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京剧“玉堂春·会审”一折京胡伴奏的体会(附谱)

 静远9556lNPa 2021-03-06

图片

京剧《玉堂春》是一出老骨子传统戏,其中“会审”一折,最能表现演员的唱功水平,为不少票友所喜爱。《玉堂春》这个戏各个流派,各个名家都演,目前较为流行的是张君秋演唱,何顺信京胡伴奏的版本,我学的就是这个,只不过是薛亚萍演唱的。

薛亚萍《玉堂春·三堂会审》

我学“会审”这折戏从头到尾已对着录相拉了十多遍,现已能比较流畅地跟腔伴奏了,椐我学习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这个戏是典型的旦角青衣唱功戏。听唱,欣赏演员的声腔艺术及京胡伴奏艺术是其价值的所在。这个戏要求演员嗓子好,音质音色都要美,并会唱,能唱(马拉松式地唱上四十来分钟)是最要的条件,当然身材扮相也重要,但是第二位的条件。

二,这个戏是以唱腔为主要手段来叙述戏剧情节,塑造人物的。因此,演员除了行腔要美之外,把戏词唱清楚,明白,吐字收音,归韵要规范十分重要。京胡作为唱腔的主要伴奏乐器,在承担托腔保调的功能的同时,要尽可能把胡琴拉得干净,漂亮,娓娓动听但又有劲头一些,形成与演员共同倾述苏三悲惨遭遇的艺术效果就好了。

三,这个戏包括了京剧旦行西皮唱腔的导扳,原板,二六,流水,散板,哭头等多种板式,长达数十句。何顺信先生设计的京胡伴奏,在长短过门,垫头上既规范又富于变化,避免了伴奏重复单调的毛病,增强了欣赏性,抓得住观众。

四,这个戏一唱到底,时间较长,要唱得精彩,拉得精彩非常吃功夫。同时控制住唱和对白的节奏很重要,不能越唱越拖,把观众唱跑了。

学习这个戏,对提高京胡旦行青衣的伴奏能力很有帮助,十分不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