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平型关杂志 2021-03-06

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文/郭卫平

 人生如白驹过隙,匆匆几十年,灿烂的年华便随往日俱付笑谈,精致的容颜被岁月无情留痕,唯有情感的牵绊或许能在某个瞬间击溃你的心理防线,从而勾连往事尘烟,触碰悲怀愁情,欲说还休,不堪回首月明中。

 苏东坡曾写下“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绝美诗篇,白居易也留下了“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的千古绝唱。望着一轮明月,千里寄思,几家欢喜几家愁,细嚼齁甜月饼,四野环顾,几番感叹几番疑。潺潺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生如浮萍,却不知去向何方。容颜已改芳华不在,红尘有悔独身垂暮,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国人讲究阖家团圆,即便是身在千里之外,也要风雨兼程赶赴故乡与亲人团聚,共度一个美好的良宵。随着中国老年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老人住进了养老院,虽身有栖所,却魂无安处。身处养老院,他们的内心有一方净土,日思夜想的儿女是他们最大的精神支柱。每逢中秋佳节来临,尽管在电话里对儿女说工作忙就不用来看望了,但这些老人们依然会换上仪式感十足的盛装,等待着亲人的到来。

 没有亲人陪伴怎叫颐养天年,没有儿孙绕膝怎享天伦之乐。然而养老院大多数的老人仿佛与世隔绝,只能孤独终老,即便望眼欲穿,也等不来那个心心念念的亲人。那沉重的公寓之门,隔绝的何止是外面的世界,还有那一份稀薄的亲情。何时能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推开这扇大门,让千篇一律的生活泛起点点微澜,让干涸的心灵能够像枯木一样逢春。他们心在念、眼在盼,子女来为他们穿上崭新的衣服,带他们走进那个魂牵梦绕的家,亲朋的闲聊、儿孙的吵闹,在他们眼中就是最美的乐章,但这始终只能是一个梦想。身在养老院,虽然衣食无忧,但他们仍然渴望能有一个家庭,能够享受到亲人的关心、家人的温暖。缺少了爱,就像空气中没了氧气,不得不忍受着窒息般的孤独。老人们害怕黑夜,无数个失眠的凌晨度日如年,老人们厌恶白天,披上微笑的伪装假装坚强。笑并不代表高兴,小孩子用哭解决问题,成年人用笑应对苦难。

  社会开始冷漠,亲情逐渐淡薄,功利的社会背后是一群无辜的受害者。我记得去年中秋,一位老人的家人没有来接他。老人拄着拐杖每隔一会就要到门口去张望,每次听到汽车的鸣笛声,都会不由自主地从凳子上坐起,侧着耳朵,一步步地向门口张望。那紧张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像极了孩子们在等待自己心爱的玩具。也曾记得去年中秋前一天,有一位老人从早上就开始等待自己的家人接他回家,直到夜幕降临他仍然坐在公寓前的台阶上苦苦等候,当公寓里的工作人员要扶他去屋里时,他竟然失声痛哭起来,我的心一下就被揪了起来,那种希望后的失望,等待时的彷徨,被遗弃的感觉瞬间冲进身体,整个人感到手脚冰凉、浑身乏力又脑袋空空。亲情温暖的火光最终没能点亮,迎接自己的仍然是漫漫长夜和无尽的等待。

   人在晚年的时候,一切功名利禄早已抛诸脑后,所有恩怨情仇亦已释然不惑,唯有家人之间的关心和情感能像秋日午后的阳光一样,带给人一丝暖意。一旦这一点暖意也从生活中消失,人虽在秋日,心已进入寒冬。公寓里的一些老人每逢传统节日到来,都会显得十分焦虑紧张,尤其是中秋节和春节,这种焦虑感尤为突出。在这些合家团聚的日子,外面张灯结彩红灯笼烟花鞭炮声隆隆,养老院的老人们却只能呆在公寓里,心里浮想联翩。月是故乡圆,水是旧井甜,无论公寓里的生活多么安逸,多么悠闲,但内心对情感的呼喊与渴望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分毫,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积越深。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老人和家人团聚春风得意,有些老人却只能孤身一人愁云密布。养老院的老人基数庞大,空巢老人更比比皆是,隆重的节日在他们眼中也只是普通日子,等不到牵挂他们的亲人,盼不来让他们为之等待的暖流,有的只是无尽的想念和回味而已。晚年的我们,也许颤颤巍巍行动不便,也许糊涂痴呆难以自理,有的甚至还在扛着生活的重担,田间劳作街角拾荒,晚年生活像血雨腥风的战场,为身体焦虑,为经济担忧,为儿女减负,独自忍受孤独和痛苦。每到中秋节,头顶上的明月更像是自己的亲人,只有圆月会定时挂在空中凝望自己,带来一年一度的问候。只有月亮会记得每年之约,来看望那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孤独老人;只有月亮会成为他们心中的牵挂,成为他们念念不忘的老伙计,伴随着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让他们知道世间还有团圆二字。

 躯体的供养并不富足,精神的供养才是孝顺。今年的中秋已经来临,希望更多的老人能够享受到爱和温暖,少一些孤独的背影,多一些家庭的团聚。

文字编辑:杨荣     图文编辑:侯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