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成长性思维培养孩子

 长沙7喜 2021-03-06

耶鲁妈妈 杨玉芬

我曾看过一则新闻,一位知名的老艺术家妈妈,女儿很有才华,在某常春藤大学读博士。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她女儿的表现近乎完美,可望而不可及,但她对独生女儿的要求特别严,在她去美国看望女儿期间,不知为何又指责女儿了。当女儿问: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有办法让您满意?这位妈妈说: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么?女儿翻身跳下阳台……

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总是费力不讨好呢?

其实,这位妈妈也和其他妈妈一样,爱女儿爱到骨子里,在外人面前,恨不得把女儿夸上天;但在女儿面前,却吝啬地不说一句赞美之言。女儿无论多努力都感受不到自己在妈妈心目中的份量,感受不到爱的温暖,以至影响自己的判断。这个案例的最大启示,就是家长的思维模式。

有些父母经常将孩子的缺点看作是性格缺陷,容易将小过失上纲上线,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玻璃杯,就认为孩子毛手毛脚,性情急躁。还有一些家长会非常固执地说“我就是这样的人,不可能改变,这样对待孩子有什么错?我的父母不也是这样把我养大的吗?”这种思维模式通常被称为固定型思维,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父母通常认为自己和孩子的特质是固定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难推测,这位艺术家妈妈应该比较习惯用固定型思维,而固定型思维模式正是摧毁母女关系和女儿生命的幕后黑手。

有些父母会将孩子的缺点看作是成长的必然,同样是打碎一只玻璃杯,首先看孩子是否受伤,是否受到惊吓,然后会小心地把孩子移开,防止被玻璃碎屑扎伤,把其他易碎的用具收拾好,确保不会再次被孩子撞到。还要承认孩子决不是故意的,也不是粗心使然,耐心倾听并询问,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这种思维模式通常被称为成长型思维,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拥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一般都有开放的心态与面向未来的胸怀,相信孩子的能力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变。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成长型思维呢?

前面提到过,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让人喜欢,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让人讨厌。每个人都是优缺点并存,能力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幼儿学系鞋带,系不好的时候,家长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我儿子系鞋带的动作可慢了!而要说:我儿子的手还挺灵巧的,才学两天,就差不多学会了。今天的鞋带系得比昨天又快又好,真了不起!

孩子学洗手帕,洗不干净的时候,家长不要说:怎么洗得这么不干净!而要说:你洗得多认真啊,又会搓,又会打肥皂,洗得很干净,真为你骄傲!

孩子刚接触数学应用题,总爱出错的时候,家长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都告诉你几遍了还不会。而要说:你已经很努力了,这一次错了,没关系,再试几次,就不会错了。

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夸奖孩子没有那么难。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过:“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渐渐少”。

得到父母的肯定,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会一点一点地积累、提升,性格越来越随和,成绩越来越理想。

无数的事实证明,固定型思维是一剂慢性毒药,会使曾经亲密的关系病入膏肓,而成长型思维将成为密切亲子关系的“助推器”。

可能有人会纳闷:我是期待孩子成为卓越的人,但为什么我的孩子却非常普通,甚至是失败者?这是因为,我们自认为传递给孩子的是正面、积极的期待,但潜意识或信念层面给孩子传递的却是负面的、消极的信号。

责编:Hel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