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晚清文学之十三:吴沃尧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3-06

中国晚清文学之十三:吴沃尧

吴沃尧(1866-1910),又名宝震,字小允,号茧人,又号趼人,广东南海县佛山镇(今佛山市)人,故别署" 我佛山人"。出身于封建世家,但至其父亲,家道衰落。188217岁时父卒,家境益窘。此后便去上海谋生,在江南制造军械局任职,并常为报纸撰写小品文。1897年后,编辑过《字林沪报》副刊,主办过《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1902年到湖北任《汉口日报》编辑,次年返沪,开始在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上发表长篇小说,并一度赴日。1904年冬到山东谋事无成,第二年春即去汉口任美国人办的英文《楚报》中文版编辑。5 月,反美华工禁约运动兴起,毅然辞职。1906年起在上海主编《月月小说》。1907年创办两广同乡会,并主持同乡会所属的广志小学校。1910年病逝于上海。著有小说三十余种。其中较重要的,长篇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恨海》、《劫余灰》、《瞎编奇闻》、《九命奇冤》、《新石头记》、《糊涂世界》、《发财秘诀》、《上海游骖录》、《近十年之怪现状》、《最近社会龌龊史》等,短篇有《黑籍冤魂》、《立宪万岁》、《光绪万年》、《平步青云》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沃尧的成名之作,1903年至1905年在《新小说》上连载前45回,1906年后由上海广智书店陆续出版单行本,至作者去世后的191012月出齐8 册,共108 回。  

全书以自号" 九死一生" 的人物为主人公。他说:" 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二十年之久,在此中过来,未曾被第一种所蚀,未曾被第二种所啖,未曾被第三种所攫,居然被我避了过去,还不算是九死一生么!"这番愤激的话,正是对清末社会的写照。小说便是以他的经历为线索,从他扶柩奔丧开始,到他经商失败为止,通过他二十年间的所见所闻,广泛地反映了中国自1884年中法战争前后至1905年左右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长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共写了官场、商场、洋场,旁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的189 件怪现状,描写的范围要比一般谴责小说广。但揭露的中心和重点同其他谴责小说一样,集中在官场。开篇写九死一生刚进入社会遇到的就是贼扮官、官做贼的怪事,隐括了" 官场皆强盗" 的黑暗现实。小说中的大小官吏,营私舞弊,无恶不作。如九省钦差以" 清理财赋" 为名,大饱私囊;江苏总督把全省县名开成手折,写明县官价格,公开卖官;按察使盗银,学政贩人,戈什哈索贿,……做官就是为了捞钱,根子则在朝廷。小说写道:" 拿官当货物,这个货只有皇帝有,也只有皇帝卖,我们这个,只好算是' 饭店里买葱'" 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  

小说对官场中道德沦丧的现象,尤为痛加鞭笞。那些封建官僚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有的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底下却虐待祖父,坑骗钱财,诱拐妓女,有的教别人不可与市侩为伍,自己却侵吞侄儿家财,和甥女姘居;有的因看中兄弟的几口皮箱,竟假借父亲的信,逼迫兄弟自杀;还有的把官照当做游妓院的护符……贯穿全书的反面人物苟才,便是这类无耻官吏的典型。他原本是个"穷的吃尽当光" 的候补道台,虽然无才无识,却因最不知廉耻,而能青云直上。他的发迹,便是得知两江总督新死了一个姨太太,就软求硬逼自己新寡的儿媳嫁过去,从此得了肥缺。他曾两次丢官,但都用巨款贿赂而东山再起。由于他善于谄媚、行贿,最后" 宦囊丰满" 到了" 不在乎差使" 的地步,弃官不做,去上海当寓公了。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崩溃。书中通过九死一生之口,一针见血地斥责了晚清官场的污浊的本质:" 这个官竟不是人做的。头一件要先学会了卑污苟贱,才可以求得着差使。又要把良心搁过一边,放出那杀人不见血的手段,才弄得着钱。"

小说还描写了官僚们对内欺压百姓,凶狠似狼,对外卖国投降,畏敌如虎的种种怪现状。他们在百姓面前" 当官强盗" ,随意搜刮民财,调戏妇女,但" 见了外国人,比老子还怕" " 外国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 甚至于外国人放个屁,也是香的"。中法战争时,驭远舰管带看见一缕黑烟,疑为法舰,便自己将舰弄沉,乘舢板逃命;中日战争时,叶军门在平壤被围,竟然写信给日军,请求" 退开一路,让我士兵走出,保全性命,情愿将平壤奉送。" 一个洋人要强占牯牛岭,总理衙门的大臣居然说:" 台湾一省地方,朝廷尚且拿它送给日本,何况区区一座牯牛岭,值得什么,将就送了他吧!" 令人齿寒。  

虽然小说写九死一生坚决不愿进官场,而要走" 经商" 的道路,认为商场要比官场干净些,但实际上商场同样存在着诸多怪现状,特别是官商勾结,合伙舞弊,十分黑暗。如北京钱铺掌柜恽洞仙给周中堂当差,操纵官员的升降;市侩钟雷溪投机骗钱二十万,改名换姓就捐上道员,加上二品顶戴;北京兴隆金子店掌柜徐二滑子,甚至代人经手银钱走朝廷的路子。  

此外,小说还描写了遍地是骗局和妓院的十里洋场,暴露了所谓风流名士、诗人才子以及买办、赌棍、讼师、道士、江湖庸医、人口贩子等社会寄生虫的腐朽生活。对他们的或故作狂态、或附庸风雅、或大话瞒天、或凶相毕露的种种丑态,刻划得非常生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官场现形记》一样,虽然揭露了晚清社会的丑恶现象,却并没有否定封建制度,反对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它企图用恢复旧道德、改良吏治的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例如用陈旧的《女四书》来鼓励妇女奋发自强,主张让读书人读《经世文编》、《富国策》之类的书来振兴国家。但这显然都无济于事。作为作者心目中的正面人物的" 九死一生" ,尽管对现状强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最后只好" 走到深山穷谷之中,绝无人烟之地,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去了" ,这恰恰表明改良之路是走不通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结构上也和《官场现形记》一样,受到《儒林外史》的影响,由许多相对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但又有所发展。它有一条主线纵贯其中,又有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书,首尾照应,颇具匠心。小说的正文部分,还采用中国古代小说很少用的第一人称叙述法,让人倍感亲切,大大增加了真实感。同时又调动正叙、转述、夹叙、倒叙、插叙等多种手法,使全书前后贯通,浑然一体。缺点是过于搜奇猎异,取材太滥,缺少提炼,漫画式的讽刺较多,使人物性格淹没在故事情节之中,只能给读者以脸谱化的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