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如歌:养蚕

 竹翠兰馨 2021-03-06

养   蚕

小的时候,生产队的田地里有很多很粗很老的桑树,田地之间有五条南北向的水渠,在水渠边也是满栽着桑树,都是用来养蚕的。从这些桑树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村有很长的养蚕历史。那时,蚕茧的收入是生产队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每年春天,生产队里总要安排一部分农户养蚕。养蚕需要家庭有闲余的房子,但那时大部分人家住房都比较紧张,所以只能尽量去做。我家五口人,一共才有三间北屋一间西屋和一间饭屋,所以没大有条件养蚕,但我家还是勉强养了两回。

春天来了,桑树发芽了,桑叶长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这个时候就准备开始养蚕了,母亲用石灰水把养蚕用具比如爬篮、盛桑叶的筐子等及相关的地方进行消毒。当母亲把蚕种拿回家来时,我抢着看是什么样的。只见在一张纸上密密麻麻的有无数的黑点点,鼓溜溜的,像是撒上了无数的黑芝麻粒一样,又黑又亮的。母亲把蚕种放在一个盒子里,盖上被子保着暖。过了几天,从一个一个的黑点里钻出来一条条黑色的小蚕,又细又长,身上还长满细毛,像蚂蚁似的。母亲拿来一个锅盖,在上面铺上一层桑皮纸,然后把嫩桑叶切成细丝状,均匀地撒在上面,用一根鸡毛翎小心地轻轻地把小蚕扫到桑叶上面。不一会儿,小蚕就开始享用出生以来的第一顿美餐了。

蚕宝宝一天天地大起来,母亲就把它们放进了一个小爬篮里,每天都精心地喂养它们。它们长得很快,不几天,就从小爬篮搬进了大爬篮里。一个大爬篮盛不了了,就又分到好几个大爬篮里。过了几个星期,蚕宝宝就长得比我的小拇指都大了,一只只白白的,胖胖的,真是可爱。我有时会拿起一只蚕宝宝来玩,感觉它的脚好像粘在了我的手上,原来是它的脚上带有吸盘,能吸住所有东西,保证爬行时身体安全地行进。我细细地看着蚕宝宝,发现它的身子是一节一节的,共有九节,每一节的两边都有一个小黑点。我就又问母亲:“这些小黑点是干什么用的呀?”母亲说:“这是它的鼻子,它就靠这些小孔喘气呢。”蚕宝宝有这么多的鼻子呀!真是稀奇!

母亲整天地忙碌着,给蚕喂食,打扫蚕沙。这些蚕沙还要交到生产队里去,生产队派人把它晒干筛净,保存起来,等到秋天种麦子的时候拌麦种用,可以作为小麦的种肥。

蚕宝宝已经长得很大了,每天都吃很多的桑叶。虽然不用切了,但还要采摘桑叶。生产队里有专人负责砍桑,都是带着桑枝分到各个养蚕户。我有时就帮着母亲把桑叶采下来喂给蚕宝宝。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我的心里特别高兴。

蚕宝宝在爬篮里已经盛不开了,父母亲就把三间北屋腾出来,用一些木杆打上架子,把用秫秸编的箔铺在上面,所有的蚕宝宝就都上了箔上去了,白白的一大片。这下我和弟弟就没有地方睡觉了,只好在地上打个地铺睡觉。头天夜里,我听着沙沙的响声,以为外面下大雨了。可早晨起来到天井里一看,地面上干干的,根本没有下雨,原来是蚕宝宝吃桑叶发出的沙沙的响声,听起来就像是下雨的声音。这么多的蚕宝宝,吃起食来动静还不小呢。每天夜里,母亲都要起来给蚕宝宝喂食,很是辛苦。这时候的蚕宝宝进食可猛了,每天都要吃好多桑叶。

树上的黄鹭子天天在婉转地唱着,母亲说:“黄鹭子也在盼着蚕宝宝老呢,它是在叫'嫂子老了蚕了吗?’'给个蛹子吃。’”我好好听听,黄鹭子叫的还的确有这么个调,真是有意思。在我的期盼中,蚕宝宝终于“老”了,身子开始变短了,也逐渐变成黄色的了,母亲说蚕宝宝要作茧了。我听了感到很高兴,拍着手叫着:蚕宝宝要作茧了!父母亲忙着把一个个麦秸扎成“山”样,小心地放到箔上。蚕宝宝们开始往“山”上爬去,听不到它们沙沙的吃食声了。过了天,只见一个一个的小“山”上结满了雪白的茧。母亲一个一个地拿下来,把上面的茧摘下来放到笸箩里,我也帮着往下摘。母亲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收获的喜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