地访谈,在荒田街上偶遇在荒田小学任教已退休的马相国老师,说起这个事,马老师十分肯定地说,多年前他早听人摆过这件事。而且,他所知道的是,王龙香是荒田唯一一个参加过红军的人。

王旭开说,父亲和同村人扈少明、田丰明关系最好,他们经常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摆他们的往事,可惜三人已经先后陆续作古。

03

红军换扁担

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要打土豪分田地,段氏家族因历代与云庄曾姓大团的“过节”[2]更是喜不自胜,族人积极主动帮助红军。

段旭回忆,爷爷段彬权说过,红军一渡赤水从镇龙山(今龙山镇)的大毛(麻)窝、马桑湾、榜上、峰岩、下狮颈(方言思几)到荒田老房子黄金坝段大成家休息一夜,天未亮,请段大成带路,从黄金坝出发,经两岔河、下坝、上狮颈、大岩脚、凉风坳口、牌坊口才返回家,当时在他们家留下一个细碗和一根扁担。段永胜说,当时段彬权说留下细碗的细节他没注意听,现在也就说不清楚了。记忆清楚的是他说留下的扁担,是当时这根扁担太“弯”了,挑东西闪上闪下有点“吃力”,尤其是爬坡,东西经常与坡上碰撞,红军在段彬权家歇气,看到新做了一根麻柳扁担,知道这根在山路上挑东西适合些,说给段彬权买这根扁担,段彬权说不要钱,送给他们,于是红军也就把那根不用了的扁担留下来。

当年的板壁房现已拆修(段旭提供)

段家看到红军留下的扁担只能是不能挑太重的东西,挑水是没问题的,于是也没扔掉,就用来挑水,一直用了好多年。1975年出生的段旭说,他在十多岁时在老家挑水,也是用这根扁担。他回忆说,是近些年他们都没在家生活了,这根扁担才没用了,但是没扔掉的,好像是放在叔叔段永龙柴堆里。段永胜电话问过在外面打工的段永龙,段永龙说那根扁担混放在他家的那堆柴里,那堆柴很多,只有他以后回家后再慢慢去翻找。

04

带路打云庄

荒田人回忆说,老一代人说过,红军从扎西返回的二渡赤水期间,第二次攻打云庄,分四路进攻云庄,一路白沙经回龙场到云庄,一路丫叉(今观文)经德安坝到云庄,一路从护家到云庄,其中一路镇龙山经下狮颈(今天荒田村)牌坊口口到云庄。这一路中途住宿在下狮颈小地名秧窝头老房子黄金坝段大成家问路,当晚住在他家,段大成带路,未天亮就出发,到牌坊口,段大成完成带路任务了才回家。

红军打下云庄后,又在下狮颈(今荒田老六队)地名生田煮饭吃,听说当时下狮颈有地主曾百纯,曾家跑去躲藏去了,红军就在他家门口煮饭。

05

帮忙写标语

爷爷段彬权给小时候的段旭说过,他读过私塾,在当地是为数不多的能写字的人之一,那时经常帮人写对联。

红军打下云庄后,经过荒田,在大路边的他们休息时,有几个红军征得他家的同意后,在他家的板壁房上用石灰写标语。爷爷段彬权看到他们太累了,就过去帮忙,交谈中红军知道他是写得起字的人,红军就叫他写写看。爷爷说是红军说标语内容,他就按照那个内容写。

段旭小时候看到邻居王少宣家和自己家墙上,都写有“打土豪,分田地;打土豪,杀贪官,与你穷人无相关”的标语。。

走访得知,荒田的老房子墙壁上有很多标语,一直到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拆前都还能看到。

与出生于1931年的王龙堂老人等人座谈(李光军拍摄)

红军经过的地方一定留有很多红色故事。红军两次经过荒田,虽然已经过去了八十六年,但年轻一代依然传颂着上代人所讲的红军故事。 

参考文献及实地走访:

[1]古蔺县委宣传部《图说四渡赤水》。

[2]段氏第九代段兆祥与云庄争买白岩沟土地,云庄状告段“私造假银”,把段兆祥一家逼逃往贵州隐居,从此段、曾世代仇恨。

[3]2021年3月2日去荒田实地访谈一行:王明洪、王海清、邱金国、李光军、罗树。

文|罗树

图 | 段旭、李光军、罗树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