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运被改变!这张55年前的准考证,照亮了我家两代人的梦想

 昵称散步收藏 2021-03-06

口述:杭先生,73岁,退休工人

整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程沛

说起老物件,家里有不少,但这张“上海市杨浦区1965年度中等学校高中招生准考证”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当时的“毕业证”已不知去了哪里,但这张准考证我却用心珍藏,可以说,它是我人生际遇的转折点。

说起来,那场高中招生考试我还是迫于老师的压力才参加的。其实,我并不是真的不情愿,我初二就加入了共青团,成绩中等偏上,也算是个上进的小伙子。只是17岁的我已经可以充分理解家中的艰难。

那时候的日子真的苦。父母带着我们兄弟姐妹4人,一家6口挤住在一间14.9平方米的屋子里。母亲生病在家,父亲虽然是玻璃机械厂的基层干部,但是要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6口人和无锡乡下的奶奶,还是十分吃力。父亲为了多挣一点劳务费,每周六都用扁担挑回十几套同事的工作服回家来洗,每次可得一两元钱的收入。

看到此情此景,作为家中长子,我很内疚,下定决心要早日工作,为父亲分忧。但老师对我寄予期望,想把我保送进师范学校读书,我婉言谢绝了。之后,老师仍然坚持希望我能够通过高中招生考试升学,继续完成高中的学业。我只好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报考志愿时,我在第一志愿填写了难度系数超高的“上海中学”,因为我很清楚以我的成绩肯定会落空;而第二志愿,我选择了可以尽早工作的上海市机电一局半工半读学校。于是有了这张准考证。

命运被改变!这张55年前的准考证,照亮了我家两代人的梦想

考试结果出来,我如愿了。

后面发生的事,更让我感到无比幸运。1965年年底,上海柴油机厂决定临时招工,就一揽子招入了我们这些半工半读的学生。就这样,入学短短几个月,我就提前成了一名正式的青年工人。上海柴油机厂是当时响当当的万人大厂,待遇也好,我心想,这下我能帮家里分忧了。

进入柴油机厂后,我完成了几件重要的大事。三年学徒期的工资,第一年每月17.84元,之后的两年逐年增加2元,三年下来,我还清了家中因母亲看病欠下的200元债务。工作上我也力求上进,每年都被评为“六好学徒”或“学徒标兵”。

也是在这里,我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在1970年3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度过了物质上最艰难的时期,心底的遗憾开始慢慢浮上来。当年没上高中、大学,是因为条件不允许,后来我有了儿子,我强烈地希望儿子能有机会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

也许是被我的经历所激励和感染,儿子不仅读了本科,还赴英国读完了硕士、博士,如今已留校任教。在英国定居二十多年,他仍然是中国籍,最爱的还是上海美食。而我们老两口,早就换上了两室一厅的房子,过上了自在的退休生活。

现在,每当看到这张准考证,就会感慨这段因它而改变的人生经历:从贫穷走向殷实,从苦难走向幸福。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提供线索)

拷机粮票假领头,铜吊煤炉大哥大…

这些充满记忆的东西

你家里还藏着吗?

来源:上观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