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汇村的民俗盛宴

 平型关杂志 2021-03-06


       老家繁峙县下汇村,宋朝以前建村,历史积淀深厚,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会,闻名县境东部地区。元宵会已经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完全由村民自发组织,自筹资金,自编自演,可以说,此活动既一出全民参与的节日庆典,更是一场别具风味的民俗盛宴。

选、送“会头” 

   “会头”,也即元宵会的组织者或领导者,是一些由众人推荐且热心公益的村民组成。成员每年更换,大多新任,个别连任。他们负责元宵会的诸多事宜,所以,选会头和送会头便成了整个元宵会最关键、也最需及早行动的一环。

   按照惯例,元宵会于正月十六晚上一结束,本届会头便根据民意连夜选拔下届会头,第二天送出。会头的生成,村民们虽然也能猜个大概,但终归不确切,只有正月十七,送会头仪式结束,才知道下届会头到底是谁。因此,在元宵节活动中,选会头一项,颇有几份神秘色彩,给村民们带来许多意趣和惊喜。

   从古至今,“送会头”都有一定的仪式,喜庆中不失庄重。正月十七一早,旧会头携带爆竹,用茶盘端上请柬和糖饼,来到新会头门前,点燃炮竹,高声道喜,然后推门进家,完成交接仪式。新会头呢,有的估计能猜出自己会被选中,因而提前做了准备,从从容容招呼旧会头进门,笑言寒暄,喝水抽烟。有的属意料之外,听到鞭炮声和道喜声后,才慌张开门,谦恭而又不无惊喜地说:“这么重的担子,我能挑动吗?”“当然,要不怎么会选你?”会头工作,任务繁杂,责任重大,但被选者即使再为难,也会慨然应诺。何故?只因在村民心中,被大家信任是件最光荣的事。

   新会头一成立,便即刻策划和制定下届元宵会的规模、形式等。秋收完毕,开始定购服装、道具等活动所需之物,并召集有关人员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有些节目,比如大型歌舞类,新年刚过就开始排练。欢乐之气,渲染整个深冬。

起龙 取水 

   元宵会为期四天,正月十三开始,正月十六结束。不过,扎排楼、挂灯笼、插彩旗、垒旺火等准备工作早早就为节日拉开了序幕。届时,整个村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多年在外的游子,出嫁了的姑娘,即使不回来过年,也要回来过十五,为家乡奉献一份心意,为自已觅一份欢喜。

   元宵会的活动内容很多,但有一个项目必须先进行,那就是“起龙,取水”仪式。

   大家知道,舞龙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都有这个习俗。其目的是为祈求龙王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刚刚立春,睡了一个冬天的龙王爷,迷迷糊糊,还没完全醒来。因此,需爆竹鞭炮和笙歌鼓乐将其呼醒,让他知道民间的愿望。老家的“起龙、取水”仪式也缘于此。

    元宵会的活动场所在兴国寺的戏场院,“起龙”时间是正月十三上午。那天,舞龙的老者与小伙们早早就来到戏场院做好了准备,只等司仪一声令下,将长龙挠起,浩浩荡荡地向村外喜神坐值的方向开去。喜神值班是根据天干地支等时序轮换着的,每年此时,喜神坐值的方向不同,故起龙的地点也有所不同,有时在东北,有时在西北,不过,大部分时间在东南。他们到地儿后,燃香焚纸,鞭炮喧天。九点整,随着司仪一声悠长的“起龙啰——”,舞龙的老汉、小伙们便精神抖擞地舞动长龙,让其翻身打滚,彻底醒来。然后在乐队的吹打声中,高举长龙走向滹沱河岸边去取水。所取之水,一部分被泼撒到田间和空中,以示对天地的祭拜,余下的带回村供奉在龙王殿里。 

请、送“老爷” 

        活动正式开始之前,还有一个仪式与“起龙,取水”同等重要,同等庄严,那就是请、送“老爷”仪式。“老爷”也即“关老爷”,被供奉在兴国寺的老爷殿里。

   有村必有庙,有庙自有村。这种现象,是我们中华民族乡土文化中的一道独特景观。由于下汇村在周边村庄中建村最早,寺庙建得最早。所以,所供老爷自然资格老,威信高,受到的尊崇要比相对“小”一些的老爷高出一重。故元宵节时,就形成其他村庄请下汇村老爷去“巡游”的习俗。老爷塑像有两尊,一尊居中而坐,威武雄壮,体量宏大,为坐读春秋老爷。另一尊站在其左下方,体态较小,持刀,黑脸,称骑马老爷。邻村来请的,就是骑马老爷。

  “请老爷”也在正月十三进行。邻村一行人,鼓乐开道,仪仗队领头,步行而来,用八台大桥抬了老爷再步行回去,场面甚是可观。十六日,再以同样的仪式将老爷送回。若哪一年商定好了,想让老爷去巡游一年,第二年的正月十三再由老家村民以同样的仪式将老爷请回来。也就是这一“请”一“送”,邻里村庄,自古其乐融融,情味深长。 

文艺节目 

       元宵会的文艺节目很多,有舞龙灯、威风锣鼓、二鬼跌跤、四妮缠和尚、花车、挠阁、高跷、跑旱船、秧歌舞等传统节目,也有广场舞、健美操等现代节目。

   长龙飞舞,玩的是体力,耍的是技巧,长龙昂首向天,潜游翻转间,似乎能听  到村民们的心跳。威风锣鼓,一通地动,二通山摇,三通过后,士气如虹。阵容最大的还属秧歌舞,几十位表演者,个个衣着亮丽,扮相妩媚,腰枝柔软,舞姿娴熟。就是自家媳妇,一登场,也觉得顿时光彩陆离,恍若天仙,不由在心里暗自称赞。广场舞时下最为活跃,一段节奏鲜明的音乐,一块平整的场地,几十个人最好,三两个也行,列好队便可开跳。小苹果,骑马舞等等,只要外面流行,村里人就能跳。

   跑旱船表演,前面是艄公,后面是跟班,中间一美丽渔姑肩扛船儿随音乐舞蹈。旱船扭的是“8”字,穿梭迂回,起伏颠簸,真有点水上飘的味道。还有海蚌舞,也特有意趣。海蚌姑娘身着彩装,藏在海蚌里张合呼吸,而渔公却总是用船桨去挑逗,姑娘先不理睬,看其无休无止,猛地紧闭蚌壳,将桨夹住,弄得渔公很是没趣。最后,讨饶半天,才松开蚌壳,还其船桨。本来,船桨和海蚌都是南方特有,可北方人却常将其纳入活动中,盖为“年年有余”“鱼”之寓意,也有期盼雨水充足,粮食丰收之向往。

  花车表演有故事情节,说的是小媳妇回娘家拜年时一路上的情景。媳妇俏丽,女婿滑稽,前面拉车的故作呆呆痴痴,打情骂俏,掩不住回家的喜悦和乡土风味。还有一个节目,其他地方没见过,老家独有,那就是“四妮缠和尚”。该节目有两个人男人表演。一个演四妮,一个演和尚。和尚正襟危坐,不动神色,四妮妖艳妩媚,风流尽现,在和尚的面前死缠烂打,不断诱惑,搞笑的样子直把观众逗得笑弯腰。

  下汇村的元宵会俗称“胡闹三官会”,也就是说不管男女老少,节时,可以尽情玩笑,尽情逗乐。节目演到高潮时,八十岁的老头、老太也可以进场扭一场秧歌,跑一趟旱船。而且,这样做,绝对没人笑话。笑啥?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了一年,能不乐呵乐呵吗?

“三官”共乐 

   “三官”也即“三官神”,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一说是尧、舜、禹,指天官、地官和水官。据传,每逢正月十五,三官神都要来人间校戒罪福。天官神能为人赐福,地官神能为人赦罪,而水官神能为人消灾。村人有因为对三官神诚心敬重,所以三官神护祐有加之说,活动不论规模多大,历来平安无事,吉祥快乐。

  其实元宵节时,村民们不止敬拜三官神,还有其他的佛菩萨和神圣。老家基本是个全神庙村庄,村西曾经有山神庙,古榆树下有大仙庙,当街还有财神庙和五道庙。兴国寺里,除佛菩萨外,还专门修建殿堂,供奉着关帝爷、文昌君、奶奶神和三官大帝。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所有的殿堂都打开,供人们去燃香、焚纸或布施。

  祭天拜地,或祭祖拜神,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既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袅袅香烟,早已淡尽了上古的单纯迷信,顶礼膜拜,也属另一种道德规范,拜神拜佛,其实修的是自我。《人大报》主编唐谢国先生来我县考察后说过一句话:“基本村村有庙,看来繁峙文化没有丢掉!”细细想来,确实深刻。

  老家的元宵会,既娱人,又乐神,人神共处,其乐融融。曾经,老家的属村较多,元宵节时,文艺节目除在村里表演外,还要到各属村去表演,每年,基本都是按照以下顺序来表演的:西房村——南沙地——桃园村——下汇村。有时,表演完毕,基本拂晓。而村民们则一路相随,看完这村看那村,一夜无眠。其情形,很有辛翁青玉案词中所描述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景象。

香浓“百家饭” 

  前面已经说过,老家的元宵会完全是一种自发组织的民俗活动,参与者都是本着自觉自愿的宗旨而来,没有分毫报酬。要说报酬,也只有活动期间的“百家饭”。

  何谓“百家饭”呢?“百家”是个概数,泛指多的意思,是由众乡民提供食材做成的饭菜。一口出印大锅,几位能干的汉子或村妇,捣炭的、劈柴的,剥葱的、切蒜的,外面的鼓乐有多热烈,他们的动作就有多欢快。当所有演员经过几小时的跃动翻转、所有客人尽情欣赏后感觉肠胃欢叫的时候,一盆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饭菜也端到了大家的面前。于是,拉的、让的,说的、笑的,瓢转锅响,“吃了挖上”,欢乐的节日气氛伴随着浓浓的饭菜香味,久久弥漫在乡村的上空。

 老家的这道饭菜,不过是东家的豆腐,西家的粉条,前街的油盐,后街的酱醋凑合而成,成本不高,也谈不上精致,但就是那份暖意融融的独特情味,吃过就再难忘记。 

送龙回宫 

  元宵会,于正月十六结束,但结束也有它的仪式,那就是“送龙归宫”。其仪式基本与起龙相同,众舞龙队员举龙至村外起龙之地停下,然后点燃炮竹,烧香叩拜,以期龙王回宫后,能勤勉务实,行云布雨,保佑村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年幸福,四季平安。然后,回村收龙,元宵会结束。

  林茂荫斯长,溪清自流远。下汇村元宵会能历久弥新,平安吉祥,一说神灵护祐是一个原因,其实主要缘自全体参与者的无私奉献,缘自组织者的精心策划和清廉奉行。表演者,只几顿“百家饭”就满心欢喜。不就图个乐吗?乐,多少钱能买回?

  组织者,只要村民满意,就是最好的回报,其他,别无所求。元宵会款项自古就是以自愿为原则。万数八千可以,三百二百也行,取之于众,用之于众而已。比如2014年,元宵节共筹集资金十八万元,活动开销十万元,其余八万修建了兴国寺院内的办公房屋。一款一项,皆公之于众。那份透明,既是村人诚实守信的具体表现,更是元宵盛会能延传下来的根本原因。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风满面好放歌。阳光普照,欢乐打头,村人们自会意气风发地去筹划一年的耕播诸事。本届元宵会的会头们在元宵节一结束,又紧锣密鼓地物色新人,促成新会头的生成。新会头一生成呢,即预示着明年的活动又拉开了帷幕。因此,元宵会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条永不间断的欢乐河流。村民们在这条河流上,泛舟放歌,欢欣鼓舞,一年又年,不断演绎着他们的梦想和风采。

 

(作者介绍:李爱平,女,1966年出生,繁峙中学教师。喜欢读书,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市、县级各类文学报刊杂志。)

图文编辑:侯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