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钉鞋匠

 平型关杂志 2021-03-06



钉  鞋  匠
文/左慧书

准备出门,却发现运动鞋的边有点开胶,不是大毛病,用胶粘了还能穿。于是提了鞋找钉鞋匠修补。

 县城不大,钉鞋匠如今都集中在文化一条街的北口,共有五六家,每家门前生意都不是很好,或聊天,或玩手机,我径直走到熟悉的钉鞋匠老张这里,每次过来,唯有他的手头总有活计在忙,我还没开口,他就说:“过来了?坐吧。”然后继续忙他手里的活儿。老张五十多岁,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一架老式修鞋机,几只小木箱里塞满了钳子、剪子、锤子、起子、锥子、锉刀……,这双手,清晰的纹路中布满岁月的黑色的印痕,是洗不掉的,长期用锥子的食指和中指的老茧厚而大,就是这样一双手,粗糙却不笨拙,干起活来迅速而精致。老张在这个行业算是老人了,和他闲聊,他说从1992年就开始摆修鞋摊了,那时候钉鞋,只是一个简单的木箱,摆个凳子在街头固定的位置一坐,便是他们的标配。记得小时钉鞋,我们就爱听他说话,操着一口不地道的繁峙话,我们爱叫他老侉儿,他为人随和、善良大气、说话幽默,所以老顾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过去的岁月里,人们还不太富裕,穿的鞋子总是补了又补,修了又修,一双鞋要穿好多年的,所以,钉鞋匠的生意是很好做的。有些时候,白天在摊位上做不完,晚上还要拿回去在住所继续加班。

 随着钉鞋生意的兴旺,跻身于钉鞋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起来,我们还是爱找钉鞋师傅老张。他干活干脆利索,拿着一双开胶的鞋,不需要绕圈转着钉,只需把容易开裂的地方钉结实,其它地方粘胶,他总是为顾客着想,既省钱又办实事。偶有换个拉锁头的、稍有几针开胶处的,他细致的做好后还不收钱,总是憨厚的笑笑:小毛病,下次吧。他的实在赢来了更多的回头客。 

 记得九十年代刚时兴皮鞋时,我们买了崭新的皮鞋在穿之前,首先找钉鞋师傅在鞋底钉一对鞋掌,由于每人走路习惯不同,高跟鞋会不同程度磨损,也容易打滑,加个掌结实多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加了掌的鞋走起路女人味十足,听着蹬、蹬、蹬的脚步声,自己都会从背部延伸出一种自信,挺直了腰杆,挺起了胸膛。那个年代的我们,一双皮鞋足以引领时代的潮流。

 钉鞋行业在最好的行情维持到2000年过后,便趋于下坡走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会根据衣服的穿搭来搭配适合的鞋子,运动鞋、休闲鞋越来越多的被大众所喜欢。简洁的外观、舒适的感觉,亲民的价格让不同阶层的民众接受。大家穿着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款式,特别是爱美的女性,修鞋的不多了。一是鞋子质量好了,二是式样过时就不穿了,所以修理的机会自然就少了,钉鞋匠的生意少的很厉害。但是这些人依然坚持在街头修鞋、补鞋、修拉链、配钥匙。

 尤其是当皮鞋美容行业在北方掘起时,直接冲击着小小钉鞋匠的生意,威胁着他们的生计,长年累月,他们的辛苦只换来家庭的温饱,他们习惯于街头的一个小板凳,一个鞋箱的模式,若他们把所有的积蓄投资去开皮鞋美容店,除了足够的勇气,还有对未来前途的不确定因素。惨淡的经营消磨在一天天的时光中。

 可是钉鞋师傅说,街上人穿的鞋有好有烂,穿不起高档鞋的人还多着呢!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当个钉鞋匠人干下去。他要让普通人在他这儿能找到钉鞋修鞋时的方便。多年的坚守,多年的传承,一生简单而顽固,登峰而造极。他说:“我不做也许就再也没人做了,可能这就是一个承诺吧,给传统文化的承诺。”听后,总令人潸然泪下。再过十年、二十年后,这个小小的县城还会看到钉鞋匠的身影吗?

 如今,和钉鞋行业一样,不少传统工艺都面临着生存难题。随着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传统工艺的生产方式开始没落,一些优秀的传统工艺人面临后继乏人的处境,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工匠精神”。他们宁愿放弃多年的执着而从头尝试其它职业。也许多年以后,他们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时代的记载,一个时代的见证。但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们文化所推崇的,永远是力争做劳心者而不是踏实做劳动者。从这点来说,这些手工艺人将渐渐消失,而我们,将失去时代和文化所带来的溯源感.......霓虹初上,照着县城仅有的五六家钉鞋铺,这些钉鞋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着修补鞋子。一双双鞋子在他手中变得舒服起来。可由于风吹日晒,他们的脸上过早的爬满了皱纹。这些年轮记录了他们的艰辛,记录了他们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写着苍劲,写着辛苦,写着沧桑,写着岁月,写着善良、写着感慨、写满了充实的人生,这难道不是一种生命的绽放吗?他们抡起钉锤,狠狠地击打岁月,一枚鞋掌,重新楔入生命里……

文字编辑:马逢青    图文编辑:侯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