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炎之死(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八)

 德昌馆 2021-03-06

武承嗣请太后追封她的先祖为王,并建立武氏七代祖先的宗庙,武则天同意了。裴炎进劝谏道:“太后是母临天下,对外应当展现自己最大的公心,不可偏私于自己的亲族。您没见吕氏的前车之鉴吗!(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之败乎!)”武则天说:“吕后是将权力交给活着的人,所以她最终失败了。现在我不过是追尊死去的人,又有什么害处呢!(吕后以权委生者,故及于败。今吾追尊亡者,何伤乎!)”裴炎回答道:“事情应当防微杜渐,不可让不良现象出现和发展。(事当防微杜渐,不可长耳!)”武则天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仍追尊自己的五世祖武克己为鲁靖公,五世祖母为夫人;高祖父武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父武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父武华为太尉、太原安成王,父亲武士为太师、魏定王;高祖母、曾祖母、祖母、母亲都为王妃。裴炎由于反对立武氏宗庙而得罪武则天。

武承嗣和他的堂弟、右卫将军武三思(武元庆的儿子)因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在皇族中是长辈,地位高,屡次劝太后借故除掉他们。太后和执掌朝政的大臣商议,刘禕之和韦思谦都不说话;内史裴炎一人坚决反对。太后于是更加不高兴。

等到李敬业起兵,由于薛仲璋是裴炎的外甥,裴炎为显示自己内心平静,所以并不急于讨论讨伐李敬业之事。太后向他询问对策时,他回答道:“皇帝已经年长,不能亲自处理政事,所以这些小子们找到借口。若太后将政权交还给皇帝,则不用讨伐就会自然平定。(皇帝年长,不亲政事,故竖子得以为辞。若太后返政,则不讨自平矣。)”

监察御史、蓝田人崔詧听到后,向太后进谄道:“裴炎受高宗临终托付,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没有图谋不轨,为什么要请太后交还大权?(炎受顾托,大权在已,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太后于是将裴炎逮捕入狱,命左肃政大夫、金城人骞味道、侍御史、栎阳人鱼承晔审问裴炎。裴炎被捕后,言词气概,不肯屈服认罪。有人劝他用恭顺的词语以求免罪,裴炎回答道:“宰相入狱,哪有能保全的道理!(宰相下狱,安有全理!)”

凤阁舍人李景谌认为裴炎必定谋反。刘景先和凤阁侍郎、义阳人胡元范都说:“裴炎是国家资格最老的大臣,他有功于国家,又尽心侍奉皇帝,这是天下的人都知道的事,我们敢保证他不会谋反。(炎社稷元臣,有功于国,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敢明其不反。)”太后说:“裴炎谋反是有缘由的,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炎反有端,顾卿不知耳。)”他俩回答道:“如果裴炎谋反,那我们也算谋反了。(若裴炎为反,则臣等亦反也。)”太后说:“朕知道裴炎谋反,知道你们并没有谋反。(朕知裴炎反,知卿等不反。)”文武官员中认为裴炎不会谋反的人很多,太后都不听。没过几天,连刘景先和胡元范也都被捕入狱了。丁亥,朝廷任命骞味道为检校内史、同凤阁鸾台三品,李景谌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丙申,裴炎被斩首于洛阳都亭。裴炎临死时对自己的兄弟说:“兄弟们的官职都是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我没费出丝毫之力,如今你们却因我的罪而被流放,岂不令人悲痛!(兄弟官皆自致,炎无分毫之力,今坐炎流窜,不亦悲乎!)”朝廷抄没了裴炎的家产,发现他家竟无一担的积蓄。

刘景先被降职为普州刺史,胡元范流放琼州而死。裴炎弟弟的儿子太仆寺丞裴先,当时只有十七岁。他呈上密折,请求见太后陈述事情。太后召见了他,责问道:“你的伯父谋反,你还有什么可说的。(汝伯父谋反,尚何言?)”裴先说:“我这是为陛下谋划计策,哪里敢诉冤屈!陛下是李氏的媳妇,先帝逝世后就独揽朝政,变换继位的人,疏远排斥李氏,培植尊崇武氏亲族。我的伯父忠于国家,反被横加罪名,杀戮株连子孙。陛下所作所为如此,我实在感到惋惜!陛下应及早让皇帝复位,自己引退,安居深宫,这样宗族可以保全;否则,天下一变,便不可再挽救了!(臣为陛下画计耳,安敢诉冤!陛下为李氏妇,先帝弃天下,遽揽朝政,变易嗣子,疏斥李氏,封崇诸武。臣伯父忠于社稷,反诬以罪,戮及子孙。陛下所为如是,臣实惜之!陛下早宜复子明辟,高枕深居,则宗族可全;不然,天下一变,不可复救矣!)”太后大怒道:“这是什么陈述,小子竟敢发这样的言论!(胡白,小子敢发此言!)”命人将他拉出去,裴先回头道:“现在您采纳我的意见,犹未为晚。(今用臣言,犹未晚。)”连续说了三次。太后命在朝堂上打他一百棍子,然后流放瀤州。

裴炎受顾命重任,结果新皇帝扶不起来,竟然说出要把江山送给老丈人这样的话,结果拥护武则天废旧立新。不料武则天野心过大,裴炎此时已回天无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