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刘在戎狄真正要干什么?他是要复国|史记次元周世代004

 金色年华554 2021-03-06

文明带着偏见。这在周王朝历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周王朝的先祖们在原来的地方混不下去了,一路逃到了戎狄之地。

几千年之后,我们仍然倾向于认为,当时落魄的姬姓家族代表着某种先进的文明,而原本生活在那里的人代表着野蛮和未开化。《史记》次元中也是这么认为的。这种优越感和底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如果换一个角度,原本生活在那里的原住民会发现,这个以流亡身份出现的家族只在两代人之后,就在客居之地站稳了脚跟,并对原本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产生了威胁,而且这种矛盾将变得越来越无法调和。

公刘在戎狄真正要干什么?他是要复国|史记次元周世代004

004

公刘,他随着他的爷爷不窋逃亡到了戎狄之地。当年他多大呢?应该只是个少年。他和他的家族一起远离故国,在一个可能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长大。不窋死后,他的儿子鞠接替他主持姬姓家族,再往后,就是鞠的儿子公刘接替他的位置。他应该还记得后稷为姬姓家族打下的基业,也记得他们家族曾经的辉煌。

这三代人的日子应该很不好混。在夏王朝的某一段混乱局面中,姬姓家族没有逃过一次彻底的清剿。也许他们本身就是这场混乱局面中的参与者之一,但是他们失败了。他们因此被驱逐。也可以说,到了后稷的儿子这一代,他们经历过一次灭国。这次的伤害应该导致后稷的子孙们大伤元气,以至于他们还需要经过漫长的商王朝,他们才能从这次伤害中缓过一口气。

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他们逃离夏王朝纷争的漩涡,带着自己的残存势力,在戎狄之地获得了残喘的机会。他们的存在可能因此被忽视了。

也有可能,他们在这里找到了某种势力的保护。他们在夏王朝疆域内的封地应该被完全占领,是一次彻底的灭国。他们的逃亡本身就是在戎狄之地寻找庇护,借助这个地区野蛮人的力量来保全他们自己,对抗那个把他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敌人。至于他们和野蛮人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交换条件呢?可能是有的,反正他们在戎狄之地安顿下来。也可以说,历史给了他们又一次机会。这像是历史里的一次侥幸。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虽然后稷的子孙们所拥有的实力不足与对抗来自夏王朝内部的敌人,但是他们还拥有一定的实力,以至于在逃到戎狄之地之后,还可以和当地的野蛮人对抗,从当地人手里夺了一块土地,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建国。周王朝的先人们是有这样从点滴做大的基因的。

他们从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起,毕竟,在夏王朝统治的地域里,他们没有了那样的机会。

“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

我们也许可以认为,姬姓家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大败局,就是因为在后稷之后,不窋忘掉了他们的根本,因此没能守住后稷传下来的基业。

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戎狄之间。”

不过,在他们经历的“夏后氏政衰”这段时期,政治局面极其不稳定的,要安定地从事农业生产,恐怕也不太现实。那个时候,有实力的人应该都在搞事情,不窋代表的姬姓家族势力应该也不例外。不过,非常不幸,他们最终把自己的老本都折了进去。这些应该都是公刘所经历的,也就是说,关于家道中落这件事,应该对他刺激非常大。这件事很可能对姬姓家族是个非常深刻的教训,直接影响他们之后数百年的做事态度。

是不是到了公刘这一代,他才重新确立了目标呢?不窋和他的儿子鞠也许只是艰难地为自己逃亡中的家人找到了一个定居点。也许他们从一开始还会受到当地人的排斥和攻击。江山都是打下来的,不过,在《史记》次元里,关于周王朝的记录都在避免去说,他们是从别人那里抢了地盘。

精美价值连城的西周乐器文物青铜编钟

不窋带领族人在戎狄之地定居下来,到了公刘接替他们的时候,他们在当地的实力应该趋于稳定了,这是和当地人和谐相处的结果还是通过武力争夺取得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终于有了再一次发展壮大的基础。公刘的伟大在于,他在姬姓家族被彻底灭国之后,还能靠着一点星星之火,在戎狄之地重新发展壮大。

这仅仅是得益于农业,公刘要在那里做个农民吗?显然不是的,“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公刘念念不忘的,其实是要重建后稷所创造的辉煌基业,不是搞农业。毕竟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是令人怀念的:“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至于重新恢复农业生产,那不过是公刘的采取的措施而已,一旦在戎狄之地他们占据的地盘上稳定下来,这个被视为代表更高阶文明和带着先进技术的家族就开始对当地形成威胁,这是否也以为这一次文明的入侵呢?

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周王朝先祖们的这段历史,看看是不是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后稷的子孙在夏王朝的地位受到威胁,他们必须为自己找一条后路,也是再次崛起的机会。他们四顾之后,发现戎狄之地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于是他们抛弃了守不住的原有封地邰,开始了一次对戎狄之地的入侵和占领,并在那里开始了他们的长远发展计划。我们从后来精于算计的周人的做法来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公刘在戎狄真正要干什么?他是要复国|史记次元周世代004

公刘在戎狄之地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农业意味着定居,不断占据适合农业种植的肥沃土地,仅仅在他这一代,势力从漆、沮二水一直发展到渭水流域,从那里取得维持国家发展的物资需求。这让公刘时代的周人不仅拥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拥有了更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夏王朝是否仍然处在“政衰”的乱局里呢?或者还有持续不断纷争。百姓“多徙而保归焉”,大概也应该是寻找一个更为安全的庇护。在这一点上,周人的先祖们一直都做得很漂亮。好像只有他们在那个时代更加懂得人的价值。这也许就是从公刘开始的。

不过,公刘和他后来的子孙们一样,一方面在闷声发财般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一方面更像是保持着一种低调。他的实力不断壮大,势力范围也不断扩张,应该和当地的冲突在所难免,也日趋激烈。直到他的儿子庆节,才重新建立了新的国都。公刘是否一致有意避免这种冲突呢?

“公刘卒,子庆节立,国於豳。”

他们在戎狄之地选了一个好地方,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也意味着他们宣布他们到来、征服和占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外来的流亡家族,经过一番经营之后,他们最后宣布这块地方属于他们了。这很可能导致他们和当地人的矛盾彻底激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