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野菜 尝春味

 骏马nanjing 2021-03-06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天气慢慢回暖,阳气氤氲,春雷始鸣,柳条吐新,陌上花开,春天逐渐拉开了帷幕,把南京的大地“唤醒”了,农民着手农事,春耕就要逐渐开始了。
  春天来了,吃野菜尝春味就成了老南京的最爱。野菜看似平平无奇,追溯下来发现古人也爱吃野菜,有的野菜还凭借特别的香气一跃成为贡品进了皇宫……

  不误农时不负春,
  南京抢时备春耕

  惊蛰,又叫作“启蛰”,在每年公历3月5日前后交节,太阳到达黄经345°,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矣。”“惊”是惊醒、惊动;“蛰”则指动物蛰伏。
  “惊蛰”的意思就是天上春雷阵阵,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动物,过冬的虫卵也开始逐一孵化。
  我国古代将惊蛰15天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也就是说,每隔5天为一候,一候时桃花开放,二候时黄鹂鸣叫,三候时布谷鸟飞回。惊蛰三候还对应不同的花信:“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此时春雷响,万物长,春雨滋润,暖风轻拂,世间芬芳荡漾。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从这些朗朗上口的农谚可见,惊蛰翻开了新一年农事的序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大国,从历代农民的耕种经验中衍生出的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不胜枚举。《惊蛰节气与农耕文化的那些事儿》一文中总结,惊蛰时分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代表着生机与能量,预示着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门获悉,虽然春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已经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力保农资供应充足,确保备春耕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农民和农企也早就行动起来。“我们生产基地有6000多亩,需要的种子和化肥量很大,在年前就已经全部准备好了,就等着一个多月以后春耕了。”位于六合区的南京天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薛能刚说道。江宁区湖熟街道的种植大户魏道常最近在忙着着手农资的采购:“提前做好准备,农时不能耽误!”

  古代也爱尝春日野味,
  野菜跻身《随园食单》

  惊蛰之后天气明显变暖,各种动物开始活动的同时,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大量生长繁殖。人们应多吃清淡的食物进行饮食调养,以此增强体质,抵御病毒、病菌的侵袭。
  春雷一声响,万物齐生长。田垄上、水沟边、竹林中,各类野菜纷纷冒出了头。“南京一大怪,不爱荤菜爱野菜。”每年这个时候,南京人喜爱的“春天的味道”就来了,各种鲜嫩的野菜陆续上市。
  蛰藏了一个冬天的野菜吸取天地之灵气、大自然之精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让老饕们大享口福。
  南京野菜有“七头一脑”之说,包括荠菜头、马兰头、苜蓿头、豌豆头、香椿头、枸杞头、小蒜头和菊花脑。一个多星期之前,春季时令野菜“七头一脑”纷纷上市,尝鲜的好时机来了。在公园野外,也不乏一些蹲下来拿铲子挖野菜的老南京。
  吃野菜并非独属当代南京人的爱好。香椿为中国人食用历史很悠久了。由于它长在树上,被称为“树上的蔬菜”。长得高,地位也高,可谓是野菜中的“贵族”。
  在汉代,香椿就被我们的祖先作为蔬菜食用,还曾与荔枝齐名,共同作为南北两大贡品向朝廷进贡,深受宫廷喜爱。香椿凭借其特殊香气,自古就被视为蔬菜珍品,曾被列为“小八珍”之一。
  清代的袁枚常年居住南京,他如此描写南京人对香椿的喜爱:“到处有之,嗜者尤众。”他对美食颇有研究,南京的野菜也没有逃出他的视野。在《随园食单》里,他专门辟出“杂素食单”,里面收录了不少南京人爱吃的野菜。
  比如马兰头是一种兼具药效的野菜,《随园食单》 之中如此记录马兰头:“马兰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