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峰村名考

 平型关杂志 2021-03-06

繁峙传奇

笔峰村名考

     文/柴乃恒  

城西五里的笔峰村,百姓仍习惯叫“泊(音啪)风”,其实,当初起名就叫“啪”风,后改为笔峰,为何历史留下一个千古谜团。

起名泊风,传说有三:风沙说、风水说、坟茔说。

繁峙县有两个风口。大营是东风口,自古有“天下十三省,大营总风筒”之称,名不虚传。笔峰是西风口,春季风沙大,十年九旱,“风沙埋垄禾苗死,夏至种黍沙河西”(沙河西是笔峰土地名)。后经高人指点,西义村西建村,起名泊风,有镇灾接福之意。建村之后泊风以东各村风沙死苗的现象得以扼制,此为风沙说。泊风以东,村多树密,阻挡风沙,自然在情理之中。虽泊风村成为挡风屏障,风泊沙止,确为事实,但高人指点说,“无真凭实据,不足信也。”

传说上帝为造福百姓,给凡间两块风水宝地,一块在繁峙泊风村,一块在代县泊水村。有了风水宝地,自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事与愿违,这里至今十年九旱,农耕靠深井灌溉,风水说不攻自破。而且上帝岂能只青睐繁代?

坟茔说应当起源于北宋。东魏雁头驻杨家将军队,士兵死后,就在雁头村南至滹沱河一带埋葬。“青山处处埋忠骨”。于是坟东建村取名泊坟村。后人嫌坟字不好,改坟为风。此说无有实证,不置可否。

不管何种传说,叫泊风是毋庸置疑的。1967年笔峰村改旧成新。原东西两条街被中间的杨、柴、邢三家的坟地一分为二,村民决定迁坟,筑路盖房,村子合二而一。迁坟时,人们在邢家祖坟墓内发掘出一牌位,刻有“泊风村”字样,可惜此牌位未保存,已丢失。

泊风改笔峰,也有三种传说,即风景说、举人说、神灵说。风景说是指繁峙十景之一笔峰“滚绣”。传说笔峰村东的进城大道上(今县消防大队驻地)每年正月有狮子滚绣球景观呈现,因此而命名笔峰“滚绣”此说实质是以讹传讹。说的人不识“滚绣”真面目,误将拱秀当滚绣,笔峰滚绣实乃笔峰拱秀也。是因为泽萌泉村南三里的笔架山与净名寺,山寺拱抱,秀丽壮观而得名笔峰拱秀。是否真有笔峰滚绣,是大气中的老学现象,还是实物?不得而知,没有一人目睹过,只能作为谈资而矣。

举人说是指笔峰邢家曾有举人当过县令。据说举人叫邢其翰,在定襄为官,认为泊风读书人多,笔秀峰高,改泊风为笔峰。笔者考查邢氏家谱,以……克、文、其、山、世、尚排辈,克字辈是其字辈的祖父辈。邢克仁是廪生,曾为杨受正作墓志,志说“公讳顺元,字受正,先世蒲州府人,前明洪武元年迁居于繁,住笔峰村”。(见李宏如先生繁峙碑文集P270)笔峰村名早在“克”字辈时已有记载,爷爷时期叫的笔峰村,孙子才改的村名,显然没有可信度。而且邢其翰并没有担任过定襄知县,《繁峙县志》(P515)县籍历代人物表中,邢其翰为清同治举人,任山西盂县训导,因此举人说是错误的。

神灵说是指笔峰民众每逢春大旱要到泊风村正北面的白堡村山上请龙王乞雨,因有求必应,为感恩神灵,改村为北峰村,而后改笔峰。先改北峰,有真凭实据。李宏如先生倡印的明万历十五年(即1588年)繁峙县志第57页乡村篇中第二个村就是北峰村。乾隆已酉年(即1789年)的杨育山碑文称“育山姓杨氏,世为北峰村人”(见李宏如先生繁峙碑文集第239页)亦有此村名记载。

笔峰村名演变史应是一个渐变过程,即泊风—北风—北峰—笔峰。其中北风为断代史。这个演变过程。应信以为真,因为它寄予着村民的美好愿望。

文字责编:王志秀       图文编辑:侯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