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说鼬科都是大仙,那六盘山就有6路神仙在打架!

 昵称535749 2021-03-06

猫盟CFCA

民间野生猫科动物保护联盟3小时前

  去年开始,我们猫盟多了一个很牛x的项目地: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很多人就会问了,啊?六盘山?是有羊肉粉那地儿吗?

  ……emmmm不好意思,那是贵州六盘水。

  确实,这个地方好像没有秦岭、太行山、横断山脉那么出名,但这里确实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独特、但又常被人忽略的地方。

500

  六盘山的华北豹

  起初,我们到这里主要是为了华北豹。六盘山居住着一个华北豹分布区西缘的豹种群,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和复旦大学王放团队就在这里战斗了一年多。

  随着我们的红外相机数据不断积累,我们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我们意识到六盘山一个非常牛X的地方:这里可能拥有8-10种鼬科动物!在中国可能其鼬科的物种密集度都是罕见的。

500

  六盘山拍摄率很高的黄喉貂

  说可能是因为我们现在知道这儿有黄鼬、伶鼬、香鼬、猪獾、狗獾、黄喉貂。

  特别值得吹会的是,香鼬和伶鼬都是六盘山的新记录,尤其是伶鼬,应该是宁夏的新记录!

  但这还没完,根据中国鼬科动物的分布,这里应该还存在艾鼬和虎鼬,我们相信这两种喜欢在干旱环境活动的鼬科一定会出现在六盘山北部靠近干旱区的地方。

  而另外还有两个可能性非常大的鼬科隐藏款:白鼬和石貂,从分布记录上来看,它们出现在六盘山及周边地区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500

  了解鼬科!

  说起鼬科,对它们有点了解的人都想到,啧,一群疯子~

  鼬科分为鼬类、獾类、貂类、水獭四类,是中小型食肉动物,也是食肉目里最大的科,它们多呈现高度的肉食性,比如我们熟悉的黄鼬、黄喉貂、水獭等,但也有些种类特化成以植物果实和昆虫为食,比如猪獾吃素就比较多。

500

  北京的猪獾,粉红色的小鼻子

  在这颗星球上,它们可以生活在除了澳洲和南极洲的所有大洲,陆地和海洋环境里都有它们的身影。。大多数鼬科都有发育良好的肛门气味腺,具有领土标记、防御等等功能。

  在我国,鼬科有19种动物,貂类(黄喉貂、石貂、紫貂、貂熊),鼬类(白鼬、黄鼬、艾鼬、伶鼬、香鼬、虎鼬、黄喉鼬、纹鼬),獾类(猪獾、狗獾、鼬獾、缅甸鼬獾),水獭(江獭、欧亚水獭、小爪水獭)。

500

  猫盟在西双版纳拍摄到的亚洲小爪水獭

  除去水生的3种水獭(六盘山过去有水獭,只是现在可能性很低了),六盘山就确定分布有6种、可能分布有10种鼬科动物,咋回事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鼬科的主要习性和分布区域。

  首先是大家熟知的黄鼬,大仙实在是广泛分布,从海平面一直到海拔5000米,森林、湿地、城市、荒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食性广泛、适应力极强。除了西北干旱地区与高原、台湾之外的我国地区都有分布。

500

500

500

  疯疯癫癫的大仙一直在跳就对了啦!

  然后是著名猛(萌)兽伶鼬。伶鼬的特点是个头非常小,是鼬科里最小的一种,就像一只小耗子。

  它们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在我国,分布在森林、灌丛、草原、农田等多种多样的生境中。

  但是,它们死亡率极高,食物丰富度决定了它们的分布状况。通常,它们的种群数量随猎物种群数量的改变有较大波动。

500

  六盘山记录到活泼乱跳的两只伶鼬

  伶鼬主要捕食田鼠,种群随着田鼠丰富度而季节性波动,也会吃家鼠、野兔、鸟;它们的小身材必须频繁进食,每天要吃到达体重1/3的食物

  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新疆,还有一些记录在甘肃、陕西(秦岭)、四川,与前边的分布地都不相连。

  今天,在六盘山记录到的伶鼬,为这个物种的分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500

  六盘山拍到的香鼬!

  香鼬,跟伶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跟伶鼬喜欢的生境不大一样。在我国广布于除了东南、南部的广大地区,但多选择栖息在高山草甸、多岩石的斜坡(石山、裸岩、流石滩)环境。

  在西部,香鼬主要分布于2500-4500米海拔间。

  香鼬以鼠兔、田鼠等为主要食物,也吃鸟类、蜥蜴和昆虫。我们在青藏高原上经常会看到香鼬,但除此之外,别的地方香鼬并不常见。

  不过这两年我们陆续在很多地方发现了香鼬,比如北京、六盘山

500

  四川的香鼬,可可爱爱!

  猪獾,典型的南方森林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华中、华南(除了海南和台湾)、也会扩展到华北地区。

  在中国,猪獾的分布从低地丛林一直延伸到海拔3500m的森林里。

500

  六盘山的傻子猪獾

  但它们也多见于灌丛、农田等多种生境,在青藏高原地区,猪獾可到达草甸、裸岩地带。

  猪獾是杂食性的,主要吃植物根茎、果实、昆虫、蚯蚓、啮齿类等等。

  说了猪獾就不能不说狗獾。狗獾体型和猪獾类似,但是它的基因和猪獾相距甚远。

  它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除了海南台湾的各省都有,但主要还是偏北方地区,越往南方越少见。

500

  六盘山的狗獾,毛色发白

  它们可以在森林也能在开阔的栖息地里生存,落叶林、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但当与猪獾同域分布时,狗獾往往出现在海拔更高、或更加干旱的生境中

  它们的食谱很广,昆虫、两爬、鼠兔和啮齿类等小型兽类、植物根茎、大型真菌等等都吃,相比猪獾,狗獾的肉食性更强一些。

  黄喉貂,又叫青鼬,很多地方俗名两头黑。广布于中国的东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分布上见于海拔200-3000米的雪松林、常绿灌木林、热带松林、针叶林、潮湿的落叶林。

500

  脸超黑的黄喉貂!

  黄喉貂对森林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在森林退化的地区很难找到它们的踪影。

  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拍到过黄喉貂:新龙、西双版纳、甘南阿夏、山西太岳山、墨脱……还有六盘山。但是在华北豹出没的太行山,我们却没有看到过黄喉貂。

  黄喉貂的食性较杂,吃各种小型兽类、鸟类、两爬、昆虫、植物果实。

  重点是,它们攻击力极强,特别疯,可以猎杀比自身大很多倍的猎物,比如小型有蹄类(林麝、小麂、毛冠鹿),还有灵长类(猕猴),在四川的保护区甚至还拍到过它捕捉小熊猫

500

  云南铜壁关拍到的黄喉貂,个挺大的

  看了这么多种,你会跟我一样惊叹,这,它们喜欢的生境境明明都不大一样啊!怎么六盘山都出现了呢?

  没错,六盘山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

  地质上,六盘山在黄土高原中西部,是黄土区-土石山区的地貌类型过渡带。

  地理区上,它被划为华北区的西北边缘,秦岭西北部的遗支。

500

  中国的山脉 图源网络

  它的垂直海拔并不太大,多在2500 m以上, 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 m;东脉海拔在1657—2420 m间, 多低于2300 m。

  但是,它恰巧处在干旱区与湿润区的400mm降水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的交接带上,是东亚季风区边缘。

  然而,又恰巧,南北分界的秦岭还没阻隔住南边上升的水汽,它们又在细缝里继续往上,向六盘山漏了一些。

500

  这使得身处干旱区的六盘山雨水丰沛,年降水量达到能600-900mm,而降水量少的北坡,降水量也会在400mm。

  因此,就在这个交错地带,出现了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与西北荒漠生态系统、内蒙古干旱沙地草原生态系统三种生态系统的交错区!

  随着南至北降水量逐步减少,植被类型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由森林草原向干草原演变过渡

  温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竹类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竹林、草原和草甸啥都有,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且独特的区域。

  现在你知道,为啥这6种鼬科在六盘山都有分布了吧~

500

  地被植物和针阔混交林构成的六盘山©巧巧

500

  密林里的华北豹

  但事实上,六盘山在近代遭受过战争的考验,是个革命圣地。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一诗就记录了长征的雄心壮志。

  战争不仅使百姓受苦,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又因人口增加等导致的滥伐森林、过度开垦及土地不合理利用, 六盘山的原生森林植被所剩无几。

  但幸好,当地的植被恢复、造林工程计划很早就开始了。

500

  大片的油松改变了原始的六盘山样貌。©巧巧

  特别是1980年开始,六盘山就被国务院确定为黄土高原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地,1988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从40多年前开始,这个地方的环境就深受地方与中央重视。

  造林计划在当地林业部门与各地专家的认真规划,努力执行下,植被恢复得越来越好,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提升,六盘山的动物有了更丰富的家园。

  这片生物多样性丰富且独特的区域,就在今天被我们发觉、重视、保护。

500

  人工抚育的针叶林重塑了六盘山。©巧巧

  而我们猜测六盘山还存在其它四种我们还没记录到的鼬科——石貂、白鼬、艾鼬、虎鼬

  石貂,生活在海拔4000米的多岩石或开阔山地,与其他貂相比更喜欢开阔环境;海拔低的地方出现在林缘、灌木林;

500

  我们在青海白扎林场拍到的石貂

  艾鼬、虎鼬则偏好于干旱的沙地、草原或农田环境,而白鼬则比较喜欢在山区活动,但它们会避开过于密集的林地,而偏好于在相对开阔的环境里生活。

500

  内蒙古达里湖拍到艾鼬 ©大猫

  它们喜欢的栖息地在六盘山也都存在,它们会不会也隐居在这片山里,和其他6种鼬科一起呢?

  希望我们的红外相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在六盘山区拍摄到它们的身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